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陣子和同事在路邊咖啡的一場對話,我寫成了上面那一篇短文,這裡面提到你的一杯咖啡所付的代價,其實大部分都是買感覺去了,不過我解釋的不是很清楚。基本上要解釋的很清楚其實不難,難的是不能寫成「火星文」,要讓普羅大眾接受才難,後來看了提姆‧哈福特的文章,還真是心有戚戚焉,這本書寫的很好,應該可以推薦給大家看看。

其中,有一篇文章和我的「一杯咖啡的價格」很類似,當然我沒有他寫得那麼好,原文可以參造下列網址,我把其中一篇文章稍微解釋一下。

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

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

【文/提姆‧哈福特】

從英國的千禧巨蛋看「商業稀有性」

去倫敦的人大概都去過倫敦眼(London Eye),也就是倫敦的地標摩天輪。天氣好的時候,在英國著名的連鎖咖啡店科斯塔(Costa Coffee)買杯卡布奇諾坐下來小啜幾口,不遠處高聳的摩天輪,偶而會擋在您與陽光之間……,這真是人生中簡單的幸福。

倫敦眼四周林立著小商店,各自端出拿手絕活,希望展現自己的稀有性。舉例來說,中區唯一的一家咖啡店就是科斯塔;一家接一家販賣紀念品的商店,也生氣勃勃地開門做生意。但最好的例子,要算是倫敦眼摩天輪。它的高度超過倫敦許多著名的建築物,也是全球最高的景觀摩天輪,稀有性顯而易見,但是,他並不是完全不可取代,因為倫敦眼摩天輪或許特色獨具,卻不是必要商品,也就是說,不坐摩天輪其實也沒有什麼關係。

-->經濟學認為,資源有其稀有性,資源不是用在這,就是用在那,使用資源都是有成本的。

沿著河岸繼續走,可以看見另一棟獨樹一格的建築──千禧巨蛋。這是政府投資很多錢,特別為了迎接千禧年而建,外觀是白色大象的造型設計。當地政府引以為傲的是,千禧巨蛋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布製圓頂建築。然而,千禧巨蛋卻是個商業敗筆,光是有特色,並無法讓人付錢消費,先前建造千禧巨蛋的龐大經費,也自然難以回收了。企業無法光靠「稀有性」這點,讓消費者把錢掏出來,不過老闆們總是有其他辦法。現在就是派臥底經濟學家上場,為讀者挖掘其中奧妙的時候了。

-->千禧巨蛋就是經濟學裡的「公共財」,公共財有兩項特色就是無歧視與無排他,但也不是說使用公共財不用付費,以千禧巨蛋來看,正因為是「景觀」,所以根本無法向觀賞它的人收費,因為收費的成本太高,而且你可以主張你根本沒看啊!

拉高單價與薄利多銷,哪種策略好?

倫敦眼唯一的一家咖啡店就是科斯塔,因此對顧客來說,有不可取代性,這樣的優勢並非天生,而是拜其地點所賜。我們知道,顧客願意多花點錢在方便的地點買到咖啡,所以科斯塔的店租一定不便宜;房東將稀有地段租給了一家咖啡店,做法跟曼哈頓摩天大樓的業主,或是滑鐵盧、新宿這些車站一樣。稀有性當然可以出租,而且價高者得。

-->科斯塔這家咖啡店,在經濟學理可以說是一家「獨佔」的咖啡店,因為咖啡店稀少到僅此一家,你只有兩種選擇,喝和不喝,這和你去電影院買零食一樣,你無法選擇。

科斯塔咖啡店該如何好好利用向倫敦眼租來的這種稀有性呢?其實大可將卡布奇諾的價格從一杯一‧七五英鎊(約新台幣一○八元),抬高到三英鎊(約新台幣一八五元),只不過,這個價格不是人人都願意買單。還記得前面提到千禧巨蛋的例子嗎?稀有性的確是項優勢,卻不是所向無敵的利器。另一個方法就是用薄利多銷的方式賣咖啡,一杯咖啡賣六便士(約新台幣三七元)其實已足以支付咖啡與人事成本,但這麼做,咖啡店必須天天坐無虛席才划得來,否則可就付不起店租了。難就難在,到底是要拉高單價、賣比較少杯的咖啡,還是要薄利多銷?

