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錄自多年前的《露出馬腳》 

 

飽讀詩書的國學基礎,讓馬英九格外重視語言表達的品質和層次。馬英九這麼講究語言,自己也會很仔細聆聽周遭人群交談。馬英九發現,很多人即使是說中文,也都說得不通順。 

歐化是其中一個大問題。馬英九舉例說,詩人余光中曾寫過一篇文章:<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從日常生活中,提出五十七個實例,說明不必用歐化的句子,就可以把意思表達得簡潔有力,也不必在說中文時還夾雜著英文。「余先生的這篇文章讓人拍案叫絕。在句子裡夾雜英文或許是自卑感使然,其實中文大部分是短句,根本不必有副詞子句或形容詞子句。」


馬英九的體會是,如果不特別注意,平時,我們可能根本不會察覺自己說話、寫作時出現這些毛病。所以,學好中文,並不容易,就像要學好英文,重點就在大量接觸,反覆練習。
他以自己的經驗為例:「我在美國留學七年,這期間,我持續用中文寫作投稿,就是不想讓自己的中文荒廢掉。因為在美國,我隨時都有機會用英文寫作,要使用中文反而沒那麼容易。」因此,有些留洋的年輕人說中文時,夾雜一串英文單字,還辯解說,是自己英文太好了,所以中文都變差了。每次聽到這種說法,馬英九心裡就感到很失望,因為真相是,這個年輕人,既沒有把英文學好,也沒有把中文學好。 重點是要用心。馬英九剛從美國留學回來時,非常注意自己說中文時,避免夾帶英文單字。因為以前人形容留學生是「穿著土氣、開口洋氣、出手小氣」,馬英九就是要避免自己「開口洋氣」。
 

馬英九也觀察,現代新新人類講起話來,普遍都少了點讓人回味的餘韻。 他猜想,是不是現代有太多科技新玩意,吸引了年輕人的注意力,讓他們無法專注地把語文學好。比方說,時下流行的ICQ,每個人都你Q我、我Q你,用的也都是最簡略的溝通語言。馬英九強調:「我並不是說這樣不好。但是當你習慣於用ICQ的語言和別人溝通,你可能就忘了語言那種精緻、細膩的美。」因此,當馬英九聽朋友說,在搭捷運時,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要求小孩背誦《莊子》,這孩子看起來有點心不甘情不願,但還是乖乖背了。馬英九很想給這位年輕的母親一些鼓勵的掌聲,因為她懂得讓孩子從小就沉浸在語文的薰陶裡。
 


心得:

的確,在台灣的社會中,口頭帶著幾個英文,感覺很像是語言能力不錯,但如果語言能力真的很不錯,為什麼不乾脆全部說英文,而是參雜著簡單單字呢?

反過來說,大部分的人也是默許這樣的情形發生,如果你聽到其他人說話參雜英文單字,你可能會潛意識的認為他語言很強吧,所以當一個留學生回台灣後你很少聽他說話夾雜單字,你或許會懷疑他真的有出過國?通常會夾雜英文單字的人的理由是在國外用習慣了,難道是他們對外國人說話時會夾帶中文單字?

 

我並非意指用這樣模式說話的人都很糟,我相信英文程度好的人,有時候真的是不小心這樣用了,會轉這篇文章的原因,只是因為我曾經遇過的一些人,故意夾雜英文單字來突顯自己的英文能力,讓我感到不是很舒服而已。


後記(17/02/2007)
今天從中時嚴選好文中讀到一篇「中文退步了,英文也沒進!」,作者認為要盡量要用英文表達完整的句子,讓語言聽起來更悅耳,這點我相當認同。正是因為有了在倫敦留學的體驗,所以當我説中文的時候,也儘可能的避免夾帶英文單字,這樣語言不僅用法不正確,還可能給週遭朋友一種故意炫耀英文能力的印象。至於對外國人說話我當然不會夾雜中文單字。



相關閱讀:
「中英混說」大不該? 小心中英文都會退步?

 
初次來訪推薦閱讀:
Who is Tai-Hsiang Chou?
Tai-Hsiang Chou's FACEBOOK


找魔術表演,請洽
RIC富有創意有限公司官方部落

RIC富有創意有限公司官方網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Hsiang 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