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從國中就開始玩BBS的關係,我對於非BBS界面的資訊服務一直抱持著懷疑甚至抗拒的態度,即便網路相簿也是相當晚才去申請,而也因為對這種事的漠不關心,我的第一本網路相簿跟多數人一樣是在無名小站.

另一方面,在今年早春,看到南京東路三段一排老舊卻熟悉的1960年代強化磚建築在地產牛市中,兩三天就消失了;天母的山巒線在忠誠路高樓群起後也越來越狹窄,我突然驚覺有許多熟悉且珍惜的景物,因為太過熟悉而從未留下紀錄(會留下映像的,似乎總是離開熟悉的都市的陌生風景,而我們稱它旅行的回憶),於是本著對這座城市的熱愛,我開始有計畫地拍攝這個相簿的內容.

從19世紀以降,都市遊蕩(流浪)就似乎是老都市小市民階級必須偶而從事的儀式,至少是如此被宣稱著,而我們家似乎也暗中承襲著這個傳統,差別只是有沒有拿著一台相機.要說故鄉台北能激起多少思緒或許有些矯情,畢竟這一切都不是為了多遠大的期望,只是當我拿著相機並用鍵盤拍下敲打盆地的總總,我突然又覺得自己成了當年那個喜歡拿著老照片在不甚精準的地圖上尋找回憶的小男孩,而就能很愛演的自以為永永遠遠不會變老...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大安區.jpg
(感謝地圖會說話葉高華先生提供)

對台北市夠熟的人都會發現,民進黨的得票率向來跟幾個因素成正比:所得;都市老舊;市中心;山區;本省人多;在地人(所謂的老台北)多,只是這幾個因素通常也是互斥的,比如市中心當然不會有山區等等。對於大安區的選舉,以前也聽過一種說法,就是民進黨的得票高點大抵沿著王留公圳的幾條支流分布,或許因為在地人較多開發較早,大概也是這些要素在大安區的一種地方性變異。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所知道的周柏雅議員~台北市最後的市政專家

周柏雅議員最轟動的,大概是94年揭發行天宮香油錢被侵佔乙事,周柏雅議員因此遭到行天宮信徒的推擠、被封為”火爆浪子”、”民進黨團的孤鳥”、甚至得罪了當時聲勢如日中天的陳水扁與陳哲男;十餘年後,當周柏雅擊垮民政局的質詢方式成為許多議員仿傚的對象、當行天宮醜聞被法院認定真有其事時,陳水扁與陳哲男已成了黨內避之惟恐不及的人物,當年陳水扁的打手如沈富雄每天晚上上電視,高談闊論自己有多清新優質,民進黨內最夠格說兩句的周柏雅議員,卻從未落井下石。

許多欣賞周柏雅議員的人都會拿行天宮案,來說明他的擇善固執,然而讓我印象更深的,卻是其他幾件事。在社會風氣遠比今天來的保守的92年,周柏雅議員敢於出面關心同志酒吧遭到警方不當臨檢;在94年大安森林公園佛像爭議中,由於對政教分離原則的堅持,周議員和向來與民進黨關係良好的釋昭慧法師等人有過論戰(當年不少民進黨支持者其實抱著看好戲的心態,想突破黨國時代新生南路的宗教獨裁);更複雜的是在99年,周柏雅議員為了心中的程序正義,投票反對台北市政府的公娼覆議案,遭到民進黨團黨紀處份-在當時的社會氣氛下,民進黨支持者大多高度敵視公娼,許多大稻埕人(包括我)也認為日日春協會對歸綏街紅燈戶的說法偏離事實又刺耳,然而在這麼複雜的狀況下,周柏雅卻像是台北市議會中堅持法律程序的最後一人(不要忘了,立即廢娼是李慶安等八名國民黨議員即興問政的產物)。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ttp://richter.pixnet.net/album/photo/59417876

前言:<高玉樹回憶錄:玉樹臨風步步高>是台灣口述歷史研究室最新完成的歷史紀錄,並由前衛出版社出版。前衛的出版品難稱大眾,而高玉樹先生的眼光和品味卻決定了今天台北市的發展樣貌,所以不管愛憎高玉樹或前衛,要是對這座城市還有一點熱愛或好奇,把此書擺上自己的書架是不需要考慮的!

