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Kevin

※第五屆台北陶藝獎創作獎入選作品。
 【在死亡之前 Before death】。作者 / 蘇淑美。創作 / 2006年。
  作品尺寸 / 120x120x40cm
  這是我們上次去鶯歌的陶磁博物館看到的展品之一。
  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很貼切的反映出現代人面對競爭的焦慮。
  掙扎、不安、沒有出口......

有一些媽媽的留言會讓我思考很久,覺得應該寫一篇文章來討論,而不是三言兩語便可以說得清的。

我現在寫的這篇文章,是因為這位媽媽的留言而想起的......

我只把段落分得清楚一點,讓大家比較容易閱讀,其他的都保留了原留言。

留言是這樣的......

「我小孩今年上小二,也是去上安親班。他在學校跟安親班的表現都很好,很守規矩功課也很好。

我也想過辭職在家好好照顧小孩,當個全職媽媽 ,在家自己帶他,可是總覺得他比較在乎老師的話,我講的他有時愛理不理討價還價的,是不是很多小孩都比較不在意媽媽的話呀?

那我要是離職在家帶他,我會擔心管不動他,而且會功課退步,最後惹的我跟他都不開心呢?

加上我也不是個很會規劃的人,會不會這樣反而浪費了我跟他的時間,如果是這樣,那不如給老師教,像現在他安親班回來,功課作完了,也上了英文課,晚上回來我只要幫他稍微看一下功課,逼他彈彈琴,他也有較多的時間玩自己的東西,假日也有比較多時間帶他出去走走。

另一方面,我也會擔心,讓他一直過爽日子,太懂得"生活",會不會喪失了一些競爭力,畢竟他以後是要面對社會的競爭。

團體生活中不可能太精緻的去注意到每個份子,因此可以學習獨立、培養一些抗壓性,跟面對逆境的正向思考能力,所以我也希望他要有那種別人能忍,你為什麼不能?

像在學校沒冷氣吹.大熱天走路去安親班.小感冒還是要上學...等,不是要增加他的痛苦,而是考慮到自己會很不下心來約束,不知道其他媽媽的想法如何,想聽聽你們的想法喔.......」

有幾位媽媽給了這位媽媽很好的回應及建議了,我想說一說我的看法。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我們必須認知到即使給一堆孩子同樣的環境、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對待方式,都還是有可能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教養出不一樣的孩子。

即便是我自己的荳芽、蝴蝶,我提供給她們的學習方法及環境,也都還有些不同。因為,她們個性不一樣。

孩子的個性、學習方式不一樣,但終究還是有些大原則會是不變的。

我們要引導孩子的是那個大原則,要因人而做調整的是執行的方式。

西方國家的父母跟我們一樣,現在大家都說要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

我們給的自由卻常常是在生活常規上,比如不要求小孩吃飯要有一定的餐桌禮儀、吃飯時間到了、不吃也隨他,因為孩子還小嘛,哪懂得這些......

西方國家大部份的父母給孩子的自由,是在學習這件事上。他們要求孩子要有生活規矩,很嚴格的要求,哪怕是一兩歲的小娃娃。卻在課業學習上放手讓孩子自由選擇、自我安排。

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就放手。顯然,我們很多父母都管錯地方......

我們現在也都知道要讓孩子吃點苦、學習獨立、培養抗壓性。這個說法是對的,但絕不是把他送去安親班、過那種不太精緻的團體生活就可以達到的。

一個能夠吃苦耐勞的孩子,他必須要有一顆寬廣的心、自由的意志做基礎。同樣吃過苦的孩子長大,未見得每一個都可以忍得了苦,差別在這裡。

安親班的型態,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它大大限制了孩子的心志。讓孩子日復一日的在一個空間裡、重複過著一成不變的學習模式,沒有給孩子培養自由的、寬廣的心的機會。日子過得精不精緻、是不是吃大鍋飯,這問題還在其次。

很多媽媽看到我讓荳芽這樣過日子,可能會覺得荳芽很好命、日子過得很爽,像這位媽媽擔心的──孩子太懂得"生活",會不會喪失了一些競爭力,畢竟他以後是要面對社會的競爭.......

這就必需要先釐清,競爭力從何而來?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算有競爭力?

太懂得生活而失去競爭力,這樣的擔心顯然是將競爭力寄託在一些非生活能力的學科知識上,可能是英文、數學、電腦之類的.......

這些技能要學沒錯,但真正的競爭力量絕不是來自於這些花一段時間就可以學會的知識上。真正的競爭力是在那些必須要花長長久久的時間、慢慢培養出來的內在的人格特質上。

我曾經用過一個台大畢業的編輯,她令所有跟她共事的人退避三舍,因為她總是問大家一些很平常的常識問題,比如說她會去做一些不那麼緊要的事、耽誤出書時間,然後還搞不清楚大家為什麼生她的氣,她覺得她自己很努力了、而且是按她自己的計畫很規律的在做書.......

當然,即便她是台大畢業的。我還是在三個月試用期後、請她另謀高就。

我們小時候放學回家就是玩,但可別小看那個玩。玩遊戲、自己想玩法、自己做玩具、分配角色及資源、協調紛爭........

這些都是在學習,在生活裡學習。學到了領導能力、服從領導的智慧,也學到了創意、人際關係.......

現在的孩子一回家只有電視、電動,不能跟左鄰右舍的孩子自由的出去玩(怕被綁假、怕被傳染到生病),所以我們不能放任孩子自己在家猛看電視、玩電動,所以要適度的介入、引導,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讓他知道學習是可以無處不在、時間應該是自己可以安排的。

生活能力,是一個人基本的、該有的能力,就算不跟人競爭、就算競爭輸人家,也要從小培養的能力。

生活品味,可能對一般父母來說,更加覺得非必要。從小,我們的傳統教育也不太教孩子這個東西。所以,我們每次出國,都要羨慕別人的城市好美呀......

生活品味不是一定要有錢、有閒的人家才可以談。

生活品味不是電視廣告上那個有錢的名媛濃粧豔抹、扭腰擺臀的畫著吸塵器、嗲聲嗲氣的說──吸地板,對我們來說,是剛剛好的運動.......

那是造作。絕不是品味。

生活品味是你知道如何聞一朵花香、看一場好畫展、好電影、讀一本好書,知道如何穿衣讓自己看起來清爽,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髮型,知道如何佈置家裡讓家人住起來舒服........

生活能力,是基本。生活品味,是讓自己的生活升級、愉快。這些都是跟自己好好相處需要的。

競爭力是對外的、跟別人比較的。

如果你自己跟自己都處不好了,你拿什麼去跟別人競爭呢?

教孩子先看清自己的內在本質吧,真實的生活,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跟別人競爭之前,總要先強壯自己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ol54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