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s to the most hardheaded one, I've finally known what's missing.

由於遇到了一個速差論的頑固支持者,在短暫地試圖解釋速差大小不會對一個投手的實力有多大影響時,被放大絕而宣告失敗之後,我想到了在過去談速差不重要的時候,一直都沒有解釋清楚的一個point。

為什麼速差大小不重要?很簡單,投手要做到的一件事是破壞打者的timing,那麼照理說速度上的劇烈變化應該可以產生功效,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你如果一直丟不同速度的直球,不管你的速度再怎麼變換莫測,速差再怎麼天差地遠,一樣會被好的打者打得體無完膚。為什麼?因為打者不是死人,他們會根據他們所看到的來做出反應和調整,單純的速度變化對好的打者是不管用的。那麼難道Spahn的famous line, "Hitting is timing, pitching is destroying hitter's timing."是錯誤的嗎?當然不是,只是台灣人一個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upset timing是依靠速度的差異所造成的。怎麼說呢?既然我們剛剛知道了單純的速度變化沒有用,那麼我們要怎麼破壞打者的timing,答案是make them can't sit on something they can't react in time and make them surprised on something they can react in time. 要破壞一個打者的timing,不是靠在一個快球之後投一個慢球這種速度上的差異,而是當打者覺得你會投快球的時候給他慢的,當他覺得你會給他慢的時候給他快的。而這就是變化球的功用之一,變化球和速球的速度不一樣當然是影響打者timing的功用之一,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投手出手後一段時間之內打者沒有辦法分辨出這是速球(快)還是變化球(慢),而這個時間的長短就是這個投手變化球優劣的最大關鍵,也就是我常說的銳利度(sharpness)。好的變化球就是可以讓打者將之誤判為速球而過早commit他們的swing,也就是當變化球出手後,當打者還以為這是個快速球而以攻擊快速球的timing揮擊時,他的timing就錯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即使速差超大好了,但是球出手後打者就判斷出了這是慢球,那有個屁用。總結來說,投手破壞打者的timing靠的是讓打者沒辦法及時判斷出球的速度,要做到這一點則是依賴本身球的威力、以及控球和配球,而不是因為球在速度上的差異,因為速度上的差異就算再大,打者也是能夠做出調整的,而且越慢的球打者能夠反應的時間就越長。但是如果沒辦法即時判斷出這個球的速度,打者根本就沒有辦法及時做出調整,自然也沒辦法掌握到擊球的timing,可惜這個道理雖然簡單,那些打了一輩子球,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卻就是沒辦法弄清楚他們自己到底為什麼做得到。

我一時想不到更好的類比,不過我先用網球來當例子。我們知道在網球場上,利用直線和對角調動對手是一個很重要的策略,不管是依此直接得分或是給自己製造上網機會都是可能的功用。但是你覺得就這樣一左一右來回吊球的效用好,還是當對手以為你要吊對角時忽然抽一個直線的功用來得好?還有在牌桌上,你的牌強不一定能讓你贏到多少錢,但當你牌強而你的對手卻覺得你的牌弱時才是你贏到最多錢的時候。Jamie Gold能贏WSOP不僅是因為他拿了很多好牌(of course it'd help, a lot.),同時是他成功地在幾個重要的場面trap了對手或者以bluff嚇退了對手。

好的變化球就是建立在讓對手難以及早判斷出這是變化球,也就是銳利度上。會拿速差來說嘴的就是把打者都當成笨蛋不會反應一樣,速差再大,如果沒有了銳利度,就好像玩德州撲克拿AA叫很大然後把牌亮出來一樣,牌是很強(速差很大),但是別人都看到了(打者都判斷出來了),白痴才會call(爛打者才會打不好)。而如果銳利度有了(當然變化球的優劣不僅取決於銳利度,還有其他因素,只是這裡不談),只要跟速球的速度有基本的差別,那效果就會很好了,而這個基本的差別只要你是地球人都會有,多差個幾mph能夠給你的額外功用是很小很小的。如果球評愛講速差就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看不出真正的關鍵,所以只好一直講這個有數字顯示出來可以讓他們算算數的東西。

另外也提一下今天的La New對火腿,不過我的視線主要是關注在Wu vs Holtz這場比賽上,La New的戰況只是偶爾看一下,不過今天這場比賽主審的好球帶上半很高,下半部也到了合理的偏低部分,使得整個垂直的好球帶可以利用的範圍相當大,這個情形我想是對La New稍稍比較有利的,因為打擊比較弱的球隊受到大好球帶的損失程度相對來說可能會小一點,不過程度也不會太多就是。今天火腿在逆轉之前,Morel有一球兩好兩壞後投在邊角的球沒被撿,單以這一球來說,判壞球是沒有太大問題的,這球的確壞球的成分比好球來得多,不過之前這個裁判在相同的位置的判決狀況我不清楚,但是如果之前他在這裡都判好球的話,那打者也太難打了一點。就像陳金鋒的第三個打席,對方投手(記得是武田)前兩球一個放在好球帶最低的變化球和一個最內角的速球都是好球,除非投手自己禿捶否則陳金鋒這個打席被三振幾乎是八九不離十的結果,因為陳在未來幾球幾乎必須無差別地對任何接近好球帶的球進行攻擊,投捕也知道這一點,一個有效的引誘球甚至正面速球對決都可以有效地解決打者。

至於潘忠韋抓本壘的選擇,雖然楊清瓏一直說這是正確的選擇,只是潘的動作太大了。潘是稍微浪費了一點時間,不過以三壘跑者進本壘的timing來看,即使潘動作更快也不見得抓得到跑者,但是考慮到La New如果被追平後要獲勝的可能的確比較低,抓本壘這個動作的確是make sense的,但是是不是最好的選擇就未必了。

九局下半La New的最後反攻,火腿以中村Micheal關門,他的投球動作just like Eric Gagne,不過他的package不一樣就是了,一個少見的接近K-Rod的slider/fastball pitcher,他最主要的威力來源就是他的sharp slider,有多sharp?看看今天幾個La New打者對他slider的反應就知道了,第一個林智勝被觸身那球,他完全來不及判斷出這可能是個滑球,用躲速球的方式來閃躲導致因禍得福而獲得觸身上壘。接著面對陳金鋒又以滑球搶到第二好球,這球陳金鋒也來不及判斷出球路,也以為是速球而移動了重心準備躲避,完全失去出棒的可能。接著石志偉被三振那球也很明顯整個以揮擊速球的timing打一個如果是速球的話會稍微靠近的好球帶的大壞球。最後潘忠韋的第一球和第二球也都很明顯地沒辦法及時recognize出中村的slider,而這局裡面中村的速球使用量非常少,但為什麼一直用滑球,沒有速差還可以破壞打者的timing呢?這就是我前面所講的,讓打者沒辦法及時判斷出球路是比速度的差異重要太多的因素了,一個sharp差8mph的滑球絕對比一個不sharp差15mph的滑球有威力得多了。當然當投手沒有這麼突出的變化球時他們必須更依賴他們的快速球和配球,也就是透過對打者在速度上的壓迫以及更pitch out of the hitter's expectation來達到這個目的,但這絕對不是透過larger difference in velocity可以做到的。

所以真的,看投手實力時看速差多大沒有比看身高體重有用,不要再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ren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