-->獨佔市場的咖啡當然可以賣價格高一點,但是要高到多少遊客才願意接受,而低到多低,咖啡店正好可以生存,其實就是看看遊客對咖啡的價格彈性(敏感度)。

若不想在這兩種選擇中決定,可以賣一杯六十便士的咖啡給不願意付高單價的顧客,而不在乎高單價的人就賣他們一杯三英鎊,這一來魚與熊掌兼得,但是,應該怎麼做呢?難道放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卡布奇諾一杯三英鎊,嫌貴的人只要付六十便士」?

-->這就是獨佔市場裡的完全差別取價,理論上可行,但是實際上很難達到,就像你去廟裡拜拜,香油錢都是隨意一樣的道理。

卡布奇諾 (不嫌貴的人) 三英鎊
卡布奇諾 (嫌貴的人) 六十便士

這樣的招牌確實很「特別」,但想在泰晤士河南岸賣咖啡,可不能這樣亂搞,科斯塔咖啡館得有點手段才行。

曾經有一段時間,科斯塔咖啡店就像許多咖啡店一樣,銷售標榜「公平貿易」的品牌咖啡。專門供應咖啡豆給科斯塔的,是一家主打公平貿易品牌的公司,叫做Cafédirect。Cafédirect保證,他們的咖啡產地來自貧窮國家,並且是以不錯的價格向農人購買咖啡豆。有好幾年,咖啡消費者若有意援助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就得多付十便士買咖啡。在倫敦,這樣的人還不少。雖然,他們相信多付的這些錢真的到了那些貧窮農民的手上,但事實證明,這些錢其實都進了科斯塔的口袋。

Cafédirect聲稱,付給咖啡農每一磅咖啡的錢,比行情高出約四十至五十便士(最高可達一美元),對於國民所得不到兩千美元的瓜地馬拉農民而言,這一點錢,可以讓他們的收入加倍。不過,由於一杯卡布奇諾只需要用到四分之一盎司的咖啡豆,這麼一點補貼換算下來,每杯咖啡的成本只增加不到一毛錢。

-->所以說你的咖啡價錢其實差不多,那為何會有不同價格出現呢?很簡單,只是同中求異而已。

科斯塔從顧客身上多收的咖啡錢,九成以上不知去了哪裡。這些錢如果不是被科斯塔Cafédirect浪費掉,就是變成了他們的利潤。公平貿易咖啡組織,只負責保障咖啡種植者,而不是消費者。所以,當您買了公平貿易咖啡,只能確保咖啡種植者拿到合理的價錢,但並不代表你也能得到合理的價格。

-->所以說啦,你的一杯咖啡的價格裡,真正使用咖啡的成本真的不高,就像香蕉滯銷,行政院要我們吃多一點香蕉,問題是我們用較高價錢買的香蕉,蕉農有拿到嗎?

其實,就算批發商以兩倍甚至四倍的市場價格向窮國購買咖啡,都不會明顯增加卡布奇諾的製作成本,因為咖啡豆所佔的比率實在微不足道。多收那十便士,其實誤導了消費大眾,讓大家以為,店家提供的公平貿易咖啡成本很高。後來,因為某位「臥底經濟學家」的質疑,科斯塔才承認,這樣的做法的確誤導大眾,並於二○○四年底開始,科斯塔改成只有在「顧客要求」的情況下,才提供所謂的公平貿易咖啡,而且不再額外收錢。科斯塔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原先的做法無利可圖,而是因為這麼做有損科斯塔的企業形象。

-->經濟學講的是一種事實,並且試圖去分析事實,把事實具體呈現出來而已。

(本文轉載自《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節錄第2章,提姆‧哈福特著,任友梅譯,早安財經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