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帶孩子們去一趟北加州的紅木森林,讓他們體會一下二千年古木林所特有的靜謐與神秘之美。但一想到

由洛杉磯出發的舟車勞頓,孩子們年齡又小,真怕這十二個小時的車程變成度假的夢魘。於是這個夢想就一直擱置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了這個部落格才兩星期,雖然在留言板或迴響區沒有太多人留言,但有趣的事一件件發生,譬如說:在網上看到其他用心教養孩子的媽媽的文字;在書店找到有趣的書;從來沒有和我用e-mail聯絡的朋友用e-mail送來一本親子教育的電子書,書裏有我所有問題的解法;和老公溝通有關教育孩子的事越來越容易;我越來越看清楚和兒子的相處之道。

 

        一個看似在自言自語的媽媽,其實是很受到很多支持的。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一個好友e-mail來,提到一些教養孩子的事。我們共有的困擾是:親子教養的書也讀了不少,書上的「招術」也都知之甚詳,但一講到要和孩子溝通前先要用「同理心」來疏通孩子的情緒時,我們就都沒辦法「同理心」下去。沒辦法時,就是和孩子硬拗,看誰先退讓。

       

        這個問題讓我困擾,也讓我著迷。我思索著:明知道這招是所有招術中的王牌,為什麼我就是不肯用呢?孩子小的時候,只要我一打出這張牌,他百分之九十的機率會軟化或收起飆勢。但隨著他年齡的增長,我卻越來越狠心,不輕易給他一個台階下,總是要先用說道理的方式讓他「懂」。但是啊!但是,他是可以懂我在說什麼,卻不見得心裏服氣。於是,就常有前一分鐘像聖人般,下一分鐘像野人的情況產生。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兒子臨睡前為了要穿那一件睡衣和他爸爸「魯」了半天。最後我們讓他自己決定要怎麼穿,可是他還「魯」罷不能地抽抽噎噎哭泣,而且還越哭越大聲。在把他妹妹吵醒之前,我們一再勸戒他不要哭太大聲,可是他卻越哭越有勁,彷彿有天大的委屈般不能停止哭泣。最後,好不容易入睡的妹妹「哇!」一聲大哭起來。這時原來躺著餵奶的我再也忍不住,一下由床上跳起來,衝到他面前隨手抓起一條細軟的毛巾,做勢要抽下去。

 

沒被毛巾抽過的兒子,只是傻愣愣地站在那兒,不知道怎麼反應。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早上帶兒子去看醫生。 他一路都精神愉快全然的理性與感性兼具沒有一點要煩人的樣子。春天的晨光透過樹稍灑了一地的光亮看了讓人心情好舒暢。

 

突然我覺得我看到了我看到孩子的一切行為舉動都是正常的他時而安靜害羞懂事沉穩,時而任性胡鬧不斷來試探我的界線。這一切都是正常的。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eb. 13, 2008

親愛的皮皮:

        今天媽媽可在書店找到一堆寶了。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Feb. 8, 2008

親愛的皮皮:

媽媽又要再一次跟你說對不起。唉!最近怎麼一直做很笨的事呢?是我真的很笨,許多事都想不清楚?或是老天爺覺得你在長大,也要媽媽跟你一起長大,所以一直出這些難題給我?我想都有吧!你就原諒你可憐的媽媽,她一直沒辦法好好接老天爺出的招。但,她一直都很認真在學,她也一直很愛你。你一定要相信這一點。

皮皮,媽媽想了很久我做的那件蠢事:強押著你記十二個月份的英文名稱,一遍又一遍要你重複,錯了就喝斥你,把你嚇得一蹋糊塗,本來差一點就背起來的順序到後來變得全部大亂。我在做什麼?我問我自己。皮皮,你記得媽媽以前跟你說大人也有很多害怕嗎?媽媽在嚇你的時候,其實我心裏是很害怕的。我怕我的寶貝兒子頭腦不靈光,連十二個月份都背不起來。我怕你將來沒辦法出類拔萃,學業競爭上贏不了人,只能庸庸碌錄過一生。我怕到時候才瞭解這一切都是我的錯,我沒有像你外公一樣拿籐條押著我背三字經,沒有訓練你的專注力,沒有開發你大腦神經連線,沒有這,沒有那。我怕,唉!我真是怕啊!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Feb. 10, 2008

親愛的皮皮:

