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04情深義動-義大利九日遊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系列的義大利照片其實很久以前就已經發表過了,只是先前是『正常版』,也就是沒有任何特殊效果的版本。但是最近突然想到,『當年』因為拍照技術不佳,加上才剛拿到Pentax *istD這台DSLR不久,怕好不容易才來玩一次的地方因為這些緣故,把美景都錯失了,所以拍照的時候就用上了±0.7EV的包圍曝光。雖然這些多餘的照片當初是有點累贅,但是現在看來,用來作HDR的使用剛剛好(甚至還嫌少了點),可以再順道回憶一下當年的美景啊!

_IGP1478_79_80_tonemapped

_IGP1505_6_7_tonemapped

_IGP1718_19_20_tonemapped

_IGP1727_8_9_tonemapped

_IGP1759_60_61_tonemapped

_IGP2020_1_2_tonemapped

_IGP2031_2_3_tonemapped

_IGP2374_5_6_tonemapped

_IGP2470_1_2_tonemapped

_IGP2473_4_5_tonemapped

_IGP2608_09_10_tonemapped

_IGP2722_3_4_tonemapped

_IGP2736_7_8_tonemapped

_IGP2815_6_7_tonemapped

_IGP2920_1_2_tonemapped

_IGP2993_4_5_fused

_IGP3003_4_5_tonemapped

感謝賞圖

參考文章:2004情深義動-義大利九日遊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這次的行程,自羅馬始,亦自羅馬終。在第一天剛到義大利之後,我們就顧不得飛行了十幾個小時,先殺到羅馬拍了夜景,等到最後一天,我們再回到羅馬參訪,為這次的旅行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羅馬身為義大利的首府,其重要性自是不言可喻。而它又是繼承希臘文化的古羅馬文明所在地,更是有許多形形色色的古蹟,義大利人也很巧妙地讓城市和這些古老的前輩們和睦相處,真是不容易。



談到羅馬,大概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古羅馬的競技場。它的原名是科洛塞奧競技場,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它是迄今遺留下來的古羅馬建築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永恒的象徵。



古羅馬大競技場外觀呈正圓形,俯瞰實為橢圓形。整個建築物占地面積2萬平方公尺,大直徑為188公尺,小直徑為156公尺,圓周長527公尺,圍墻高57公尺,均用淡黃色大理石砌成。可容納觀眾8.7萬人。在古代能有這麼大的競技場建築真是不簡單,讓人不禁想起電影『神鬼戰士(Gladiator)』之中,羅素克洛在這座競技場中搏鬥的模樣,以及當時人們對於競技場中比賽的熱中情形。



這就是我們第一天晚上到達時,所拍的夜景之一。晚上的競技場,在燈光的照映下,也是很美的。不過,從圖上也可以看出,義大利人晚上也是把車停得到處都是...



這就是競技場內部的情形。



上面這裡則是萬神殿。建於西元前27年,由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奧古斯都下令興建,位於萬神殿廣場的南面,至今完全保留原貌。萬神殿的大圓屋頂下面沒有一根柱子與窗戶。入口有16根石柱, 每根石柱都是整塊的花崗石,內部相當宏偉。



萬神殿的結構簡潔明暸,主體呈圓形,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43.3公尺的穹頂,是自建成後到西元1436年間最大的穹頂。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公尺,頂部有一個直徑8.9公尺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這個洞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這樣一來光線從頂部直瀉而下,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十分適合宗教建築的本性。而這個穹頂的建築技法,也堪稱是當時相當高難度的一個建築,影響到後來許多的西方建築。可惜這個穹頂實在太大,我當時帶去的DA 16-45mm F/4實在難以完全將它全部攝入。



羅馬的勝景還真是不少,這是有名的許願池,是在西元1762年由沙維(Salvi)設計完成的,中央是海神,兩隻海馬一靜一動,象徵大海的平靜與洶湧,整座許願池的風格呈現巴洛克風格,相當的華麗。聽說,在這裡丟三枚銅幣,是表示會再回來羅馬的意思。我也丟了三枚。





這是四河噴泉,為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大師貝尼尼的作品,以四尊巨人雕像代表多瑙河、尼羅河、恆河和拉布拉多河,亦代表歐、非、亞、美四大洲。



這裡是西班牙廣場,相當有名的一個地方。我想,對於名牌追求者來說,這裡也一樣是熟悉,因為我照相的背後,就是『水道大街』,是一個名牌商店林立的地方。



這裡就是羅馬的市政廳,第一天晚上我們亦有來到此處拍照。



這是我們將要離開羅馬前,司機特地再載我們到這裡,對羅馬留下最後的一瞥。再會了,羅馬;再會了,義大利。或許在不遠的未來,我們還會有見面的一天吧!

