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海線的後龍車站
連同週邊鐵道於2003年開始立體化工程
2005年底高架一期完工
後龍站也正式加入高架車站的行列



台鐵路線近年來不斷有立體化的計畫
後龍站算是腳步比較快的一座,也是苗栗縣的第二座高架車站
(猜猜第一座在哪裡?泰安車站)

(按:泰安車站在台中縣后里鄉)

今天正巧經過後龍車站,發現主體工程都差不多了
外觀也都就位了,就剩下內部裝修
雖然它在2005年底就先將月台移至高架,晉身高架車站的一環
但關注度顯然不足,連我在發現後龍已高架的同時,也嚇了一跳

也許時間啟動得早,高架的後龍站沒有太讓人驚艷的外觀
不像近年設計的幾座通勤車站或改建的車站,有著美麗的外衣
後龍車站新站體非常樸素,窗戶就是窗戶,牆壁就是牆壁
沒有多餘的裝飾,沒有花俏的設計
平凡到讓人感覺它就是台鐵的車站
甚至,有點像六○年代興建的的國中教室


將近完工的後龍車站新站體,有著樸素的外表

後龍車站改建,原是為了新港橋的改建
再擴大一併將後龍車站也高架化,並消除二處平交道
原本126縣道在這裡為了避開車站
繞了一個大圈,產生了一個視線不佳的危險髮夾灣
而新的車站旁,有預留道路空間,並架起了限高標誌
不曉得是否為126縣道截彎取直的路徑?


126縣道與高架化的鐵路

因為工程還在進行中,舊的後龍車站仍在使用中
形成新舊並存的景觀,舊站後上方就是高架月台
不過我找不到後龍新車站的設計圖及外觀等相關資料
不曉得未來這座舊站站房,是會被直接拆掉,還是融入高架站房的一部份?
憑「感覺」來說,可能會被拆掉吧


後龍車站的站房,後方是完工的高架月台

站房內倒是沒有什麼改變,除了剪票口外的世界不一樣
候車大廳還滿熱鬧的,滿滿的候車民眾,大多是年輕的面孔
可能和附近的仁德護專的學生潮有關吧,但若台鐵好好經營「捷運化」的策略
相信也可以打出一片天的


後龍站內,剪票口外因工程因素圍起來,上月台要繞行一段路

為了上月台參觀一下,買了張月台票進站
不過自動售票機卻吐不出月台票,只好向人工售票窗口購買
售票員愣了一下,因為電腦好像打不出來
最後以「換證」的方式,取得了「月台證」,還滿好玩的
第一次拿到這種紙本的通行證件
而換證及進出剪票口的過程,站務員的態度也都不錯
從頭到尾都是好心情在參觀這座後龍新車站


後龍車站的「月台出入證」

因為高架橋下方的新站還在施工
所以由舊站進入新月台時
必須彎彎曲曲繞過一段又一段的路,才有辦法抵達高架月台
好在這一路上都有清楚的指標
宛若迷宮中指引旅客的明燈,讓人有種安心的感覺
這讓我想到以前母校圖書館在改建時
也必須這樣彎彎曲曲才能到達某一個點
而且還需配合工程情況,更改動線
是穿西裝改西裝的工程,無可避免的不便處


進入月台前,要穿過一道又一道的通道


轉了二個彎,來到了通往二樓的樓梯

目前新站的二樓還在裝修中
看得出來有一些隔間,不曉得未來是否會提供商店進駐的空間?
新站也備有升降電梯,目前還未啟用,對於殘障人士可能較不方便
但話說回來,台鐵全部的車站中,設有電梯的又有幾座呢?


二樓一角,右方窗戶外面是後站視野


二樓的候車廳,樓梯通往第二月台


從二樓仰看三樓的月台層

爬到了三樓月台層,視野豁然開來
後龍高架車站設有二座島式月台,配置四股道
但目前只有第二月台及軌道完工
第一月台已經蓋好了,但軌道還沒舖設
在這之前,南下北上都是使用第二月台

也因為如此,才知道方才在底下繞來繞去的路
是為了避開還在施工中的第一月台底下的站體
動線才會如此彎曲


第二月東正線,及右邊施工中的第一月台


第二月台西邊的西正線,供南下列車使用

後龍車站的月台層從頭到尾都有屋頂
結構則是類似高鐵車站及台鐵新左營站的鋼構
屋頂是全覆式,兩座月台中間的鐵軌也享有遮陽蔽雨的權力
也因為如此,電纜線可直接架設在屋頂
不必再於月台上讓電線桿排排站

過去台鐵車站的月台屋頂,大多採「Y」字形設計或「介」形設計
就連新的特色通勤站百福,月台屋頂也是傳統的Y字形
後龍站以半圓的弧線蓋住整個月台層,算是台鐵較特別的設計

柱與樑之間,採用樹狀結構(正確名詞有待方家指教)
和高鐵各車站、新左營站以及高雄捷運如出一轍
但算一下通車期程,後龍高架月台在2005年底就率先啟用
比起高鐵車站、新左營及還沒通車的高雄捷運都要早
應是全國第一座採用這種設計的車站吧


後龍站月台全貌,以及屋頂的弧線


連結柱子與屋頂橫樑的樹狀結構,和高鐵車站、高雄捷運是同一種調調


在抵達月台層的同時,剛好有班2504次區間車停靠
EMU500電車,搭配著高架月台的鋼架結構,還滿有捷運站的感覺
只是以後龍站現有班次而言,要達到真正的捷運化,還有一大段距離
且後龍站也非屬在台鐵幾個捷運化區間的範圍


第二月台,北上2504次區間車靠站中,搭配高架月台,有捷運的FU

逛完了車站,再回到地面多拍幾張照片
車站北側,因為原有鐵道被高架,阻隔已消除
雖然道路還沒舖設,卻已成為居民往來的交通捷徑
橋下目前被堆放著各式工程物件
看不出來會被規劃為何種用途


高架後的車站北方橋下空間

高架的後龍站月台,雖然啟用至今不過一年多
但老化的速度卻相當快,這和汐止、五堵新高架站的感覺是一樣的
不曉得是因為道渣引起的揚塵,還是欠維護的關係
屋頂角落已經佈滿了一層的積灰
另外,材質也是很大的因素,柱子底盤已有不少地方生了鏽
就連月台上的各項指示標,也大量使用白鐵包覆
才不過400天的歲月,這些白鐵已有多處生鏽
縱使高架月台的設計新穎,但小細節還是看得到「台鐵文化」
毫無設計感的玩意兒充斥各處
這也是生了鏽的官僚體系的通病吧

現在第一月台、新站體仍在施工中
估計至少還要再等個一年半載,後龍新車站才能完全啟用
而舊站房的命運會如何,我也不曉得
想要捕捉它最後身影的人,可能得趁這半年內動身

更多後龍高架車站相片【請由此進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