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了兩個多禮拜,走遍台北台中新竹,終於劃下一個句點。



11/27(六)

(今天去台中拜,德安的停車費真是吃人...)


Wim Wenders / Land of Plenty

不知道是場景還是顏色還是運鏡還是對白,整片充滿了溫德斯的味道。
兩個主角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觀點,自由派的跟極右的,來看待 911 後
現今的美國。遊民與飢民數目最多的 LA ,貧窮線以下的人們已經多
到教會餵不飽的地步,但是這個孕育過 American Dream 的土地,
Land of the Free, Home of the Braves, 卻沒有一點輿論在關注這
件事。那個曾經讓所有美國人驕傲,外國人夢想的自由不知道跑到哪
裡去了?男主角 paul 信仰的是這樣的一個美國,卻也因為過於愛這
樣的一個美國,而成為打碎這個夢的一份子。不過最後導演讓他發現
這一點,讓他帶著 lana 由西向東,重新認識了現實...照顧 lana 的
責任似乎成了一種救贖。Wenders 其實很幽默,可是這種幽默背後藏
的卻是令人忍不住要嘆息的現實。


動畫短片 C

《旅程的順序》是第二次看,可是還是看不懂 ._.
"Lorenzo"很好笑,沒想到是 Walt Disney 作的
《祝生日》充滿著童趣的幽默以及淡淡的憂傷
《殼》很純粹
《小辛蒂》在處理主題的時候太粗糙,
可是裡面的幻想卻很幽默,大概跟 Lorenzo 博得了同樣多的笑聲
"Ryan"則算是致敬的作品
"EXTN. 21"很炫,從來沒想過黏土動畫可以做成這樣...(應該是黏土動畫吧?!)


Nanni Moretti / 兩個四月、四月遺失的二十個片段、最後的顧客

Nanni Moretti 真的是導演嗎?演技實在是好到一種不可思議的地步...
焦慮、神經質,他臉上寫滿了這些東西,對白也十分詼諧。
遺失的片段幾乎也都相當好笑,特別是學猛禽叫的男人那裡...
最後的顧客很溫馨。是擁有日常生活的平凡的小小幸福的那種家庭電
影一樣的紀錄片。



11/28(日)

(今天去台北拜,台北市政府比較沒那麼死要錢...)


Lars von Trier + Jorgen Leth / The 5 Obstructions

幹 這真是太棒了。看完之後不由得衷心讚嘆寫金馬手冊的那個人,
因為他完全沒有講到重點,但是卻又讓沒看過電影的妳覺得「哦~原
來這部片在說這些」,好處是就算看過簡介,在看電影的時候也會妙
趣橫生,壞處是搞不好因此而錯過一部好片。
好,閑話休說言歸正傳,如同簡介上寫的,這部片是 Lars von Trier
在看完 Jorgen Leth 1976年《完美人類》後,在2002年給老前輩出的
考題,然後就看著一個老傢伙東奔西跑,為了滿足 Lars 的規定而絞
盡腦汁拍電影。看到 Lars 給 Jorgen 出題目的時候大家都爆笑連連
(因為真的很好笑→一開始是 Jorgen 覺得多說多錯,後來變成 Lars
覺得多說多錯而懊悔不已)兩人機敏的對話常引起觀眾席上一片大笑。
片子的製作過程是由 3rd crew 以紀錄片的方式製作而成,忠實的描
寫了 Jorgen 這個「老傢伙」是如何在 Lars 惡毒又無理的條件下,
絕處逢生、熱情奔放、創意無限的一次又一次讓觀眾驚奇、讓 Lars 驚
奇。Lars 原本是想要拍一部「幫幫 Jorgen 」的片,沒想到最後卻是
「幫幫 Lars 」。放映後 Jorgen 在座談的時候講,第五道難題裡面
Lars 由 Jorgen 口中說出的自白「其實還便宜了他呢(笑)」。
個人覺得最炫的是第一道難題,每段剪接不能超過 12 格(也就是半秒)
在沒去過的古巴拍攝、不能用布景、回答問題這一段。由半秒所組成
的電影實在是太炫了~密度超級高 >口 待在台北,其間如果經過台北信義華納威秀的話,可以注意看看有沒有
一個高頭大馬捲捲的白髮很亂膚色有點黝黑的白人男性 XD 那或許就是
大導演 Jorgen 喔~(嘖嘖今天忘了找他簽名)