------------------------------------------

後記:這次的蜜月旅行地點,是由睿智的老婆大人所選的,整個行程走下來,義大利的確帶給我們相當美好的回憶。不過,對於這次蜜月旅行我們印象最深刻的,還有一件事,因為我們是在2004年3月19日的早上出發的---有沒有覺得這個日子很熟悉?沒錯!就是319槍擊案案發當天!我們因為當時旅行社在此時推出『選前特惠團』,所以我們搭著這個順風車出國去了,正巧也避過那段國內動盪的時間,不過也讓我們在羅馬一下飛機就聽到這件令人震驚的消息,從此天天晚上都巴著旅館的CNN看著台灣情勢的發展,還以為我們是不是要流亡在義大利了呢!:P

不過,我們當初很多團員剛聽到槍擊案的第一個反應是:『陳水扁死了沒?』...呵呵...

PS:今天是本年度的七夕情人節PART I,希望大家都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喔!屬於『去死去死團』的團員們,也能早日脫團,不再被發『好人卡』了...^^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到羅馬,大概梵諦岡是一定會去的所在。這個國中之國位於羅馬市西北方的山丘上,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西元1929年才脫離義大利,成為全世界最小的獨立國家。雖然它並沒有明顯的國界標誌,也無海關和稅吏,但是卻擁有自己的幣制、郵政及外交。市民約二千人,大部分都是與聖職有關的人。這個以教宗為首的國家,同時也是全世界五億六千多萬天主教徒的精神付託及教會的行政中心。

此處最主要的建築物是聖彼得大教堂,是世界第一的大教堂,其下葬著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彼得,據傳聖彼得在此殉道,西元315年神聖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建教堂以為紀念,成為今日梵諦岡的雛型。



最後一晚的飯店是在羅馬近郊的山上,這是早晨從飯店眺望羅馬的遠景。



這是梵諦岡的松果廳,是以中間的那個松果雕刻而名



在那個藝術為宗教服務的年代,許多藝術品都是用來傳頌聖蹟,也因此很多至高的藝術創作都存留在教堂之中,身為第一大教堂的聖彼得教堂自然也有許多藝術作品,梵諦岡真的堪稱是藝術的寶庫。像這個走廊上面的畫,其實是平面的,但是現場看的時候,卻十分有立體感,不曉得的人還以為是用雕刻出來的呢!



這張畫是存放在拉斐爾畫室的『聖禮的爭辯』



這扇門叫做『真理之門』,每過二十五年才會開啟一次,封閉時內側會用混凝土封起來。每到開啟的那一年,世界各地的朝聖者總會聚集於此,希望能走過這一道門。那個時候,整個羅馬和梵諦岡就會擠得水洩不通...



這是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



在照圓頂的時候,正好有一對情侶在前面相擁而吻,我想,神應該會祝福他們的!





這就是聖彼得大教堂的外觀,每當教宗有事情要和教徒們宣布時,總會站在中間二樓的那個窗戶,下面就會有一堆的信徒仔細地聆聽,彷彿神的代理人在替神宣達福音...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義大利那不勒斯灣上有三座小島,其中最負盛名的大概就是這座卡布里島了。除了因為它的形狀奇特,風景優美以外,主要還有島上最著名的『藍洞』。在行前我們就看過相關藍洞內的照片,那種泛著奇幻的藍色光芒,深深地吸引著我們,不過,能否進入到藍洞裡面,運氣及季節的成分相當重要,我們三月底的這個時候去,機會是不大,可是我們依舊抱著一絲的希望,來到卡布里島...



這是從島上較高的『奧古斯都花園』拍海岸的景色。從海岸邊上到島上的高處,可以利用纜車,也可以搭乘公車上來。其實這裡還相當熱鬧呢!我們去的時候適逢他們的淡季,許多島上的精品店(如LV等)都正在裝修,沿途也有許多看起來很高級的旅館,看來旅遊旺季的時候,這裡一定會湧入不少遊客。



這也是海岸的一景。



照片中間橘色的公車,就是我們坐到島中心市區的公車,司機飆車的能力一流,而且沿路會車的技術超強,在狹窄僅容兩車的路面會車,毫無遲滯,不過倒是乘客的我們暗自捏了一把冷汗,看來,不是只有我們義大利人的開車功力也不輸我們台灣人...



