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I0291.JPG 報告

重組陳朝寶老師畫作中的符號,加上適逢西洋的聖誕節,我也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把畫面中的紅衣文人改成了聖誕老人。上一堂課謝里法教授指導說道,我的再創造中缺乏渲染隨意的筆法,描功下的刻意感及設計感反而讓水墨山水變成插畫。回家後改造修正一番,在油畫的部分加強跟進畫家特有的童趣及率性,在老師的指點之下,果然有抓到一點點的感覺,只是不知道觀賞者是否也有同感罷了!

一、          人「誤」點景

煙雲瀰漫、千山獨行的孤獨感絕對是不能少的,丹頂鶴改了個方向,旅人改成了遠方來的聖誕老公公,中西合併的更厲害!但是沒有了對照版自由發揮,忽然發現顏色太鮮艷了,再用排刷輕輕刷上一層墨色,才把明度降了下來。家人七嘴八舌的發表意見,有人說應該畫積雪,有人說應該畫夜晚,選角選了一個太有設定性的人物,大家反而講究起現實性來了,有趣又諷刺的是,聖誕老人比起紅衣旅人其實才是幻想中的人物哩!人物在山水畫裡是點景的配角,陳朝寶老師的畫作中已經將人物及馬放大,以呈現跟自然不符合的超現實感,然而聖誕老公公雖是突發奇想的點子,但創意似乎沒有加分反而讓整幅畫的藝術感降低,這也是始料未及的結果。

cheriem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I0294.JPG 11111.jpg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唯有經歷過臨摩的過程,才能在不同的時間、空間模擬藝術家的創作心境,找出欣賞畫作的不同角度、不同觀點,這個美的歷程不論是寫作藝評亦或是學習創作技法都是最有效的方法。我所臨摹的對象陳朝寶老師亦是一位善於擬古臨畫而再創作的藝術家,選擇臨摹的畫作「獨行」是一幅綜合媒材的作品,堪稱陳老師的得意之作,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幅畫作。選了自己鍾情的畫卻才發現多了一個水墨創作的步驟,除了墨韻難以表現,即興的輕鬆感難以重製。水墨淋漓、油畫堆疊的中西合璧作過程中多了很多道手續也多了很多樂趣。陳朝寶老師從水墨跨到漫畫再回到多媒材的純藝術創作,不變的是其善變,悠遊於美術當中,使得他的畫永遠帶給人會心一笑!

一、          臨摹過程

cheriem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如在蘋果Ipod之前洞燭音樂數位匯流商機一樣,在這場電子閱讀器的戰爭中,新力Sony公司率先推出「Sony Reader」電子閱讀器,但是美國亞馬遜Amazon)電子書店仗著網路虛擬通路的成功優勢推出的「Kindle」閱讀器,掀起了一波電子閱讀器的銷售大戰。目前新力Sony公司 Reader」販售的閱讀器要價350美元,亞馬遜Amazon公司Kindle」要價400美元,內容另售。Kindle使用者擁有十九萬本以上的選書量,出版商透過Amazon銷售電子書,則需由亞馬遜Amazon公司抽成百分之六十五。Sony網路書店本身則提供近五萬本選書量,新力Sony公司 Reader」在今年升級後提供使用者購買多家網路書店的電子書,並得以免費閱讀多家出版社的內容、甚至圖書館藏書。

 

多數人認同電子閱讀器正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它不太可能也不需要取代印刷版書籍,但面臨其他消費性數位媒體的激烈競爭,它必須擁有非常明確的目標族群與價格策略才能顛覆是人對於書的概念。無論如何,Kindle抓住了幾個行銷重點:新鮮的科技感閱讀經驗、超簡單的軟體設定和無線即時下載、收發信件的網路應用性、以及出版品虛擬通路的競爭優勢。茲將以上特色分述如下

 

一、新鮮的科技感閱讀經驗

cheriem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11 Fri 2008 16:45
  • 土豆

我是昨晚與朋友的聚會中才聽到這個「土豆的故事」。聽故事之前你需要先了解台南這個城市是把肉粽或菜粽當作重點食物的,而不管哪一種總子不可或缺的配角就是──土豆。雖然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台南,但是由於故事的時間在端午節左右,沖淡了地點的重要性,而我也好像連續離題了。