        昨天真是一個很「災難性」的一天。七個月大的寶妹對我們拿來試噴的香水起了過敏反應,整個臉都紅腫起來。可憐的她一邊哀哀地哭著,一邊拼命拿臉在我的胸口磨,彷彿要把臉皮給磨破。我則一邊打電話給小兒科醫師和藥房,一邊放水準備給她洗澡。這時你正好看完卡通,沒事可做。於是你就趁我彎下腰時,把我的運動褲給拉下來,讓我的屁股露出來,然後咯咯笑地跑開。不用說,我對你的行為極為火光,馬上大聲喝令你停止。你是很識相地停止這拉褲子的舉動,但你又不甘寂寞地去找別的事,包括:將大枕頭從臥室拉過浴室再拉到遊戲間,然後每隔三十秒就來鬧說你也要洗澡。在我把寶妹洗好澡,穿好衣服,抹好藥,自己也很快地沖個澡的這段時間,我大概對你說了一百次的「不行!爸爸回來再幫你洗」。最後,你不聽我的話,自己拉開浴室的門說:「我真的要自己去洗澡了,bye-bye」我一聽到你說「bye-bye」,我就怒火中來。最近你不聽我的話,硬是要做你想做的事時,你總是說「bye-bye」,表示「事情就是這麼決定了,我和你沒什麼好商量了!」從那刻開始,你的倒楣時光就開始了。我把你好好訓了一頓,讓你知道「我」才是做最後決定的人,並且對你之後所做的一舉一動都嚴格控制,只要你有一點逾矩,我就厲聲斥責,把你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在爸爸回家來之前,我就這樣氣呼呼的,抱著寶妹,收拾房間,心裏一直嘟噥著:「胡鬧!誰有耐性讓你這樣磨

        我的怒氣,在爸爸進門後開始漸漸消退;到了晚上,看到你可愛猶如天使般的睡相,就又毫不例外地轉成一股愧疚。我沒有耐性這件事是天下所有人都知道的。你小時候我還可以克制自己的急躁,對你好言相勸。但有了寶妹之後,我常忍不住就對五歲的你大聲起來,要你停止胡鬧,要你趕快,要你不要再想討價還價。我常覺得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耐性來處理你的要求。最快的方法就是大聲說「No!」,以結束一切可能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混亂。這樣的處理方式雖然帶來短暫的平靜與喘息的時間,卻造成我內心很糾結的愁悵。我和你的關係,就是要這樣緊張下去嗎?我知道我應該好好對你解釋,我希望我在對你說「No」時不用怒氣沖沖,至少不要像個巫婆一樣。但是我去哪兒找那麼多力氣,那麼大的耐性呢?我的老師曾對我說:「沒有時間?因為妳上了時間的當。沒有力氣?因為妳以為力量是由外求的。沒有耐性?因為妳以為時間和力氣都是有限的。」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茉內特小姐(Miss Monette)是兒子在兩歲半上學前班時的老師,也可說是兒子一生中第一位老師。她年約五十多,身高中等,四肢瘦瘦長長,淡金齊耳短髮塞在耳後,配上一張略顯瘦長的臉,乍看之下頗像大力水手卜派的女朋友奧麗薇,但我們這位茉內特小姐卻一點也沒有奧麗薇的嬌弱。由她的外表來看,任誰都猜不出她以前是個「練家子」,當幼教老師前曾是個職業芭蕾舞者,因此她的長手長腳非常強健有力;而她那扁平的身驅怎麼看都不像生過五個孩子的樣子。當初我們參觀學校時,學校的校長就曾語帶玄機地說:「茉內特小姐是我們學校的寶。她是一個充滿驚喜的人,但你們必須慢慢發覺。」我們當初還不解其中深意,不過待第一次正式見到她,還真被她驚嚇了一下呢!

這是怎麼回事呢?由於兒子的學校是家長合作經營(parent co-op),父母親必須定期參與,到校幫忙許多事務。我們這些新生的父母的新生訓練就是學怎麼在學校幫老師,而給我們授課的正是茉內特小姐。茉內特小姐先給我們介紹教室的東西放置及安全規則。她在說這些事時臉上一點笑容也沒有,看來非常嚴肅。她要求我們每次下課前要把什麼玩具歸位到什麼架上,要怎麼放都有一定的規矩。當她講到給小朋友準備點心時,若有弄翻果汁或水的情況,希望我們盡量用抹布,除非沒辦法,盡量不要浪費紙巾。聽她這麼一說,許多美國爸媽都睜大眼睛,臉上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我想這與他們平常用紙如流水的習慣大相逕庭吧!這時茉內特小姐再補上一句:「如果我看到你們浪費紙巾,我會很生氣」經她這麼一強調,那些美國爸媽大概都知道眼前遇到的是厲害角色,只能吐吐舌頭,乖乖聽話。

輪到講如何對待這些兩歲多的小人兒時,茉內特小姐讓我們坐在樹下的一張大毯子上。當大家都在認真聽茉內特小姐說話時,有一位媽媽沒有舉手便喊了一個問題。這時茉內特小姐眼睛也不抬地說:「如果你們有問題,請你們先舉手再說。」這時全場的父母都大笑,這笑聲蘊含了心照不宣的了然:我們這位老師是來真的。接下來的規定更明顯了,一條條的規定都是針對爸爸媽媽而來,包括:在學校當班時不能接手機;兩三個父母不可以聚在一起聊天,而忽略了小孩的安全;不要討論別人家孩子的行為問題;與任何家長溝通有問題請直接反映給老師知道,不要自組小團體等等。當茉內特小姐講完這些條例,只聽到此起彼落的嘆息聲。但她依然不改嚴肅的表情說:「信不信由你,這些規定都是為了你們的小孩好,否則我又要管小孩又要管大人,這個學校會一團糟。」經茉內特小姐這麼一註解,我們這些愛兒心切的父母也沒話說。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因為我人在美國,沒有婆婆媽媽在身邊幫忙,也沒錢請奶媽,兒子出生後可說是我自己一個人帶他,唯一可以換手讓我喘息一下的人只有老公。剛開始以為只是弄一個小奶娃,我一個人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沒想到自己一個人搞,從早到晚,餵奶、換尿布、哄睡、陪玩,還要打掃家裏、買菜、張羅三餐,居然累得我東倒西歪。每天從下午四點鐘就開始每五分鐘看一次時鐘,盼老公趕快從辦公室回家。但老公這慢郎中在辦公室總是有一大堆事,每天回到家都七點接近八點。這時我當然沒好臉色給他看,因為我還要把孩子交給他,然後去張羅晚餐。待我們吃完晚餐都九點接近十點,這時孩子又回到我的管轄責任區,餵奶、刷牙、換衣、哄睡。等到一切都擺定,我也累癱了,我們夫妻倆沒有多餘的力氣說話便倒頭大睡。