這是當地的名產店。



這就是往藍洞的售票亭以及往藍洞的船,只是今天不能去...售票亭是關著的...看著上面BLUE的這個字,我的心情也BLUE了起來...。唉...只希望下次有機會在來的時候,是個好時節吧!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龐貝古城是相當的有名的一座古城,滅亡它的維蘇威火山就在它的北方不遠處矗立著。在第二次普尼克戰爭時,龐貝落入羅馬人手中,並於西元前87年成為羅馬的一個自治城市,人口約兩萬。這座城市西臨海水湛藍的那不勒斯灣,北靠巍峨峻峭的維蘇戚火山。在當時可算是一個大城市。

西元63年,北方這座許久未噴發的維蘇威火山便開始醒來,發生了一次強烈地震,破壞了城內部份建築,可是居民並沒有注意到這是他們的末日先兆,反而更將城市建得更壯麗。終於在西元79年8月24日,一場毀滅性的災難發生了。離城約十公里的維蘇威火山突然噴發了。滾燙的濃煙和無數火星從山頂騰空升起,劇烈的爆炸聲接連不斷,彷彿死神的手從天空降臨。被噴起的熔岩,落地時凝固成石塊。大量的石塊和火山灰,把火山附近的地面全覆蓋了起來。接著又下起暴雨,引起了山洪暴發。山洪挾帶著無數石塊和火山灰形成一股巨大的泥流,向山下猛烈衝去。龐貝,這座建於西元前六世紀的古城,就這樣整個地被埋沒起來。直到西元十八世紀之後,才有人漸漸揭開龐貝古城的過去...



這是龐貝古城的外牆,雖然已經傾頹,但還是可以想見往日的繁榮。



龐貝城內的一個廣場,前方遠處就是滅亡龐貝的『維蘇威火山』



這張圖的遠方也是『維蘇威火山』,我把這張圖取名叫做『滅亡之路』



這是當時龐貝城裡的路標。當時龐貝算是相當有規模的一個城市,道路縱橫交錯,有如棋盤一般,可以想見當時的文明。



這是當年的妓院,牆壁上畫的,正是男女交合的情景。當時人們的生活其實是相當糜爛淫亂,道德低落,甚至同性戀在當時也相當盛行(對不起,說這話並無任何歧視同性戀者的意思)。



這是當年烘焙麵包的窯。這裡是廣場的東北,主要是是商場店鋪。這裡店鋪鱗次櫛比,當年的生意應該非常興隆。其實龐貝的許多公共設施作得相當好,尤其是他們的公共浴場,浴場設計細緻,更衣室、按摩室、美容室等通通俱備,浴池也分為冷水、暖水及熱水三種,此外還有設計給女士的專用浴池,可想而知當時龐貝的市民,已達到重生活質素的富裕程度。可惜當時參觀公共浴池內部太暗,沒留下比較清楚的畫面。



這一張是當初被維蘇威火山熔岩活埋的人,死後所化成的雕像,在這作充滿富裕淫佚的城市裡,大多數的人在火神降臨的那一刻,大概都是徬徨無助,有如這個雕像中的人一般吧...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離開馬久里湖以及史翠沙小鎮,下一個算是本次義大利行之中令人相當期待的一個點-『阿瑪菲海岸』,這個可是連PS2上面的GT4都有出現的地方呢,我記得好像也是人生必遊的世界五十大景點之一!坐著遊覽車,在到達住在阿瑪菲的旅館之前,沿途的景象就已經讓我們夠興奮的了....



這是阿瑪菲海岸的景色,可惜,天氣依舊是不佳...。以我的技術,實在是沒有辦法在這種情況下拍出阿瑪菲海岸的美,真是辜負了眼前的勝景。



阿瑪菲海岸這種世界級的景觀,的確吸引了不少的遊客前往,當然附近是旅館林立。上圖就是阿瑪菲海岸附近密佈的旅館群之一。



到達旅館之後,導遊帶著我們出去隨處走走,偶然抬頭看到附近的山頭有這副景象,趕快換上F 70-210mm F/4-5.6,還好,在高ISO的加持之下,還可以拍到這個景象。看起來是否有種『月夜下的城堡』這種感覺?



我們住宿的旅館是在阿瑪菲海岸旁邊,但是據導遊的說法是原本的飯店訂不到,所以我們住的飯店窗戶看出去,左下方是擺滿貨櫃的碼頭...Orz...



前一天的早上在馬久里湖沒能看到日出,今天在阿瑪菲海岸當然要再奮鬥一次。不過,在房間的陽台就可以看到了,比昨天方便多了。東方的天空,雖然還是有厚厚的一層雲,但是可以看到,似乎陽光已經在雲頂中露頭了...





果然等待是有價值的!終究還是讓我看到日出的一刻!