 

好!故事正式開始!話說有一位母親餵母奶餵到小孩2歲了!這位媽媽曾經是夜店女王,婚後能夠堅持餵哺母乳,其母性溫柔的另一面倒也傳為佳話。不過通常女人做了母親之後羞恥感會被母親的聖潔感掩蓋,這位媽媽已經習慣在大眾場合餵奶。不論是在百貨公司或咖啡廳,只要小孩有需求媽媽絕對滿足,就算小孩會喝到一半被其他事吸引,突然把媽媽的奶子亮空,媽媽也習以為常。母愛真的很偉大!

 

有一天一群人圍著吃飯,二歲小孩一面吃著粽子,一面喝著母奶,就這樣一口粽子,一口母奶,一口粽子,一口母奶,好不愜意!小孩吃完後媽媽把胸罩穿上,這時候小孩指著媽媽的胸部大聲驚聲說:「土豆!」媽媽以為吃粽子時土豆沾到衣服便趕緊用手一撥,ㄟㄟ撥不掉,這時才發現,原來「土豆」是不小心夾在胸罩邊緣的乳頭!

cheriem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去師大還是成大?這個問題我在一週內問了四個靈媒,達成
2:2的比數,我的理性SOLUSION是找研究所的指導老師談談。首先我總是要先謝謝他為我寫推薦信,十年沒見面,一開口就是要人家幫忙,不請他吃個大餐不行!

 

老師總是慈愛而直率,慈愛的是他只要求一杯焦糖瑪奇朵,體貼學生的荷包。直率的是他開口第一句就是:「Sherry你老得好可怕喔!」唉,做這個人的學生不夠聰明跟不夠堅強都是不行的。親愛的老師,念博士班其實是我減肥的方法跟手段,這樣可以嗎?

 

cheriem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浙平音響
 
負責人:陳岳鋒
地址:台北市西寧南路4號2樓〈原西寧電子廣場2121室〉
電話:02-23116310

cheriem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One Gallery高仿真藝術展覽4/1-5/31

 

沒一個館長擔得起流傳千年的國寶在自己任內損毀,然而紙的壽命只有千年,宋朝的畫到了今日彷彿破百歲的老人─危在旦夕,因此各國博物館想到的對策就是以現代數位技術高仿真複製館藏藝術品。歷史上各朝代君主為保存絕品真跡紛紛命當朝藝術家臨摹書帖及畫作,臨摹傳寫讓整個中國美術史增加了廣度及深度。為古畫的消逝作複製,就好比儲存臍帶血預留健康存摺─未雨籌謀,分散風險。

 

高仿真藝術品是博物館主持以監製字樣授權製作及防偽管理的合法仿製品,它絕不魚目混珠,但是以精緻工藝創作精神,輔以高科技電腦知識的成品往往令人驚歎!近距離及明亮環境下觀賞故宮古畫,所帶來的視覺體驗絕對令人驚奇。標榜原尺寸的高仿真藝術展,展出內容包括宋朝的「早春圖」、「雙喜圖」、「如來說法圖」、「貨郎圖」等巨幅畫作,看過故宮大觀展的朋友們不妨把握機會對照一下台灣高仿真技術!

cheriem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徽宗最常給人的印象是「Bad King, Good Artist」,宋代第八位皇帝,這位亡國之君是一位藝術皇帝。他重視書畫文物,收藏前代的精品,加以整理,編成目錄,叫做「宣和畫譜」。「宣和」是宋徽宗的年號,他也創辦了畫院,親自主持畫家對前代重要作品的臨摹,使許多中國五代以前的名作,因為他領導的臨摹工作,使我們今天還可以看到近似原作的摹本。宋徽宗還召考了很多畫家,不但測驗畫家寫生的技巧,也以摘古人詩句作為考題以測驗畫家文學哲學上的人文深度。考入後按身份分為"士流""雜流",讓院生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養,並不斷進行考核。

 