這種情況持續久了,我的心情越來越低落,和老公的關係也越形惡化。於是我們之間的爭議總是比誰的工作量比較大,比較辛苦。他說他辦公室的工作收入支撐我們一家開銷,他不能放下一大堆未完成的工作就回家;我說我整天就在家團團轉,一兩年來連個完整的覺都沒睡過,像個行屍走肉一般。這時,他又有一大堆疑問,說人家生兩三個或四五個孩子要怎麼辦?古代人沒有洗衣機要洗一大堆尿布怎麼辦?還有女人要背孩子下田耕種,那又怎麼辦?我則回以我又不是古代人,不要問我這些無意義的問題。於是我們的爭議總是沒有任何建設性,我自己也很納悶為什麼古代女人那麼能幹,而我卻那麼柔弱不堪。

我這新科媽媽的滿腹委屈與憔悴最終是不敵我的好友瑪德倫的法眼。她是個有經驗的媽媽,家庭、孩子、與她自己事業都打點得穩穩當當。她一聽我述說我和老公的爭議,便一針見血地說:「喔!黛麗,你的先生以為他娶的是會下田種地,劈柴生火又什麼都不問就生七八個孩子的女人嗎?不是的。妳的手是用來拿筆寫作,妳的腦袋一輩子所受的訓練是思考與創作,要妳一天到晚煮飯燒菜、帶孩子,沒個休息,那是要妳變成不是妳!如果妳不快樂,妳的孩子也不會快樂。我也不知道妳老公怎麼會快樂?」這時她的大鬍子先生高登也在一旁點頭並說:「妳需要和你的先生溝通,他是好人,他會理解。如果妳說不通,我可以出馬,讓他知道美國老公沒有這麼好當的。」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美國帶孩子和在台灣有一項很明顯不同,那就是美國人不會隨便讓人抱他們的孩子,而一般人也不會隨便去碰人家的孩子,除非是很親的親戚朋友。

我第一次發現這項差異是由一位ABC的朋友告訴我的。那時我們同在一個派對,他看到我們一群台灣來的女孩母性大發,一直想去抱一位美國朋友的小娃娃,於是他便將我拉到一旁說:「美國人不隨便讓人家抱他們的孩子的!」我起先聽了還半信半疑,覺得:「怎麼會呢?我們在台灣,孩子有人搶著抱表示孩子可愛得人緣,爸媽覺得光榮都來不及呢!哪有不讓人抱的道理?」不過後來我仔細觀察,發現此君所言不虛,因為從頭到尾那小娃娃的娘都沒放手把孩子交到我們任何一個傻丫頭手上,頂多只是和她丈夫輪流抱。而其他美國朋友則遠遠地欣賞小寶貝,和他說話,逗弄他笑,也不見任何人有要抱小娃娃的企圖。

等我有了孩子,我更深深體會美國人對別人的孩子所持「只可遠觀,不可近玩焉」的態度。兒子阿皮接近一歲時,我以前的同事MadelonAmy每週四會在我家附近的墨西哥快餐店吃中飯,我便會帶阿皮去現寶一下,順利讓我這天天帶孩子的媽媽有機會透透氣,和外人聊聊天。每次見面,MadelonAmy一見到圓嘟嘟的阿皮總會哇啦哇啦地從他頭上三撮毛讚嘆到他圓滾滾的小腳趾頭。來自香港的Amy在見面不久後總是忍不住對阿皮伸出雙手說:「抱抱?抱抱?」而美國人Madelon則安之若素地坐下來點餐、吃飯、聊天。席間兩人對孩子的態度簡直是東西文化的代表。Amy對已經會認生的兒子總是千方百計討好,只求這胖小子能讓她攬入懷中,讓她嗅一嗅他的乳臭。至於Madelon則從頭到尾只是和阿皮說話,逗弄他玩。就算阿皮坐地不耐煩開始哭鬧,而我在一旁吃得兵荒馬亂,她也不會伸出援手要抱兒子以解當下混亂的情況。