<高玉樹回憶錄>仍然保持撰述者林忠勝夫婦一貫的風格,以史料和訪談內容混雜的方式行文,對於缺乏背景知識的讀者極易上手。本書基本上以高玉樹的生命歷程為敘事的主線,從他的家世背景談起,為什麼會從松山興雅庄鄉下搬到人文薈萃的大稻埕,這點對於了解高玉樹的人格養成和他後來受到的工程師訓練至少是一樣重要的;本書的第二大部是高玉樹人生最輝煌的年代,包括他如何從一位工程師當選市長,參與中國民主黨的組黨,到再次當選並在台北市締造一個國民黨無法抗衡的黨外盛世;第三部分則是高玉樹遭蔣經國疑懼而明升暗降入行政院,成為位高權輕的資深(或說被淡忘的)政治人物的心路歷程,從高玉樹的描述中不難感受到壯志未酬的無奈,不過高玉樹先生當年在親黨外報刊上臧否時政的功力也於此重現於讀者;最後則是脫離本書主軸而談及家庭生活,包括否認曾流傳一時的高蔣連姻傳言。本書也有張炎憲與許雪姬兩位台灣史大家為序,其中許序對於高玉樹是否在國民黨醬缸文化中,自認受黨國恩庇的質疑,或許是了解高玉樹先生的一個切入點。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過都市景觀跟居民的財力顯然是息息相關,將2003年財政部的所得稅統計依這本相簿的方式編排,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不曉得你能從它的景色看出其居民特性嗎?(以下的金額是個人所得稅納稅單位稅基的平均)

城中區(125萬8千圓):財富高度集中在從博愛特區往東門的方向,往南門財力較不雄厚,但整體而言本區僅西南與南方有小塊貧困地區.
大同區(84萬7千圓):大稻埕除自古較混亂的大橋頭較貧困外,仍甚富裕,但佔本區人口大半的大同區所得偏低,都市計畫混亂再加上機場航限阻礙更新.
萬華區(73萬9千圓):以台北市標準可說是全面性貧困的行政區,不過此區自清末即已在財力上敗下陣來,今日失去重要性的主因是人口比例上也大幅降低.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始終覺得喜歡台北市(單指台北市內而言)的人,即便不熟悉中山區,都能在這個行政區中找到親切的角落,而這並非出於偶然,而是因為中山區的人文和自然地景就像是把這座城市層疊的歷史重新爬疏後,拼貼在這個小小的區塊裡.

台北市曾經是一座水都(僅管今天河跡在台北市是需要被”發現”的),而中山區正是建立在(或始終遷就於)無數的水道溝渠上.在清代,帆船可由後港仔溪(今新生大排匯入基隆河處)上溯至上埤頭,並在今天的朱崙市場附近留下十三行這樣充滿航運情趣的小地名;直到日治中期,從頂厝庄(現在國賓飯店附近)經注入雙連埤的小溪往上埤頭或基隆河的水運也依然發達,無怪乎現在的中正國小(前身為朱厝崙公學校)原為依現在的眼光看來很遙遠的大龍峒公學校之分校.正因為河運的便利,大龍峒人向東發展的路徑圖與中山區的開墾實為一體兩面,而大稻埕人雖然也曾”經營”三板橋一帶,但商業聚落的文化對於素地的開發並不那麼熱衷;中山區也有一個小小的漳州人聚落叫圓窗仔,位於今天興安街一帶,與舊松山交界處也有安溪人的小聚落,但跟漳州人和安溪人在現代國家以前的中山區所面臨的處境,和其在整個台北市所面對的並無二致.