森田芳光 / 宛如阿修羅

簡介同樣不著邊際的描寫(?)了本片。→→→事實上片子給人的印象
跟跟簡介上寫的完全「相反」 XD 看來這簡介寫得十分成功,一點兒劇
情都沒有透露。看前一部 The 5 Obstructions 的時候,片尾所有觀眾
都一齊鼓掌,是因為覺得 Jorgen 完成了了不起的作品,而在宛如阿修
羅裡面,觀眾也一齊鼓了掌,不過那是因為實在是太好笑了 XD 吼第一
次看到可以從頭笑到尾(還笑到鼓掌叫好),然後又深切的描寫了主題
的電影。劇情走向「完全無法預測」,這點實在是相當投我脾胃,主題
音樂一次次的響起,畫面淡出之後又猛一下出現,到後面實在是不知道
到底這片什麼時候會結束。另外,跟其他幾個人比起來,深田恭子的演
技實在是不怎麼樣...演技個人最欣賞演大姊的大竹忍。另外,最後製片
名單看到一項叫 OTL ,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11/30(一)

(又在台北拜,這次加上 overnight,花更多...)


Achim von Borries / 少年根特的煩惱

男主角是 Daniel Bruehl ,就是再見列寧的男主角。不過跟再見列
寧裡面的扮像比起來稍微瘦了一點。似乎有一些人是因為他所以跑去
看的。故事的背景是在 1920 年代的德國,照影評人的說法是威瑪共
和最黃金的年代,也是德國最黃金的年代,數年之後就因為希特勒的
崛起而「陷入黑暗」(他其實沒直接這樣講不過...)主角其實是 Paul,
跟根特是好朋友,Paul 喜歡根特的妹妹 Hilde,但是 Hilde 不喜歡
他。Hilde 喜歡的是 Hans,而根特喜歡的也是 Hans。這邊有一點我
覺得跟簡介上有出入,簡介說,Hans 搖擺在兄妹之間,但是他愛的
只有他自己。我覺得這是錯的,Hans 最後選擇了 Hilde,所以根特
才要把「負心漢」(或者用劇中的字眼,所深愛的而背叛了自己的愛
的人)Hans 殺掉。只愛自己的其實是 Hilde。裡面有一場 Hans 搖
擺於於根特跟 Hilde 之間的三人床戲,很美。整片相當的浪漫,就
連最後根特的自殺也是→→開槍打太陽穴,而不是從口中往延腦打。
是一部「現代」(指電影上的技巧與手法)的古典片。


Claude Chabrol / 惡之華

這是一部亂倫到底的片子,所有人都亂搞。七旬的姑媽跟親哥哥相戀,
男女主角也是兄妹相戀,父親大喇喇的在辦公室搞女人,母親則跟助
理似有曖昧。藉著劇中的競選黑函扯出的是姑媽傳下來的亂倫之血。
亂倫、弒父。這個家族似乎籠罩在這樣的詛咒與陰影之中,但是片子
本身又拍的十分耽美,讓你十分贊同這樣的亂倫與弒父。


荒戶源次郎 / 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

看不懂,真的看不懂。可是導演自己說這是「十分簡單的片子」。會
後的座談...似乎大家都看不懂的樣子。不過導演的反應是,「電影
是要用心去感受的,而不是大腦」,所以大家也就無言了 orz
這是充滿奇特隱喻與怪人的電影,看不懂可是看的很爽。關西人真是
太好笑(?)了~!XD導演是個很性格的歐吉桑,我覺得他會後座
談的回答根本是來找碴的...不過最後他送了我一個赤目四十八瀧心中
未遂的徽章就是 XD 照他的說法,這部片只是單純的敘事劇,而其中
的隱喻要怎麼解釋就各憑本事了...(這樣好像是亂用成語)


Leander Haussmann / 西柏林戀曲

同樣是描述柏林圍牆倒塌前後的事情,西柏林 / 西德人的看法就跟
東德完全不一樣:完全沒有東德人的那種類似「鄉愁」的懷舊情緒。
劇中對於「柏林圍牆倒塌了」的這件事,只是以淡淡的一句「那這樣
他們就都跑過來了」描述。完全沒有激情。不過這是很好笑的一部片,
愛情不圓滿,但是這卻是人生常態,我們必需要走下去。我想這是導
演想要說的話。至於其他的部分,就是爆笑至極的啦→重複出現的無
意義對白,亂七八糟的外號,不經大腦蹦出的對白。實在是太好笑了 XD