這樣幾次聚會下來,Amy開始注意到Madelon這點特殊之處。有一次Amy忍不住問Madelon:「難道妳不想抱抱baby嗎?」Madelon笑笑,搖搖頭說:「我不用抱他,可是我還是很愛他啊!我們之間是不同的親(closeness),那是依baby的意願而發展的,不是我想抱他就抱他的那種親。」Madelon這番話說得Amy有點不好意思,於是她趕快把阿皮還到我的手上。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的醫療費用之高舉世皆知。一般的中等收入家庭若要省錢存錢,第一步就是要一家人健健康康,沒病沒恙。否則進出一趟醫院,那醫療帳單一壓下來就足以讓幾年的積蓄泡湯。就算自己有買健康保險,那也不代表真的沒有風險,因為整個醫療和保險系統都是一團混亂,讓人不得不自求多福。

        我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那還不是因為我們家經歷過這麼一場混亂,讓我覺得一定要將我們的經驗寫下來,供和我們一樣的中等收入家庭參考。如果真不幸遇到這等事,一定要莊敬自強,據理力爭,不要亂了陣腳。

        話說兒子一歲時,我們歡歡喜喜地給他過了一個小生日,再下來就是帶去給醫生健康檢查。健檢時,醫生照預防針注射時間表上列明,在滿一歲時給他打了一針叫MMR(即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的針。我們當初完全不知道這針MMR會引發很劇烈的反應,三個人又歡歡喜喜地回家。想不到一個星期之後,孩子發起高燒,而且一直高燒不退。我們開始有點兒擔心。隔天一清早,兒子由躺著睡改成趴在我身上睡時,我突然感到他的小身體在劇烈抽動,如此連續三四次。我馬上驚醒,將他抱在懷裏,又看他抽搐了三四次。這下我真嚇壞了,連忙叫醒老公,兩人衣服一套,將孩子包裹好,就直奔醫院急診室。

        因為當天剛好是星期日,急診室內醫生很少。我們被送到一個專門的小兒診療間,等待了大約四十五分鐘,總算有一個看似中東人的年輕女醫師進來問我們怎麼一回事。我結結巴巴地用英文向她解釋發生了什麼事,並連說帶演地表演孩子抽搐的模樣,好讓她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抽搐。沒想到她看了我一眼後,冷冷地對我說:「妳不知道那是不是抽搐?因為我也沒看到,所以我也不知道!」她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又走出診療間。我當時心中的氣憤真想把她擋住,問她是不是有一點同情心?但因為孩子的健康安危還操在她手上,我還是強將這口氣給忍住。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美國帶孩子有一件事不能不知道,那就是遊戲約會(play date)。所謂的遊戲約會,顧名思義就是因為要讓孩子遊戲而設立的約會。多大的孩子可以從事此活動呢?說來還真有點難思議,有的媽媽讓三個月大的孩子就固定聚會,有的可是打從出娘胎之前就在媽媽肚子裏相聚了呢!這一切都是因為現代人孩子生的少,孩子要找玩伴不容易,而現代媽媽們又很重視孩子的社交發展,於是這種遊戲約會因應而生。

這種遊戲約會的設立看似只是讓孩子們玩玩,打發時間,但卻蘊藏了人類社交行為的高度複雜性與技巧。此話怎講呢?當孩子還是小奶娃時,他們的遊戲約會當然是完全由媽媽來決定,媽媽愛跟哪家媽媽聊天,那麼他們就得跟那家的小奶娃混。當然這些媽媽們之所以會聚在一起也需要某種同質性,譬如說兩三個媽媽都同樣是餵母奶的或都沒有上班全職在帶孩子的,或她們帶孩子的理念很相近,或她們家大一點的小孩都上同一所幼稚園,她們彼此之間互相輪流帶孩子去學校等。這個階段,小奶娃聚在一起除了喝奶睡覺就是盯著對方發呆或吐口水泡泡。

但是等小奶娃大一點會爬會走,會表達自我,或明白點說,會搶玩具或打人時,這原本平和的關係就會起點變化。這時候媽媽就會找和自己孩子體格和個性較相近的孩子來遊戲約會,否則一個孔武有力的一歲小子和一個害羞內向還不大會走的一歲小娃在一起肯定是弄得媽媽們神經緊張,有時甚至是不歡而散。這時,媽媽們如何處理孩子在遊戲約會的爭執也是很關鍵的因素。因為孩子這時還小,媽媽們體內想保護幼子的荷爾蒙還很高漲。如果一個孩子打了另外一個孩子,打人孩子的媽媽沒有馬上制止,那肯定是惹得另一個媽媽滿心不悅。若是當場打人孩子的媽媽不在場,妳要如何處理這個情勢,也是一個大考驗。處理時說話的方式語氣都關係到妳與另一位媽媽未來的關係。有的媽媽會很就事論事的告訴這小娃兒不可以動手,小朋友要相親相愛。有的媽媽則因為心疼自己的孩子被打,而語帶責備對一歲大的孩子訓斥起來。這樣日後要再有遊戲約會的可能性恐怕就不高了。在這方面,我發覺美國人是比較會處理這種情形 相較於我們中國媽媽嘴上說:「沒關係!沒關係!一轉身又去向別的媽媽告狀,美國人過了就算了。若是這種緊張局面一直出現,她們就會開始疏離,雙方各自心知肚明,等孩子大一點再試試看是否可以玩得來。