就當我拍完日出,回頭收拾一下散落在陽台的攝影器材時,轉頭忽然發現被烏雲遮住的太陽,在雲層間透著金黃色的光芒,這就是俗稱的『耶穌光』嘛!趕快拿起相機,喀擦喀擦地拍下這幅畫面。(我拿的鏡頭可不是Canon舊版的EF 24-105mm F/4 L IS USM喔:P,而是Pentax的FA 24-90mm F/3.5-4.5 AL)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米蘭離開後,我們準備前往馬久里湖畔住宿,這算是這次旅行的住宿之中,兩個我很期盼的地點之一。這裡位於瑞士和義大利邊界,是一個很美麗的湖區,湖旁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史翠沙小鎮』,這是海明威筆下的『戰地春夢』故事所發生的地方,這個地點也是我們明天要參觀的地方之一。不過,從米蘭到湖區路程需要一段時間,詳細要多久我已經忘記了,我只記得中間因為連日來旅遊的疲累,我在遊覽車上呼呼大睡了好久...



這裡就是我們在湖區住宿的『Grand Hotel Dino』飯店



這一張是我們晚上到湖邊散步時所拍下的



既然來到湖區,清晨湖邊的景色和日出自然是不可錯過的,隔天早上五點左右,我就東西收拾好,跑到湖區旁邊等著看日出...在這裡,我搖了人生中第一次的黑卡...,而且,是用我自己的手和皮包來代替...





等了老半天,東方的天際確定都被雲所掩蓋,日出看來是沒機會看到了,只好回房收拾東西,準備吃完早餐坐船遊湖。







這趟遊湖的行程很可惜天氣不怎麼好,不過景色依舊很漂亮,我們也可以遠眺阿爾卑斯山。沿途我們遊覽波洛梅歐群島中間的貝拉島(美麗島)、漁人島等等,最後在史翠沙小鎮上岸參觀。史翠沙小鎮的確也是一個美麗的小鎮,可惜我在遊湖和史翠沙小鎮所拍的大部分相片都不大好看,所以就不放上來現醜了...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威尼斯待了一天後,下一個目的地可是義大利的流行之都、世界的時裝中心-米蘭。我們所要前往米蘭的交通工具,就是『歐洲之星』的高速列車。



這是米蘭車站,感覺上非常大,車站的上方是一個巨大的拱門造型,感覺很特別。



這個圖案是我們從遊覽車上面下車要去米蘭大教堂附近時,覺得很特別所拍下來的。不過,我也不清楚上面的字是什麼意思...



我們到達米蘭當天是陰雨天,天空偶爾還飄著毛毛細雨,我們到了米蘭大教堂還碰到教堂的正面部分正在維修...Orz...運氣真是『太好了』一點...,不過,我們依舊是進入教堂,爬到教堂的屋頂部,拍下了上面這張畫面。

米蘭大教堂是由當時統治米蘭的Gian Galeazzo Visconti下令興建,其後經過意大利、法國、日耳曼各地建築大師的參與,才逐漸形成如此龐大的建築。整座教堂,建成於西元一八七七年,長達五個世紀才完工。整個米蘭大教堂外觀充滿了無數尖塔,彷彿競相伸向天際,將歌德式建築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形成米蘭最具代表性的景觀。



教堂內部氣氛莊嚴,整個中央在彩繪玻璃所形成的光芒下,特別顯得莊重。難怪某名模會在這裡和男朋友互許終生...。教堂內自然也是許多藝術品的寶庫,教堂內外的聖者和使徒雕像,多達三千一百五十九座,都出自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家之手。正面五扇銅門上分別鑄刻著教堂的歷史、米蘭的歷史、聖母的生涯和君士坦丁大帝的『米蘭詔書』等等,都是極具文化價值的寶物。



教堂外就是維多里奧.艾曼紐二世廣場,是以義大利的國父命名的,這個門就在廣場旁邊,上面就寫著他的名字。穿過這道門之後,就是米蘭有名的名店街了!許多明牌專賣店都匯聚於這條街上,要敗家的人大概都不會錯過吧!這裡是一座極為華麗的購物商場,又稱為米蘭的客廳。



義大利人很愛聊天,所以他們很愛在餐廳坐下來吃很久的飯,一面吃、一面聊天,所以他們似乎不大喜歡看電影,因為看電影時不能講話嘛!這是我在義大利唯一看到的電影院,就在米蘭大教堂的旁邊。

