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蘇菲在前往探望在糕餅店工作妹妹的路上,被兩名軍官搭訕,一時不知該如何擺脫,魔法師霍爾為了搭救之,雙手一抱,一躍即從木筋牆建築群中飛起,還說出奇怪的話:「原來妳在這裡啊,我等了妳好久。」

(電影一景)

騰空之後,展現在眼前的,是綿延相連的赭紅屋頂,蘇菲不敢相信,她居然就空中漫步起來了;這是以十九世紀為設定背景的《霍爾的移動城堡》之一景。

但如果時間快轉到二十一世紀,再回到第一張相片,然後把水平線拉低,出現的居然是一個耶誕市集!這時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在裏面找出蘇菲妹妹的糕餅攤位,然後跟她買一個Manala來吃,一個「小人」才一歐;這些會巫術的人,每年耶誕都會固定把一群好人(=bonhomme)變成小人麵包,這是阿爾蕯斯一地才有的應景食物,吃了就會得到這些好人原本的好運。

(空中的二人己經不見,可能正在人群裏喝耶誕熱酒)

(小人麵包,口感如台灣的牛奶麵包,攝於上圖的耶誕市集內。)

阿爾薩斯位於法國的東北角,和洛林區相連,同是法德二國在歷史上多次易手的地區,小學課本裏的「最後的一課」,描寫的即是在1870年普法戰爭後,該地即將割與普魯士前一天的「悲慘」情形:「法國人」將不能再學講法文了。但其實這裏的人們彼時尚不大會講法語,他們講的是阿爾薩斯語,一種與德語為近親的語言,並且,普魯士領有它之後也未停掉所有的法語課;直到今日,阿爾薩斯仍有鄉下人只會講阿爾蕯斯語,他們苦於無法與孫輩溝通,很像台灣的情形。

而Colmar(wikipedia)則是阿爾薩斯一地最美的城鎮,她以其保留完整的木筋建築(colombage)群聞名,宮崎駿的大作《霍爾的移動城堡》,主要就是參考這裏為場景。

(圖中的建築物,宛如都可在Colmar找到。)

(這張圖的第三樓迴廊,出現在上圖右上小圖之中


將Colmar入畫而使其美色廣為人知的第一人,不是宮崎駿,而是Colmar在地畫家Hansi(1873~1951,wikipedia, museum),他同時也是法國最早幾位風景明信片創作者之一。雖然Colmar生於德屬Colmar、長於德屬Colmar,但Hansi以法國人自居,曾作畫、為文醜化德軍,甚至在一戰時入法軍;但是,如果德屬Colmar的青年也必需上戰場,那Hansi的槍會不會打死自己的童年玩伴?

 (Hansi的作品,不知騷擾蘇菲的軍人,是不是圖中那幾位?)

走入Colmar,不僅得以身歷其境宮崎駿的動畫世界,也進入我們對童話故事裏最刻板印象的場景:上了粉色的牆面,斜屋頂的木筋建築,木筋還將房子緊勒出一堆堆像甜食浮漲的牆面,建築群中心則有廣場,廣場有噴水池;別忘了,還要有條小河貫穿整個城鎮。

也正因景色如此童話,有商人就在馬來西亞山裏複製一個假Colmar(連結相片),以童話氣氛為號召,然後命名為法國村;這也就是說,連童話都有真假之分了,所幸,假公主與假王子…還是有資格進入真童話裏。

(一個童話似的小城鎮,怎麼可以缺少一間手工木玩具的專賣店?)

因為我們是趁著耶誕假期來拜訪這個城鎮,所以我們看到的,是比蘇菲生活其中更令人驚豔的二十一世紀Colmar;特別是下午五點入夜後,耶誕節應景規畫的照明亮起,即使近零度的晚風徐徐吹著,視覺溫度也暖了二人的心。


(《小威尼斯》同一景日夜比較,我們還在這橋上目擊一隻野生水瀨,看牠在水裏與岸邊玩了約有二、三分鐘;屋頂上則有許多北極熊寶寶。)


(《漁人碼頭》同一景日夜比較。)



走進上圖的景色時,我一時有種「幻覺」:這個耶誕節,應該找不到比這裏更有氣氛的地方了,至少,相較於巴黎與史特拉斯堡,這裏無疑是更有過節氣氛。



畢竟Colmar只是個才六萬人小城鎮,街廓不寬廣,左右的櫥窗與燈光近在眼前,行人其實是被建築物所環抱的;特別是被木造的建築環繞,維特了某種的環境可親性,當然溫度感也不同;巴黎的石頭房子太冷硬、太粗壯了,徒有貴氣;而史特拉斯堡雖亦擁有可觀木筋建築,但城市過大,該類建築分佈於幾個小區,看頭小了多。

(沒有一家商店的牆面上沒有耶誕裝飾,而且互相爭奇鬥豔,完全不是像台灣裝幾個閃燈就可了事的。)

其實出發前,對Colmar一無所知,僅有朋友在夏日遊玩的口碑;看來我們的運氣,不用吃蘇菲她妹妹的「小人麵包」,也夠用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anca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