後港仔溪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延平北路=>民權西路=>重慶北路=>伊寧街=>迪化街=>涼州街
民權西路兩側地區有個小地名叫大橋頭,不過這個地名最精確的位置在延平北路與民權西路口的圓環,因為這個位置正是清領與日治時期兩代台北大橋引道的終點;大橋頭邊的大橋國小興建於1925年,與日本人翻修的台北鐵橋(建築型式同下淡水溪橋即高屏溪舊鐵路橋)同庚,但在1969年台北橋引道延長後,鄰近大橋的校舍教學品質嚴重惡化,不得不拆除後移,而拆除的空間就是目前興建中的大橋國小捷運站;在1969年與2000年兩次改建後,大橋頭圓環做為(特別是下港藍領勞工的)入口意象的地位也消失了。大橋國小後方的伊寧街與景化街分別被戲稱為「大某街」與「細姨街」,最早是因為這邊是大稻埕的邊陲,而吸引富商在此金屋藏嬌,後來則是大老婆們開始在此買屋監視,這也是大稻埕勞動階級區的大橋邊居然會出現一些三樓紅磚屋的原因。不過大橋邊最古老的房子集中在新橋邊街以西地區,新橋邊街如今被編入迪化街,但這邊卻從未興盛,建築風格停留在清治末年,只有沿河邊有些充作倉庫的洋房,但這些洋樓大都在環河北街拓寬時被拆毀,又因此區經濟的惡性循環成為廢墟。往南的中北街(歸綏街以北的迪化街一段)北側狀況雖然好些,卻也因為缺乏商業利益而有洋樓荒廢著。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士東路=>芝玉路=>仰德大道=>仰德大道(折返)=>至誠路=>雨聲街

過了忠誠路的士東路段為80年代初天母大開發時期,從原本芝蘭路的巷弄中拓寬而成,並與中十六路合稱為芝東路,分一二段,但後來基於某些不為人知的原因,此路改用日本時代蘭雅的代稱"士東"來命名,也不再分段。士東路靠運動場側下方有湧泉,天母的消防車水量不足時常利用此泉;路底的中興大業集團停車場原為農地,在原天母總站遭到附近別墅區抗議後才合設在此。公車總站上方的保護區是台北市最早爆發抗爭的保護區變住宅區基地之一,原本市府打算將萬華十二號公園預定地和大安七號公園預定地的拆遷戶遷建至此,但此區坡度甚陡,居住環境與拆遷的弱勢社區也格格不入,在環保與社區發展的疑慮下在第一次市長民選前,謝長廷等北區立委成功將此一開發案擋下;幾年前此地也可能成為新天母快速道路的終點,但因環保與交通效益都受質疑而無限期緩建。芝玉路一帶本來是天母最密集的眷村,但眷村以外則間有幾間世居在此的農舍,如今眷村和農地大都改建為大型社區,但幾間農社一塊田加上一間養鴨場,與後方的陽明山保護區仍讓人保有某種老天母的都市農村想像。芝玉路頭有間三合院,是板橋林家在天母地區的代理人所有,讓這一段的芝玉路看起來像在展示比"農村段"還要古早的歷史,無奈芝玉路的車流量越來越大,幾年前仍不難見到的螢火蟲似乎也消失了。芝玉路旁的仰德大道由於倚靠山勢交通又更便利,因此久為整條仰德大道豪宅區最"高貴"的一段(至少居民身價和房價的確又高又貴)。仰德大道山腳下的至誠路原稱芝山岩道路,旁邊的芝山岩在戰後為此區之統稱(士林區芝山里),雖然文字意義上的芝山實僅包括此座山頭,較大範圍的地區應該稱為石角。芝山岩附近地區景色通常極佳,讓人忘記此地揹負著士林地區有史以來所有人與人間的衝突與矛盾。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天母橋北側堤防=>天母西路50巷=>天母西路=>天玉街38巷=>天玉街=>中山北路七段141巷=>天母北路87巷9弄=>天母北路=天母北路87巷9弄=>中山北路七段141巷=>191巷=>190巷=>中山北路