米蘭真不愧是時尚之都,整個在米蘭的行程,除了參訪最主要的米蘭大教堂之外,其餘的時間,我們都流連在這些充滿名牌時尚的街道之中,雖然說沒有能力大肆血拼,但有機會來這裡,總是要好好看看這裡的特色。來到米蘭,唯一的缺點就是當天天氣太糟了,希望日後再來的時候,會是個好天氣...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威尼斯(Venezia)是義大利東北部的城市,也可以說是義大利旅遊必到的城市,充滿著運河與島嶼的浪漫城市,擁有著令人驚異的文化與歷史。

威尼斯也是一個以商業為主的城市,它的成立可追溯至西元568年,初期隸屬於拜占庭帝國,爾後,當拜占庭帝國沒落之時,威尼斯的自治權漸增,最後取得獨立,成立威尼斯共和國 (西元9世紀至18世紀)。威尼斯共和國在當時擁有強大的海上軍事勢力,是十字軍東征的重要基地之一。除此之外,威尼斯也是文藝復興時代重要的商業(尤其是香料貿易)與藝術中心。



照慣例,一座義大利的城市,人民的信仰中心-主教堂,一定是不可或缺的,這棟就是位在『聖馬可』廣場上的威尼斯主教堂,當然它就叫『聖馬可』大教堂。



這是聖馬可大教堂的內部。基本上,裡面是不能拍照的,不過,我還是取巧地將相機放在欄杆上,用盲拍的方式拍下了這張照片。這張照片也是讓我之後幾乎都使用RAW檔的主因之一,因為我在此同時使用RAW及JPG兩種格式來拍攝,回來比較之後發現,在左右兩側陰影處的細節,明顯地RAW檔都很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就算是RAW檔轉出來的JPG檔也比原來直接使用JPG的方式所拍的情況要好的多,所以我之後在拍照的時候,幾乎全部都使用RAW來拍攝。



這是在主教堂後方總督府的樓梯,義大利的建築真是十分精緻,連樓梯都有這麼精美的裝飾,令人嘆為觀止!





這就是位在聖馬可廣場上的鐘樓,由這裡上去,可以俯瞰聖馬可一帶的景觀。導遊在我們上去之前跟我們說他在下面等我們,看我們想在上面待多久就待多久,好像有點奇怪...



上去之後,果然是相當漂亮的景致,接下來的兩張照片,也是在鐘樓上所拍攝的。可是...上面的風好大啊!也滿冷的,待沒多久,就陸陸續續有團友先搭電梯下去了,難怪導遊會那麼說...,我們可是堅持到最後,拍夠本了才下去!







聖馬可廣場前有許多遊客在此駐足,拿破崙曾形容廣場為『歐洲最高雅的客廳』,只有它配稱為『廣場』(piazza),其他就只是『場』(campo) 而已。聖馬可區擁有最多高級旅館、餐廳和商店,並有數座宏偉教堂和許多府邸,以及3座劇院,包括著名的火鳥歌劇院 (Fenice)。廣場前有許多遊客會在此餵鴿子,所以常常會看到鴿子在此成群飛舞。



廣場前也有著露天咖啡座,甚至還有現場演奏,讓這裡的浪漫指數更是滿點!當地最著名的咖啡店,莫過於佛羅里安咖啡店。佛羅里安咖啡店的咖啡是否好喝,我個人是不清楚,因為我並不愛喝咖啡,但它卻是一間文人咖啡館,是名人常聚會的地點。

早在十八世紀,歐洲的大都市已有文學及藝術的咖啡館,全盛時期則是在二十世紀前半葉。詩人、畫家、音樂家、建築師、演員及記者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咖啡店,咖啡店是他們休息的地方,也是消息交換及工作的地方。在煙霧彌漫的無憂氣氛下及吵雜的交談聲中,咖啡店裡有人組織藝術家協會,有人撰寫劇作、編輯期刊或寫詩。咖啡店有各種刺激藝術家靈感的作用。

佛羅里安咖啡老店於西元1720年開張,著名造訪者,便有德國大文豪歌德,英國詩人拜倫,法國思想家盧梭,美國作家海明威以及義大利情聖、風流作家卡薩諾瓦(Casanova)等等。



帥氣的手風琴演奏者,我覺得他有點像湯姆克魯斯呢!