遊戲約會最重要的是父母心胸要放寬大。不要小孩子打打沒事了,反而成大人開始另一場戰爭。而且若是孩子個性與行為表現相差太遠,就算媽媽們多麼聊來,也不要勉強孩子玩在一起。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在一歲多出現許多侵略性的行為。當她來我家,我的兒子好意拿玩具與她分享,她的反應卻是一把抓起那玩具便往兒子臉上砸,然後自己拿著那個玩具跑到房間的另一角。我當時拿著錄影機在錄他們,也著實嚇了一跳。兒子只會愣愣地站在那兒,不知這是怎麼回事的表情都讓我錄了下來。他當時也沒哭,但他事後開始很怕與他大小相近的孩子靠近他,因為他大概認為與他差不多大小的孩子都暗藏危險。不管我怎麼安慰他,他保證他不會再被打,他怎麼就是不肯再和朋友孩子玩。小小一歲半的人,一看到曾經打他的小玩伴出現,便小腦袋直搖,要我把他抱高,或嘰嘰哼哼地要我趕快帶他離開。於是我和朋友的相聚只能限於電話上聊,無法見面。但朋友的另一位媽媽朋友可就與我想法不同。她大概認為孩子玩在一起,打打鬧鬧難免的,於是不管自己兩個女兒被那個小女孩咬了幾回,還是每個星期都把孩子往朋友家拖。當慘不忍睹的咬痕又印在她女兒的手臂或臉上時,她還故作一副輕鬆樣,說以後兩個孩子因童年被咬的創傷要看心理醫師的帳單要寄來給朋友。但媽媽玩笑歸玩笑,兩個被咬的孩子一有機會就對咬他們的小女孩咬牙切齒地說:「我恨妳!我恨妳!」事情輾轉八卦傳到我這來時,我心想這真是世上最不必要的遊戲約會啊!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歲的兒子阿皮最近發現只要他一說:「我好無聊喔!」馬上就會得到許多關愛的眼神與慰問。剛開始我和老公一聽阿皮喊無聊都有點緊張,便趕緊放下手邊的工作來建議他去做些什麼事以解無聊,或依阿皮的意陪他玩他想玩的遊戲。這麼下來一兩次,這小子食髓知味,動不動就喊無聊,連晚上睡一半醒來,他也自己坐在床上喃喃自語地說:「我好無聊喔!」我睡眼惺忪地問他:「無聊?那怎麼辦?」他老兄毫不猶豫地說:「去你們床上睡就好了。」這小子存心拿「無聊」這藉口來挾持我們倆老的企圖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於是我心一橫便對他說:「睡覺本來就是很無聊的。躺下來,繼續睡吧!」他一聽我這麼說,也知道沒啥把戲好變,便一頭栽回枕頭上又繼續睡了。過了兩分鐘,他又發出聲音說:「唉!還是很無聊!」這時極度愛睏的我有些火了,便告訴他:「那你起來去把遊戲間的玩具整理一下吧!」這小子最不喜歡被遣去整理玩具,一聽我這麼說,便噤聲不語,一覺到天亮。

第二天起來,我們以為阿皮學到了濫用「無聊」的反效果,會因此收斂一些。誰知道這小子對這兩個字的威力著迷不已,才不會因為一次失靈便放棄呢!他一從學校回來便大喊無聊。這時我突然想到他的老師Miss Debbie常常對小孩的行為反應與我們家長大相逕庭,但卻總是出奇致勝。於是我便模仿Miss Debbie 的口氣,很誠懇友善地對阿皮說:「無聊並不是件壞事。它讓你有機會給你的身體和腦子休息一下。你要坐在沙發上休息一下嗎?」阿皮聽我這種口氣,半信半疑地來到我身邊坐下,然後很狐疑地問我:「妳在學Miss Debbie說話嗎?」我則很努力地裝出一副無辜的臉說:「沒有啊!Miss Debbie有跟你說過這樣的話嗎?」阿皮這孩子雖然在家常搞怪,但他對學校老師很是尊重,不敢有所造次。聽我這麼問他,他馬上澄清說:「沒有,她從來沒有對我這樣說。」我點點頭,也不再說什麼,只是和他靜靜地坐在一起「休息」。三十秒不到,阿皮便自己由沙發上溜下來說:「我休息好了,妳自己休息吧!」便自己跑去找樂子玩耍了。

下次他又忘記,又來喊無聊時,我便對他說:「什麼東西做久了都會變無聊。玩玩也一樣。你大概玩太久了,現在你要去沙發上休息一下嗎?」他一聽,皺起眉頭,然後嘆一口氣,學他爸爸蹦出一句:「Oh, man!」便轉身走掉,留下我一個人在後面得意地偷笑。

