晚明軍隊火器裝備的數量[1]

戚繼光車營

這其實是老題目,沒什麼新東西。以下史料部分皆引自《練兵雜紀》〈車營解〉條。

隆慶初年,戚繼光得到吳時來、譚綸等人的推薦,被任命為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總理,總兵官(含)以下接聽節制,專管練兵事;後以總兵、總理事權不清,有扯肘之虞,兵部內會議遂決定將原任薊鎮總兵調離,專任戚為總兵。戚繼光《練兵實紀》和《練兵雜紀》記載有車營、步營、騎營三種編制,即此期間所陸續設立的。我們先來看車營:

「往敵人鐵騎數萬衝突,勢銳難當,我軍陣伍未定,輒為其所衝破,乘勢蹂躪,致無孑遺;且敵欲戰,我軍不得不戰,敵不欲戰,我惟目視而已,勢每操之在彼,故常變客為主,我軍畏弱,心奪氣靡,勢不能禦…」

這裡說明了步兵的兩個弱點,而原因都在於步兵對騎兵的劣勢:

1.步兵無法抵禦騎兵的衝擊。
2.步兵機動性比不上騎兵,因此其戰場主動性也不比騎兵。

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十座為額,每座戰車一百二十八輛,每輛雙輪長轅,用騾二頭,兩頭俱堪騾架,以便進退;上用偏廂,各隨左右安置,長一丈五尺,兩頭各有一門啟閉出入車;上安大佛郎機二架…」

這裡交代了所謂的車。偏廂是類似屏風的防禦屏障;「偏」顧名思義,這種屏障只裝在車的某一邊上。除了保護車上的人員之外,還可提供伺機從後發射武器──佛郎機是其中之一──的功能。

「…用之環衛軍馬,一則可以束部伍,一則可以為營壁,一則可以代甲冑;敵馬擁眾,無計可逼,誠為有足之城,不秣之馬也。但所恃全在火器,火器若廢,車何能禦…」

這裡講述車的功能:

1.遏制敵騎兵衝突。
2.既然不怕敵人衝突,雖然走的一樣很慢(甚至只會更慢),仍能相當掌握主動權。

而火器是車營禦敵的關鍵。火器裝備的比例如何?我們先來看全營的編制。

「…每車見派軍士二十名,分為奇正二隊;正兵一隊,軍士十名,以二名專管騾頭,以六名管佛郎機二架,每架三名;車正一名,專在車上披堅執旗,以司進止;舵工一名,專管運車,左右前後,分合疏密。奇兵一隊,軍士十名,內以勇敢服人者為隊長,以鳥銃手四名仍兼長刀,在車內放鳥銃;出車先放鳥銃,賊近用長刀。又以身中年少骨軟者二人為藤牌手,在車內放火箭;出車打石塊,賊近用藤牌。又以殺氣者二人充鎲鈀手,在車放火箭,出車亦放火箭;賊近用鎲鈀。火兵一名,專管各隊炊飯…」

整理成圖示:


正兵隊。奇兵隊。

[註1]《練兵實紀》謂「…又以力弱伶俐者二名…管火箭,與舵工車正共十名…火箭手給鈀一柄,便於放火箭也」則管騾頭的兩名也是鎲鈀手。

「…二車為一聯,四車為一局,立一百總;十六車為一司,立一把總;六十四車為一部,立一千總;一營左右二千總,中軍一員;又鼓車二輛,即以鼓手充車正,不另設;火箭車四輛,大將軍車八輛,各車正一名,即以火藥匠充;正座車三輛,各車正一名,計車一十七輛,舵工一十七名;運車軍兵,大將軍車每車二十名,計一百五十九名,百總一名;元戎鼓車火箭車,每輛十名,計九十名,百總一名,千總不設,以中軍兼管。」

整理成圖示:

[註2]下文有謂「運大將軍火箭等車車正軍兵二百三十四名」,不知孰是;全員數是依此計算的。

由此可得出車營當中火器編裝的數量:

[註3] 雖然一車20人中使用火箭的有6人,但火箭簍僅配屬給鎲鈀手,每簍30枝。
[註4] 不知是單純載運火箭還是可直接發射。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