傳說戀人們在嘆息橋下接吻就可以天長地久,這是因為在電影『情定日落橋』(A Little Romance),在這裡取景,男女主角在橋下接吻,所以才有此一說。其實,嘆息橋本身的故事是相當殘酷的。這座橋,是連接總督府和後方的石造監獄的,凡是當年經審判為死刑的犯人,便會經由這條橋,由總督府的審判室押解到後面不見天日的牢房,當犯人經過此橋時,往往會看到焦急的家人在我所拍攝的地方望著,可是,犯人可以見到家屬,家屬卻無法在此看到犯人,當犯人看到這裡的景象,往往會一聲長嘆,於是,此橋便被命名為『嘆息橋』。



威尼斯縱橫交錯的運河,,為威尼斯帶來特殊的美感,來到這裡,一定要坐『貢多拉』(Gondola),欣賞運河風光,享受那特殊浪漫的感覺,同時欣賞運河兩旁的景致。

『貢多拉』是平底兩頭尾尖的小船,首尾高翹,全身漆黑,窄窄長長,有如一柄劍。這種往來水道的平底船,本是皇室取樂的遊船,故船身彩色瑰麗,據說在十四世紀中葉,黑死病橫行,死人無數,平底船變成載運死屍的交通工具。從此以後,大家就將華麗的船身漆黑。





這是一對即將結婚的情侶,坐在貢多拉上面拍攝婚紗照的情況,被那時正在等水上巴士的我給拍了下來。義大利的浪漫,莫過於此!



這是由水上巴士照向整個總督府。



威尼斯因為有大大小小許多島嶼,所以橋也特別多,最有名且最美的一座,應該就是這座『里奧多橋』(Ponte del Rialto)。此橋橫跨大運河,狀如拱形,外型相當優美。里奧多橋曾作為歐洲商業中心達三百年之久,今日的奧多橋仍是威尼斯的金融及商業中心,是大運河最熱鬧的一道橋。橋上有二十多家精品店,由兩個拱門分隔開形成兩處平台,遊客、攝影師和畫家都喜歡來此橋流覽城水相連的景色。橋所連接的兩岸附近,也是許多精品店的所在,許多仕女們是絕對不會錯過此區的。其實,這座橋在晚上的時候,拍起來會更美,如果有機會夜遊的話,這座橋是一定要來造訪的!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Santa Maria del Fiore)號稱是世界第三大的教堂,排名第一是梵諦岡的聖彼得大教堂,第二是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不過這個排名依然還有爭論,所以並不重要。但是,它的雄偉卻是不爭的事實,全長便達一百五十公尺,絕不簡單。整座大教堂,基本上是哥德式建築。但是並沒有充分發揮哥德式建築的風格,對比感不強以及欠缺高聳的樑柱,可說是一種『抑制的』哥德式建築,減輕了應有的鋒芒。它的外觀則是由白色及綠色的大理石所組成,看起來氣勢非凡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從西元1290年開始由Anrnolfo di Cambio設計建築。這個教堂最大的特色是有名的大圓頂。大教堂的圓頂有直徑約四十四公尺,可惜Cambio未能完成,由文藝復興的代表建築家菲利波 (Filippo)和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來設計並且完成。

此圓頂屬羅馬式建築,是全教堂最艱鉅的工程,前後共花了十四年才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圓頂建築物。這個大教堂是唯一可以徒步攀登的教堂,可以爬上四百六十三級的石梯至教堂圓頂,俯瞰全市景色,可惜,我們沒這個時間可以上去...



旁邊的大教堂廣場,有著許多的街頭藝術家在為觀光客們畫著人像素描,不過這位老兄畫素描還戴太陽眼鏡,實在蠻酷的。




這個是聖母百花大教堂旁邊的『天堂之門』,是位在聖母百花大教堂西側的八邊形洗禮堂。這座門是由吉柏提(Lorenzo Ghiberti, AD 1378-1455)所雕刻的。本來他以二十五歲的年齡,被委託洗禮堂北門的青銅雕刻,費時十五年後完成,展現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重要特徵,包括有實際的人體描繪、透視法和描繪的張力等功力,於是他又立刻被委託設計第二組大門,即東門,用以紀念佛羅倫斯逃過的一場瘟疫浩劫。這一次雕刻手法比第一扇青銅北門顯得老成,構圖雄大壯麗,藝術氣氛濃厚,在西元1452年揭幕時,被米高哲羅讚不絕口,指其「技藝之精巧真不愧為天國之門的裝飾。」所以如今東門被稱為「天堂之門」(Gates of Paradise)。據我們的導遊說,這扇門之前曾經一度損壞,是日本人出資幫義大利修復的,做了相當成功的文化外交。



這就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正面照。這座教堂相當宏偉,當地的巷弄也蠻狹窄的,要照的話,相機的鏡頭要夠廣才行。教堂的大圓頂在另外一側,不過我照失敗了,所以就不放上來現醜囉!



