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藍色清真寺, 尚未出門, 已從門廊中看到對面有座華美的"清真寺", 是的, 從主建物旁的四座喚拜樓, 很容易覺得是清真寺, 不過, 這座微帶點紅色的建築, 居然是聖索菲亞"教堂", 一座有喚拜樓的教堂.



聖索菲教堂原建於西元 360 年, 但西元 404 年毀於祝融, 415 年重建.  532 年又被破壞, 重建時查士丁尼大帝要求建造比索羅門神殿更氣派的教堂, 於是在西元 537 年完成了這座拜占庭藝術的傑作. 不過教堂命運並未如此就此走過坎坷, 西元 557 年的地震破壞了圓頂, 而 8~9 世紀的聖像破壞運動, 1204 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都對教堂造成破壞. 到 1453 年, 鄂圖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攻下君士坦丁堡後, 在此舉行禮拜. 而聖索菲亞教堂, 也就被改成清真寺, 教堂旁的喚拜樓, 就是這麼來的. 改建成清真寺後, 因為回教不崇拜偶像的戒律, 所以教堂裡富麗堂皇的壁畫, 都被塗上灰泥掩蓋, 直到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凱末爾將軍把聖索菲亞教堂轉型成博物館開放. 但因土耳其地震頻仍, 所以圓頂下方還有破壞美感的支架...


進入教堂前, 所有包包都得經 X 光檢查( 奇怪, 藍色清真寺反而沒有 ). 進入教堂, 先上二樓欣賞教堂的全貌, 沿迴旋上升的步道. 一圈, 一圈, 又一圈, 走到腳痠出汗, 才發現一圈圈地未到盡頭...一出步道, 是挑高的拱廊, 一弧又一弧地, 展現教堂的雄偉.




弧線由雕刻繁複的柱頭劃向另一個繁複.






移步向欄杆, 著名的大圓頂, 就在眼前閃耀著. 




雄偉的柱上, 超大的圓盤, 上頭由名書法家摘錄經書, 或寫上回教先賢的名字. 基督教的建築, 回教的布置, 在聖索菲大教堂交錯成特別的美感. 教堂中央, 以支架支撐著, 以免圓頂又因地震崩壞. 


要是怕找不出欣賞的最佳角度, 請參考古時羅馬皇帝祈禱時的位置. 站在高處, 感受大教堂/清真寺的莊嚴. 


走下樓上的走廊, 經過充滿華美基督教風格鑲嵌畫的藝廊.


未開啟的天國與地獄之門, 照片中的一側不知是天國還是地獄, 但唯一中間能走的, 可能仍是人間道. 


我們到達時間十分剛好, 陽光穿透窗戶, 在著名的"迪西斯(請願)"尚完好的部份, 描出閃閃金光. 


另一幅耶穌和佐伊女皇夫婦的鑲嵌畫, 連女皇夫婦頭上都有聖光. 書上寫著, 女皇結過三次婚, 所以畫中的丈夫面貌也貼了三次...


到樓下, 首先是有名的"濕柱", 據說把姆指放入孔中, 完成 360 度的旋轉, 即可實現願望. 小小的技巧是, 先把右手姆指逆時針轉到底再放入孔中, 伴隨身體的旋轉即可讓姆指轉一圈. 無法理解也不要緊, 參考別人的動作, 再加以改良即可輕鬆完成囉.


濕柱附近渾圓的巨壺, 由大理石雕成. 


隔開的走廊裡, 陳列的木架, 是讀可蘭經時放經書的架子. 


金璧輝煌的房間, 蘇丹專用. 


臨出門前的壁畫, 是查士丁尼一世(重建教堂)手捧教堂, 和君士坦丁一世(定都君士坦丁堡)向聖母子獻上教堂和伊斯坦堡市區的鑲嵌畫. 同樣的, 不必擔心拍不下來, 畫的對面有鏡子, 不用廣角也能拍全貌.


短時間內, 欣賞了雄偉的藍色清真寺, 和充滿金光鑲嵌畫的聖索菲大教堂, 雖然宗教信仰不同, 但都同樣帶給心靈美感的衝擊. 要是有機會造訪伊斯坦堡, 這相鄰的清真寺和教堂, 十分值得一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t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