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憲章】【圖   MERY】

日本人選出熊本城、大阪城、名古屋城,做為全國一百多座城堡裡的「三大名城」。
不過,在這前三名之上,還有單獨選出的第一名城 — 「姬路城」。
它是日本指定的國寶,也是目前唯一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的日本古城。

姬路城坐落在本州中部,從大阪搭乘「新幹線」到姬路,車程不過四十分鐘。
走出姬路火車站,就可看到坐落正前方道路盡頭處,與車站遙遙相望的姬路城。



儘管曾經在月曆或影片裡看過很多回,但這座建造在蒼鬱山丘上的白色城堡,
還是會讓人在親眼看到的那一剎,發出由衷讚美。

姬路城的曲折歷史

就好像其它日本城堡般,姬路城也曾經多次替換主人。這都是因為中世紀日本的戰亂,以及政治的角力。
該城創建於何時,目前有兩說。當地人認為是十四世紀的赤松家族,但多數調查報告傾向於十六世紀的黑田家族。
不管是誰在何時創建,當時的姬路城都只是上不了檯面的簡陋城堡,
一直到西元一五八○年豐臣秀吉將這裡當成進攻西日本,一統天下的戰略基地,才建造可容納大兵力的城壘,以及三層式的天守閣。

真正讓姬路城改頭換面的人,是德川家康的女婿池田輝政。
他從西元一六○一年起,花了八年時間進行大規模改建,
根據築城資料,總共用掉十萬餘噸石頭,三十五萬片屋瓦,以及無法詳細列舉的木料土砂。
他不但將城廓範圍,一舉擴張到姬路的新幹線鐵道附近,更在姬山之頂,修建五層七樓式的華麗天守閣。

池田家之後,姬路城統治者換成本多家。他為了兒子的婚事,局部改建該城的西之丸,
大約就從西元一六一八年起,姬路城的內城風貌,一直維持著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模樣。

想了解姬路城內的概況,可從入城的第一道關卡「菱門」探究起。
基於防衛考量,通往每一座城門的道路,都會建造的比較陡斜。而城門入口,更故意開設在道路盡頭另一側。
這可讓因為仰攻而吃力的敵人,在衝到終點的最後,還得剎住身形,
向左(或右)來個急轉彎,才能繼續攻打城門,喪失一鼓作氣的氣勢。

防衛森嚴易守難攻

當我走過菱門時,雖然只穿著輕便的夏服,但爬完那段極度陡峭的坡路後,竟也累得氣喘吁吁,兩腿發軟。
真難以想像古代武士攻城時,除了披戴沉甸甸的盔甲外,還得在坡路上奔跑廝殺。

菱門四週,環繞難以攀爬的高牆。牆上羅列鑿成圓型、三角型的槍眼和長方型的弓箭射口。
守城士兵拿著火槍、弓矢,以逸待勞躲在堅實城牆後開槍射箭。暴露在狹窄坡道上的攻城武士,能安抵城門口已非易事;
更何況來到這裡,不意味就能打破城門。萬一攻擊失敗,又得再次接受綿密火網的洗禮。

君不見戰國時代攻城時,那回不是屍積如山、血流成渠。
遙想古代武士,在硝煙烽火中踩踏同伴屍體,以巨木撞擊城門的悲壯畫面,著實令人噓唏……。

通過菱門後,前方赫然出現好幾條不同的道路。其中,往前走是二之丸,向左轉,則是西之丸。
「丸」是日本城堡的特殊用語,可解釋為具備戰鬥功能的獨立防區。
位於內城中心的叫本丸,剩下的區域,再依距離的遠近依序稱為二之丸、三之丸。
如果還有繼續擴建的城區,便依方位稱謂「東之丸」或「西之丸」。
任何一座日本城堡,都是由各個相互呼應的「丸」,聯結在一起的強固複合體。

重重配置護衛內城

佔地二十三萬餘平方公尺的姬路城,總共設計了內、中、外三條護城河,最後一道護城河內,再劃分出四個丸的防禦配置。
這裡面的建築物合計七十四棟,城牆總長度超過三公里,內外相通的城門,更多達二十座。

進入城中的遊客,小心謹慎地依照指示牌行走,都有迷路的可能性,
那些冒然攻進去的敵軍,豈不等於來到一座大迷宮,往這裡走也不對,朝那邊走也不是……。
唯一可針對的目標,就是高高在上的姬路城天守閣,所謂「天守閣」,必定建築在全城的最高處。
它不但是武器、彈藥的儲存所,也是城主發號施令的指揮中心。
因此愈接近天守閣,防禦愈是森嚴∣層層石牆因應地形起伏,迷宮似地展開在通往天守閣的路上。
石牆上依舊布滿槍眼和射口,攻擊者每繞過一道石牆,就得面對新的城門;
從菱門算起,大約得突破八道城門,才能進入姬路城天守閣。
即使攻擊的兵力再多、將士再勇猛,光憑刀劍和當時的充填火槍,似乎很難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坐落本州戰略要衝的姬路城,為西國獨立大名(即諸侯)東往京都的必經之路,
德川家族讓自己的女婿守衛此城,就等於告訴那些想與爭奪天下霸權的大名
絕不可能攻打下這座城堡,你們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充滿造型美的天守閣

從大手門步行至天守閣,總距離將近一公里。
因為走過數不清的坡道與階梯,多數遊客都累到上氣不接下氣。
還是先坐到廣場前的長椅休息,一方面就近欣賞天守閣外觀,一方面養精蓄銳,儲備攀爬的體力。

近看的感覺,又和遠觀不同。
這裡就能清楚看出,呈四方型配置的白色連立式天守閣上,
調合的佈置著三角形的「千鳥破風」和曲線形的「唐破風」屋頂。
屋簷下,又以吊鐘形與長條形的窗牖相互搭配,不管從哪一角度望去,都能感受不同的造型趣味。
整個一起欣賞,更令人聯想起振翼昂首,意欲飛向青空的優雅白鷺。
姬路城又名「白鷺城」,也是因此之故。

天守閣內共分六層樓,很難想像這樣的木造建築物,內部隔間竟能依三百多年前的形貌保存下來。
這裡面擺設著刀劍和火槍,也陳列歷代守城武士的盔甲,和當年築城的文獻史料。
遊客得在入口處換上拖鞋,才能進入深邃、幽暗的天守閣裡,才能爬上一層層木造階梯,
來到總高度四十六公尺的天守閣頂層。

由此憑窗眺望,整座城池一覽無遺。
居高臨下,注視方才走過的一座座城門,一條條通道,才真正了解姬路城的壕溝、石牆、斜坡、碉堡……等防禦工事,
搭配的如此精緻巧妙,讓人不禁湧現對這座日本國寶名城的無限敬意。

文章轉貼自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