這是當地附近的市集,其實也是相當熱鬧,加上遊客也很多,所以有點擁擠,依舊還是要小心個人的財物。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藝復興時期有許多著名的銅像,『大衛』可以說是廣為人知的雕像之一,這是米開朗基羅在29歲所雕出的巨作。大衛雕像真實的那一座在佛羅倫斯的藝術學院收藏,另外佛羅倫斯之中還有兩座仿刻的,分別在米開朗基羅廣場以及領主廣場。我們去的時候也有參觀藝術學院美術館,當然在裡面是禁止照相的。我們身為守法的好公民,當然...嗯...要遵守不能『直接』拿起相機來拍,但是我『間接』盲拍了幾張...無奈功力不佳,拍出來的效果不好,就不在此現醜了。廣場上的大衛雕像雖然可以隨便拍到高興,但是去的時候正在整修中,周圍都是鷹架,看起來有點雜亂,只好用點小技巧來凸顯主題,把這些雜亂鷹架的干擾降低,給大家看看囉!





廣場上還有不少其他的雕像,像是照片中的這張勇士手上的,就是蛇髮女妖梅度莎的頭顱,這就是英仙座的雕像。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薩斜塔可以說是世界上相當有名的特殊建築物,也是義大利中相當著名的一個景點。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伽利略在這裡做過重量不同鐵球的自由落體試驗的故事。這次我們來到義大利,自然也是不能放過這裡。

西元十二世紀初,比薩大教堂落成,依照當時的習慣,主教堂以外還需要受洗堂以及鐘樓,所以身為比薩大教堂鐘樓的比薩斜塔於西元1173年開始動工,當鐘樓建到第3層時,建築師博南諾‧皮薩諾發現由於地基、建築結構等原因,塔身出現了傾斜,所以被迫停工。經過將近一個世紀後,另一位著名建築師迪‧西摩內接手續建,建至第7層時,他曾經設法修正塔身傾斜度,但失敗。西元1284年,西摩內去世,建築師托馬索‧皮薩諾再次測量計算,接手續建,加蓋了塔的最高一層,並對這一層做了矯正,讓它向塔的中心線歪過去了一點。終於這座塔前後經過 177年,歷兩次停工、續建,終於在西元1350年建成。

比薩斜塔傾斜的命運因這幾位建築師的努力而穩固了嗎?當然沒有!自鐘樓建成後,建築師測量發現,塔身繼續向南傾斜,塔頂中心線偏離垂直中心線竟達2.1公尺。西元1972年10月,比薩發生地震,其後有關當局對斜塔進行測量,發現塔頂偏離中心的數值,已從500多年前偏離2.1公尺增至5.2公尺,並以每年傾斜1公分的速度繼續增加,如果再不處理,世界奇蹟比薩斜塔將有倒塌的可能。於是義大利政府宣布,從1990年1月起關閉斜塔,並由13名專家組成委員會,前後耗資兩千五百萬美元,為這座斜塔延長300年的壽命;此次工程,使得塔頂中心點恢復到偏離垂直中心線4.5公尺,比拯救前減少43.8公分,傾斜度亦恢復至18世紀末的水平。西元2001年12月,小鎮鐘樓的鐘聲響起,斜塔重新開放。遊客再次踏上階梯,從頂端俯瞰塔外四周和塔內的景緻。



這就是著名的比薩斜塔,這三棟建築物最後面的那棟就是了。其實它只是前面那棟比薩主教堂的鐘樓而已,不過實在太有名了,所以很多人都不大知道前面兩棟建築物的存在。





站在斜塔的前面,你會覺得這座斜塔真是一個奇蹟的存在,尤其是站在傾斜面那一側,更會覺得有一種要壓下來的氣勢。比薩斜塔上面其實是可以登上去來俯瞰整個區域的,不過我們因為來的時間太晚了,所以已經過了開放時間,殊為可惜。來這裡觀光,我想大家最常拍的一個畫面就是用手作勢要將傾斜的塔給頂住,雖然覺得有點好笑,但是我們也拍了好幾張這種照片...Orz...

來到這邊,其實還是有一個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就是在進入比薩大教堂的區域之前,會走過一段城牆,城牆旁邊常會聚集一些吉普賽人,雖然他們不見得是壞人,但是有些是扒手,會故意引起你的注意,然後藉機竊取財物。我那時候就有遇到有人拿著報紙靠近我,指著報紙不知道對我說些什麼,我是聽不懂義大利話啦,所以便快步走開並提高注意自身及包包的安全,而且我們是團體行動,可能也比較不容易被下手,如果是自助旅行的朋友,更是要小心點,才不會敗興而歸!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在接下來的這一段時間,我會陸續的將一些之前去義大利以及日本追楓行的照片放上來。其實這些照片早已公佈在小弟的另一個網站,無奈因為之前是寄居在SoNET之下,而最近SoNET連上無名小站的速度只能用烏龜來形容,所以一氣之下改用SeedNET的ADSL,故原先的網站將因此於八月之後停擺,勢必要找尋另一個地方來安置這些照片。同時,自己回顧一下當初的記敘,發現大部分都太過簡陋,所以決定將這些遊記全數重新編寫,順道也可以再重溫當初旅遊時的美景,一舉數得呢!