傳世的宋徽宗作品有很多經由專家考察求證後都被認為非徽宗本人所作,但有可能是畫院所為。據考證資料:「宋徽宗本人的創作面目並不象他要求畫院畫家的那樣工謹細麗,而是偏於粗獷的水墨畫。傳世作品中,有其簽押的作品較多,但所畫比較工細的,如《祥龍石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雪江歸棹圖》(以上均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翠竹雙雀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等作品皆被專家認定為是畫院中高手代筆之作。只有藏於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的《四禽圖》卷和上海博物館藏的《柳鴉圖》卷被認定是他的親筆,兩畫都是水墨紙本,筆法簡樸,不尚鉛華,而得自然之趣。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圖》也屬此類。」(節錄) 這幅「聽琴圖」有宋徽宗「天下一人」的花押,畫中主人翁也經對照推測是描繪徽宗沒錯。倘若真是宋徽宗親作,那麼自宋朝中國就有自畫像的議題倒可以跟西方畫家將自己繪入畫面中的藝術行為作比較。如果畫作不是宋徽宗親作,那麼在自己畫院〈臣子〉的作品上簽押的動機就十分耐人尋味了!

當代藝術家吳天章先生的作品,透過數位合成再製的方式,賦予影像一個新的生命。其中某些作品需將自己入像,吳先生這時委託的則是另一位藝術家劉振祥先生,然而因為原創是吳先生本人的,因此作品的創作者仍然是以吳先生具名。宋徽宗如果只是運用畫院院生的手,自己仍掌握構圖、風格、技法等主要元素,那麼這些畫作由宋徽宗簽名也無從非難,就像現在的設計大師,不作匠事只負責規劃主題、品質監控及品牌形象。

cheriem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年舉辦大觀北宋文物大展,轟動全世界,院中的精華大出,也有多場學術研討會,唯中國畫的分析探究,除借力於題跋裝裱鈐印來判定真偽外,無一個可以客觀辨識畫風的公式,目前不論是鑑定或是我們用高科技復刻重製古美術,仍然需要依靠鑑畫的積累或曾從事繪事的經驗。

 

是否為“真跡”?易在學術界引起爭議。正如上篇文章中所談的宋徽宗的「聽琴圖」,學術考證的工作永遠作不完,然而這些作品雖然未必是作者本人手跡,或為他人代筆,或為臨本、摹本,但是在原作真跡已無存的情況下,「傳」字類畫作及「款」自類畫作本身也具備了與原作相當的藝術價值,

 

 

cheriem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復刻」,泛指曾經消失或者沒落,但是由於懷舊及經典重現的心理需求,在產業的運作下再度被看見的事物。當社會科技不斷地往前推進的同時,內心的思緒卻禁不住的頻頻回首當年,許多復古情調的體驗式產品紛紛上市,如各品牌經典系列化妝品及球鞋、復古風味餐廳與料理、童年福利社生活店舖、老街體驗之旅、爵士唱片復刻盤、老式情歌、歌壇老將演唱會等,囊括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企圖抓住四、五、六年級生重溫舊夢的想望。這種追求復刻的風潮可分為全球化及在地化來探討,產業亦橫跨音樂、服飾、藝術、食品、空間、電子商品及汽車等類別,研究的範圍從產品設計、廣告及行銷策略、一直可以擴及到消費復刻商品的社會網絡及心理分析。

在台視工作時發現十幾年前的「楊麗花歌仔戲」拿來重播,收視率竟比新製的連續劇來的高,木匠兄妹CD一次又一次的重新發行、小巨蛋一擋接一檔的西洋巨星演唱會場場座無虛席、鳳飛飛重新粉墨登場自謙為新人,但是演唱會賣座證明將還是老的辣、白冰冰找一群台語掛的藝人暢談以前歌廳秀趣聞及星路歷程,居然創棚內談話性節目的收視率新高,而年輕族群收視數字也不低。影視娛樂業有這樣的老將不敗風潮,香奈兒、愛迪達品牌也紛紛推出經典復刻商品,與年輕族群重述品牌的歷史及價值。但是復刻現象是否只侷限在高齡族群,能不能吸引新族群,而新生代接受老東西的欣賞角度又為何?是否各個年齡族群對於現有商品的需求及滿足度有極大差異?這是我最近深感興趣的課題。


cheriem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