天母橋北側地區不論在三角埔或者整個天母都是最晚開發的地區,多數土地皆由佃農向幾個本地的大家族承佃,直到1982年才在市府於天母推動一系列的住宅區開發案以解決當時房荒時,以士林區第五期重劃區之名開發,後來市府在又將在此區以水圳(靠近今六段405巷)分割的三玉與蘭雅地區整併為天壽里。五期重劃區的建築基調是由大型的豪宅社區與數棟臨溪的獨棟別墅所構成的,地勢造成的交通不便與重劃區少見的彎曲巷道卻也使此地成為台灣的外交重鎮,由外交部興建國合大樓提供負擔不起台北市高額房租的邦交國以低廉價格進駐。從寧靜新穎的重劃區巷道走進天母西路,都市景觀立即轉為七零年代台灣都市富裕群落的典型,舊稱天母三路的天母西路也的確是天母發展最早之地,一整排"齊"字輩的大樓是台灣少見的私人大街廊開發,與往前不遠到路頭的國際大樓,構成天母商圈最顯著的建築景觀,天母西路的寬度做為精品購物街也無疑是極恰當的;國際大樓在七零年代末興建完成,是天母最早的華廈,直到今天也還是天母除了國宅以外最龐大的住宅社區,其樓下的頂好超市更是三角埔人最熟悉的店家之一,但在國際大樓初完成時由於當時天母仍是單純的住宅區,以致於樓下只開了間大型電玩店,直到八零年代後麥當勞進駐西路的商圈始成形,但如廣場土雞城等天母野味也慢慢消失了。天母人口的增加反應在國際大樓後方天玉街38巷的打通,此巷的興建是北市府"偏遠地區道路建設"之一,但在當時目的已明顯是"做為天母一路三路與七路的替代道路",而也在那時天母國小成為北市有數的大型小學。38巷有許多知名店家,由於位置適當商業活絡而巷弄又較整齊,天玉街與七段間也一直是天母巷弄住宅房價最高的地方,雖然此地也有中央通訊社的老舊眷村天母新村,這幾年的一些標地案讓此地即將成為市區以外最大的富人村。往磺溪走的天母北路曾讓不少房地產老手跌了一郊,但在這波豪宅潮中房價也慢慢回溫。永和橋邊的石濤園則是在房市上一次停滯前的代表性豪宅,模仿科比意早期的風格卻因為"陰氣太重"而不得天母生意人的喜愛。天母北路87巷16弄應該是台灣的弄中有數地寬敞,這與過去美軍眷區在此有很深的關係,但在台銀自05年開始的售地案後這種在全台灣美軍眷區曾是主導性的建築形式在天母只剩幾棟被保存。美軍眷村旁的天母公園是以前電視劇喜歡取景的地點,也是不少台北市區居民郊遊的去處
,但如今顯得有些冷清。190巷篇雖然建築物已經翻新,但依然是天母最保持早年低密度國際社區特色的地區,更重要的是也維持著老天母那種與農村為鄰卻有著城市氣息的氣氛,只可惜市府人謀不臧削去了天母山的一角,造成此地這兩年多來始終處在土石流威脅下。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5汐止
251北峰.252汐止.253橫科
-----------------------------------
26淡水
261淡水.262興化.263三芝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士林
211士林.212劍潭.213北山.214社子.215天母
-----------------------------------
22北投
221立農.222北投.223泉源.224關渡.225石牌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城中
111城內.112東門.113古亭.114富田.115南門
-----------------------------------
12大同
121北門.122建成.123大同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果我們把台北盆地切割成幾個獨立的有機體,我們或許會看到七座而不是一座城(而好舞文弄墨者或許會指出這是與莫斯科或羅馬的丘陵相同的數字).
而這本相簿所會記錄的範圍只有幾處,至於相簿的排列,或許可以從法國人和匈牙利人那邊偷來科學的作法(是說哪位天才把台灣的郵遞區號設計的如此複雜的?- -).以下為順序:
1台北市區
11城中;12大同;13萬華;14松山;15大安;16中山
2台北市郊

eslite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