那麼,首先要登場的將是2004年初我們蜜月旅行的地點-義大利。在南歐的藝術國度裡那令人難忘的所見所聞...

--------------------------------------------------

『托斯卡尼豔陽下』(Under The Tuscan Sun)這部電影之中,拍出了義大利中部的托斯卡那省(Toscana)美麗的田園風光,也讓這個地方成為熱門的旅遊勝地。在托斯卡那省其中最有名的兩個古城,非佛羅倫斯(Firenze)以及西恩那山城(Siena)兩者莫屬。西恩那除了以古城聞名外,同時也是文藝復興相當重要的城市。在十三世紀中葉,許多拜占庭藝術家逃難定居於此,接受義大利自由風氣的洗禮,『西恩那派』畫家率先揭開了文藝復興繪畫的序幕,也因此在西元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這次的旅行,在經過長途十數個小時的飛行之後,終於來到此次義大利旅遊的首站,就是著名的西恩那山城。



這是在往西恩那山城的公路上所拍的,沿途有不少這樣的農莊,大部分栽種著蘋果樹。在道路兩旁都可以遠遠看到一些山城,而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其中之一。



在到山城的廣場之前,要先經過許多巷弄。其實西恩那山城並不大,輕鬆步行在山城的彎曲巷弄之間,彷彿置身迷宮之中,感覺更是有趣。抬頭一看,有不少懸掛著像照片上面一樣的標語『和平』,主要是當時的民眾抗議小布希侵略伊拉克的這件事情,所以懸掛著這樣的標語。



我們在巷弄之間看到的這個東西很奇怪,當初我們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以前當地人在街道上拴馬用的,看起來還頗為特別。



在經過蜿蜒的巷道與階梯之後,我們來到了一處空曠的廣場,這就是西恩那山城的廣場,稱之為『貝殼廣場』或『田園廣場』(Piazza del Campo)。為什麼稱之為『貝殼』呢?因為廣場的形狀非常特別,呈現扇型,由九片傾斜的淡紅色地板拼湊而成,扇弧寬的地方較高,向中心滑落下去,形狀恰如貝殼一般,故有此名。



這是十四世紀象徵民主時代來臨的人民宮(Piazza del Pubblico),哥德式的建築為九人議院時期的市政廳,如今內部僅剩少部份做為政府辦公室,大多空間已改為市立博物館。而旁邊細細長長的鐘塔裡面有500多層階梯,爬上去可以俯瞰整個西恩那。可惜我們沒有上去一瞰整個西恩那山城。



這就是西恩那山城的主教堂了,相當宏偉,這也是這裡另一個著名的建築。哥德式風格巍峨莊嚴的大教堂,聖殿內的數十幅聖經故 事壁畫,多為歷代名家傑作。高聳螺旋向上的圓柱,與黑、白兩色大理石相間拼貼的藝術地板,也是裡面的一大特色。教堂的興建工程多由畢薩諾父子負責,雖然當時畢薩諾父子只是承包工程的工匠,但他們的作品都別具風格,成了近代雕刻的創始者,在藝術史上佔有極 重要的地位。聖堂大門有聖師加大利納的浮雕,是兒子喬凡尼的作品。其實義大利的教堂非常多,有名的也不少,感覺有點像日本的神社,到處都是。





這是西恩那主教堂的內部,地板上則有黑白幾何圖形,記述著56個聖經裡的歷史故事,高聳的樑柱與天花板,構成了莊嚴的氣氛。教堂內一般可拍照,但是不能用閃光燈、腳架,真是苦也!還好DSLR在高ISO值下的雜訊不多,可以爭取較短的快門時間。不過如果用點小技巧,比如說利用教堂的桌椅幫忙之類的,會更方便。



西恩那山城只有這樣子嗎?並不是的!在蜿蜒的巷弄裡,還有許多過往充滿著榮光的歷史,等待遊客的發掘。無奈跟團的情形之下,只能有限地看過這些比較重要的東西,不過,光是西恩那山城的主教堂,就讓我們花去了相當的時間,卻還沒充分地了解它的一切,看來只能留待來日有機會再參訪此地了...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