對付小人兒這個方面通常我是比老公在行,兒子也比較容易心服口服。但最近老公在這方面也有長足的進步,讓我很是讚嘆。話說我們這個兒子天生喜歡使喚人,要人家幫他做事。我和老公為了要革除他這習氣,總是和他在拉鋸戰,他自己不做的事,我們也不幫他做。結果總是穿一雙鞋拖拖拉拉穿老半天,擦個屁股也「來幫我擦」、「你自己擦」、「你幫我」、「你幫你自己」這般來回叫囂。有時候時間來不及,我們只好使出最後一步,告訴他:「我今天只幫你一件事,你確定要我幫你擦屁股?」他這小子通常是點頭說是,除非他想起待會兒他需要他爸爸幫他裝飛機或我幫他做比擦屁股更重要的事,否則在這件事上我們通常是俯首稱臣。但有一天老公在上廁所時突然突發奇想,他便對著正在玩耍的兒子大喊:「阿皮,來幫爸爸擦屁股!」這時正玩地起勁的兒子覺得莫名其妙,但他很鎮定地回一句:「你自己擦!」這時老公又模仿阿皮平常的語氣大喊:「你今天只要幫我一件事,那就是幫我擦屁股。快來!」阿皮這時突然覺得很受屈辱,怒氣沖沖地跑到廁所門口對老公說:「我今天幫你的事就是『不幫你』!」然後轉身跑掉,留下老公一個人在廁所裏竊笑。這招辦法到底靈不靈呢?目前還沒法說定,但至少到目前為止阿皮沒敢再叫我們給他擦屁股了。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有親戚朋友從台灣來我家住,都難免要跟著我這個家庭主婦跑東跑西,買菜辦事,其中當然也包括去學校接孩子。當他們看到學校滿園子三四歲的小人兒在忙著玩,他們通常都會問我「小孩子在學校都學些什麼?」對於這樣的問題我通常是答以:「玩啊!」而他們的臉上往往都露出不置可否的表情,彷彿在說「玩也要花錢來學校學嗎?」後來等我有空仔細想想兒子去學校到底學些什麼,我想這答案可能會嚇許多人一跳。

由於兒子的學校標榜以孩子的發展為前提,所有的課程設計都是在遊戲中進行,小孩子有興趣就會學到其中的知識,若沒興趣也沒關係,學校老師也不強迫他們。所以滿園子的小孩程度差異許多,有的會和你談著地心引力如何讓他手上黏乎乎的泥巴掉下去,有的唱起ABCs的歌還字母大搬家。不過這些都是正常的,老師們也不會覺得誰是天才,誰需要加強輔導。對於兒子的發展,我也是順其自然,知道強逼他學習只有反效果。所以我每天問他在學校有沒有做什麼好玩的事,他的回答總是:「和Sophie, Oliver玩抓壞人的。」我去接他時,老師總是說:「他今天玩地很好。」彷彿玩地很好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聽了也只能點點頭,不知道還能說什麼。

這情形一直持續到有一天,兒子的老師Miss Debbie突然很興奮地告訴我:「Nicholas今天學會堅持自己的立場,保護自己了。」我很好奇地「哦!」了一聲,看了站在身邊的兒子一眼,問他:「你今天會保護自己了嗎?」四歲的他很是得意地點點頭。我說:「你怎麼保護自己呢?」他便告訴我他在學校園子裏騎三輪車時,有一個向來比較霸道的小朋友跳到他車子的後座,要兒子載他。一向安靜內向的兒子把車子停下來,對著他那不受歡迎的乘客說:「你需要先問我。」當然那個小孩才不理睬,依然穩當當地坐在他的霸王車上。於是兒子便用他那不大流利的英文說了好幾遍:「你需要先徵求我的同意 (You need to ask for my permission.)」他們這小小爭執引來當時在旁邊的老師Miss LauraMiss Laura問了一下爭執的原因,便先問兒子是否可以載另外一個小孩一程。兒子的回答居然是:「我今天不要。也許他明天先問我再上車,我就會載他一程。」聽了這話Miss Laura也無話可說,只好將那位不速之客請下車,放這位振振有詞的三輪車夫上路。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美國居住了好一陣子後,嫁在美國的台灣人家當媳婦,然後在美國生孩子當家,對我最艱鉅的挑戰莫過於三代同堂。聽遍了許多與我一樣是「台灣媳婦,美國媽媽」的朋友的遭遇,我只能說:「為母則強。三代同堂,當媽的要自強。」

        這話怎麼說呢?就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說吧!孩子一出生,除了當父母的天地一下大翻轉外,當祖父母的生命也多少感到級數不等的大小地震。這時三代同堂的互動開始了,而所謂的挑戰也開始了。這挑戰不僅包括前兩代對第三代的教養態度,也很意外地再度迫使父母由祖父母的權威中掙脫與成長,再度讓祖父母輩必須放下自己的權威與經驗,放手讓自己早已成年的孩子去做他們自己想成為的父母。這段掙扎的過程,我家花了近五年的時間才完全。其中經歷了無數次毫無建樹的大小爭吵,還有在婚姻治療師的諮商室內憤怒的指責控訴,與事後收到令人心頭淌血的高額婚姻治療帳單。但,回頭看這一路走來,再看看眼前這一家三代祥和的景象,覺得為了新時代的和平,之前的一切混亂與辛酸都是值得的。

        那麼,為何我在提這挑戰前要先說「為母則強」呢?因為說實話,有一些公婆媳婦的衝突如果不是因為有小傢伙出生,是根本不會發生的。我這個當媳婦的在沒孩子之前公公再怎麼說些不稱心的話,我也不會有膽去反駁,許多時候忍一忍就算了。但從懷孕一開始,全身高漲的荷爾蒙讓女人努力想要保護腹中的小生命,不受到任何傷害,包括身體的、心靈的、情感的。那一發不可收拾的護仔情緒,在到女人要生產之前,已經讓一個女人由原本有點焦慮的母雞變成一隻母熊,隨時會為了保護小熊而攻擊敵人。而對那常常說些刺耳話語的公公,我的態度很自然地由傳統溫順的台灣媳婦轉變成「蝦米都唔驚」的美國黑母熊。

        至於夜夜睡在我身邊的那個枕邊人呢?孕育他成為「台灣之子」的文化只教他如何做好父母的好兒子,至於做好丈夫,他還在學習當中,而且學得有點心不甘情不願。那做個好爸爸呢?他壓根兒沒想到當爸爸也要學。對於我的日漸高漲的荷爾蒙與一個晚上起來尿尿十次這些事,他一點兒也不受到影響,天天還是過著悠閒的生活。記得有一次我很嚴肅地對他說:「以後你爸爸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說歧視有色人種的話!這樣會誤導孩子的人生觀,他在美國長大會不快樂,因為他會歧視身邊和他不一樣的人!」他聽了一副「這是那門子跟那門子的事」的表情,完全不懂他爸爸的言論為什麼對我們的孩子的幸福快樂有影響,也不了解他大腹便便的太太為何要這麼緊張兮兮,每天都處在高度警戒狀況。被我逼急了,他只能說:「好啦!好啦!我會跟他說啦!」至於他什麼時候才會覺得有「必要」去說和有那勇氣去說呢?孩子出生四年以後。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起我家的學前識字教育,我可說是一事無成,但孩子卻自然天成。       

身為一個熱愛文字的母親,我有沒有想教兒子識字,好讓他能和我一樣遨遊在文字的領域,領受文字所獨有的奧妙呢?那答案是當然有啦!要不是兒子堅決抵抗,我現在也可能像許多驕傲的父母一樣,常在有意無意之間透露出四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認得幾千字,或可以背誦幾百首唐詩了。但還好這一切都只是我自己的虛榮夢想。因為兒子堅決抵抗學認字這件事讓我有機會重新省思學前教育這件事,再度思考什麼對孩子才是最好的。

        自孩子一出生,我就在為他準備一個早早起跑的學習旅程。家裏的中文童書成箱成箱的由阿公、阿姨們自台灣運來,加上我自己研究的美國兒童文學的童書一大落,我們家幾乎可以開個書店。更別說一大排的有聲CD,其內容從唐詩三百首到三字經,一樣都不缺,很有矢志要將這個剛出生的小人兒變成學富五車的大文人才子的架式。再加上我三不五時讀到育兒書裏那些大力鼓吹父母愈早開始教孩子識字愈對孩子有益的訊息更讓我深信學前教育這條路是非這麼走不成。

        但等到我真正開始將這計畫付諸實行時,我才知道其艱難與不可行。在兒子兩歲多時,我在牆上貼一張大壁報紙,寫上他的中文名字,然後將他領到這三個大字前開始逐字地教他。沒想到教了半個鐘頭,兒子以一副彷若太古之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與我有何哉?」的表情回看著我,彷彿在問我:「我吃飽睡,睡飽玩,這三個方方正正的圖畫干我什麼事?」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一位好友推薦我讀龍應台女士多年前的著作「孩子,你慢慢來」。習慣了龍女士一向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文字,對於她以當母親的心來描寫母子關係的細膩的文字很是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中最讓我感動的篇章是龍女士描述在這雜沓紛擾的世間,生死時刻相互消長的每個當下,她如何耐心等待一個五歲的小童用幼嫩的指頭,努力認真,鍥而不捨地打一個漂亮的小蝴蝶結。透過龍女士的文字,我彷彿感受到所有宇宙眾生都屏息注視,靜靜觀看著這蘊含一切事物生機的小小動作,並默默祝福著。掩卷沉思,那文字所呈現的意境在我腦海中縈迴不已,久久不去。

數日之後,在去兒子朋友家接他回家時,五歲的兒子居然在別人家開始耍賴,哭哭鬧鬧吵著要去買和他朋友一模一樣的玩具。兒子吵得過頭了,怎麼勸說都沒有用之際,我忍不住威喝他上車,馬上回家。在車上我命令他五分鐘之內不可以講話,因為我很生氣,沒辦法再聽他胡鬧。看我真的動怒了,兒子也一路上安靜了好一會兒,但他終於忍不住,由後座輕聲喚我:「媽媽,我可以跟妳說一句話嗎?」我沒好氣地問他:「你要說什麼?」他吸一吸剛剛還哭地唏哩嘩啦的鼻子,很小心地說:「媽媽,妳慢慢來!我不會再那樣鬧了!」

        我聽了後,不禁笑了起來。不是嗎?龍女士在書中寫道:孩子,長長的路,你慢慢地走。然而,育兒之路,何嘗不是長長艱辛的路,也是要慢慢地走啊!因為那麼多新的事要學,又有那麼多學過的事要重新學。媽媽們表面上是孩子生命的導航者,領著一艘一艘小船在人生的大海上航行;但孩子的生命到來,往往領著父母來到我們從未經驗的未知之境,負予我們最不可思議的挑戰。最神奇的是,許多孩子出的難題,看似緊迫萬分,需要媽媽百分之百的心力去解決,卻又在轉瞬間由孩子自己解決了。

        我對這種難題體會最深是在看到兒子如何學會照顧自己的濕疹這件事上。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知道懷孕之後,我這個書蟲就拼命閱讀各種育兒書籍,唯恐露了任何一點資訊,而造成孩子成長上什麼不可彌補差錯。再加上親戚朋友,婆婆媽媽的忠告與建議,孩子還沒出生,我的腦筋堆積的育兒知識和日漸膨大的肚子可說是成等比例成長。待孩子出生之後,才發覺書上所說的都是理想狀態,與實際狀況總多少有些出入;而別人的經驗談又不見得符合我的情境。於是我在拿捏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可行性時,就做了兩件許多育兒權威專家可能會大搖其頭的違規事件。

第一件違規項目就是把小嬰孩放在我們大人中間,和我們一起睡覺。就這件事而言,我不知道聽了多少新聞報告,看了多少專家警告,說這麼做有多危險,爸爸媽媽一不小心就會把小嬰孩壓傷,或大人的被子太大太重,很容易把小嬰兒給悶死。而長期下來,這樣既干擾父母的睡眠,又讓小嬰孩沒有機會發展獨立。總而言之,在美國爸爸媽媽是絕不可以帶著孩子共睡一張床。如果你這麼做而讓你的朋友知道了,他們一定會覺得你頭腦有問題才枉顧孩子的性命安全,或妳的心理有問題,沒有安全感,沒辦法放手讓孩子去獨立發展。

既然把小嬰孩放在我們中間和我們一起睡是如此有百害而無一利,那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那當然是因為我們沒別的辦法啊!兒子剛從醫院回家的第一天就自己決定好要睡在哪裡:爸爸媽媽的大床!我只要一將他放到他的小床上,他不是一下就醒過來,就是馬上大哭。我研究了半天,試驗了各種方法,其中包括將一件我穿了三天沒洗的衣服墊在他的床墊上,讓他聞味道以為我就在身邊。有沒有用呢?還是一樣,一下就醒,醒了就哭。我在坐月子期間就像一個形容枯槁的瘋婆子在自己的床和孩子的小床之間奔忙,一會又要餵母奶,一會又要換尿布,孩子好不容易睡著了卻一會兒又醒來。人家說坐月子要好好休息,而我卻像在家開運動會,躺下、爬起來、跑到孩子床邊、執行任務、跑回自己床、躺下、過五分鐘又被哭聲叫起來。怎麼辦呢?如此僵持了幾天,我真對這才出生幾天的小人兒俯首稱臣,只好將他放到我和老公的大床上。結果如何呢?那麼小的人居然會睡得打呼。於是我和老公都默認:我們的床就是他的床。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兒子的生日在三月,但我在一月份就開始思慮籌劃他的生日派對。

在美國,孩子生日是一件大事,父母們莫不竭盡全力替心肝寶貝辦一個派對,讓孩子一年一年期待長大一歲這件事。我的美國朋友瑪德倫素知我們中國人對孩子疼愛不下於美國人,但還不至於像他們美國人一樣瘋狂慶祝孩子的生日。於是她在我兒子還沒出生之前就告誡我,不管我要不要給孩子辦盛大的生日派對,她那方面一定會給孩子準備豐盛的禮物,屆時我不可以從中作梗,說她太浪費,寵壞孩子。

        我當時聽她這麼說,只覺得好笑。心想:「那有人這麼堅持要送孩子禮物的?」但沒想到她其實是話中有話,其目的是要讓我對於美國孩子生日派對這個「文化」有個心理準備,不要對美國人大肆舖張地辦派對太驚訝。而我,迷迷糊糊地將孩子拉拔到三歲才開始體驗到這文化的「偉大」,為它感到困惑並開始省思自己是否要融入這種文化當中。

        這話怎麼說呢?孩子三歲左右,我們開始接到朋友生日派對的邀請,於是便像「劉姥姥進大觀園」般開始接受生日派對文化的洗禮,一家一家派對去參加,一次又一次看得我們頭昏眼花。有句話說「美國是孩子的天堂」,我不曉得孩子們在這天堂裏快不快樂,但至少父母們是做牛做馬般地將這天堂夢實現。我們參加過的生日派對由小規模爸媽自營,吃喝玩樂都由兩個大人一手包辦,到中規模租充氣跳床,可載人小火車,請變魔術小丑來家裏辦,到大規模去遊樂場所慶生都有。那派對之慎重可由最初的邀請函到派對上的裝飾,乃至杯盤餐巾紙上所印的主題都是一系列搭配好的圖樣與顏色可見一般,一點都馬虎不得。而吃的食物不論是自己準備、或餐廳外送乃至到府外燴,都是滿桌排開的食物,吃都吃不完。我們聽過最誇張的是請專辦生日派對的公司將家裏後院弄成一個迷你賽車場,小客人們來了有一字排開的服務人員將孩子接手,父母則請到一邊享用雞尾酒及廚師現場做的高級美食。四、五歲的孩子們在賽車場內快意馳騁,父母們則在一邊聊天享用美食,兩造相安無事,誰也不去煩誰,直到派對結束。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