12/1(二)

(今天既在台北拜又在台中拜,真是拜拜敗敗敗敗敗)


庵野秀明(你沒看錯) / Cutie Honey

寫金馬網站導讀的談樸說,這應該是算是庵野秀明對兒時回憶的致敬
之作。不過庵野果然是庵野,致敬的方法就是惡~搞~,真沒愧對他
惡搞庵野的名聲...
原作是永井豪的漫畫,在 ྂs(應該是)動畫化過兩次(的樣子),
主角 Cutie Honey 是個變身女超人,所以拍成電影應該要算是特攝的,
而事實上那些服裝也是特攝的服裝,但是,惡搞庵野把它弄成了一部
根本就是動畫的真人片兒。(攤手)果真惡搞。人物出場的方式、語
氣、表情動作、敵人被打飛的方法跟飛彈彈幕等等,通通都根本就是
動畫才會用的表現法...庵野也真的沒有辜負惡搞的名聲,還自己寫了
一首插入歌...而且還沒有第二段 orz
今天早上的那一場似乎都是一些動畫迷跑去看,還有人出場的時候唱
著裡面的主題曲,更 XD 的是,據說禮拜天晚上那一場在 Cutie Honey
變身的時候還全場跟著一起喊:「Honey~Flash~!!」 XD
Character Design 還是庵野在 Gainax 的老班底,出淵裕、貞本義行
等人。


Walter Salles / 摩托車日記

這就是單純的,講格拉瓦的敘事片。從 0km 到 最後上飛機為止。老
實講有點讓人期望落空的感覺,因為導演似乎(不確定是因為沒看過
格拉瓦原著的關係)一直在嘗試拿捏該放多少嚴肅的話題,又該放多
少輕鬆的話題進去。故事描述的是古巴革命英雄切‧格拉瓦在大學畢
業之前與友人環繞南美自助旅行的過程,因為這段旅程所以他看見了
南美許多孤苦無助的人,讓他看到社會現實的不公義(他本身是個正
直到不行的人),讓他看到南美人是多麼的類似(不管是其本身還是
客觀環境上)。因為他看到了這些,所以之後才會投身革命運動,才
會被 CIA 暗殺。不過就像前面所說的,導演一直在拿捏該花多少的
時間講這些嚴肅的部分,又該花多少時間講述格拉瓦旅程中輕鬆的趣
事。結果我覺得很可惜(這也跟我當初的期望有關),導演花了近三
分之二(我覺得)的時間在描述那些輕鬆的部分,讓這部片偏離了這
段旅程對格拉瓦的啟示的這個(應當是)主題。


麥婉欣 / 蝴蝶

這是一部描述一個女同性戀找回自己的故事。劇中年輕的女女主角都
超漂亮的,情節也相當的感人,不過個人覺得在劇情處理上有一點小
小的不好的地方。年輕的女主角之一後來跑去出家了,出家的原因是
「這是找到平靜的唯一方法」,似乎她們之間的感情不算什麼,但是
導演在敘事過程中又花費近七成的篇幅在描述這段「過去的愛情」,
使得最後言說解謎的部分跟前面交代事件的部分有相當大的斷裂。其
二,也因為如此,所以劇中並沒有多少時間能描寫長大了的女主角對
現在的女主角的感情有多深,倒置在最後女主角選擇跟丈夫離婚的時
候有種奇妙的錯愕感。另外或許是葛民輝長相的關係,到後期我一直
覺得他隨時可能會失控,跑去拿把機關槍還是什麼的來掃射把所有人
幹掉,或者是把叉子戳進女主角脖子上...不過最後面的歌,十分的
賺人熱淚。似乎很多人都看到哭了。坐我旁邊的兩個香港人聽到歌之
後倒是相當的樂~



12/3(五)

(今天去台北拜,又噴又噴)


岩井俊二 / 花與愛麗絲

沒看到。多虧了不願役的年會啊,這場遲到一個小時,錯過了。


孫鐵 / 秋雨

因為沒看到花與愛麗絲就生氣亂買這場的票。結果進去之後看到的是
錯誤連連的放映...片子應該是分成三捲膠捲,每次換膠捲的時候都
失敗,也就是說中間中斷兩次,而且第二次中斷的時候放映師還忘記
把螢幕比例調成正確的...所以有一個 take 看起來是壓扁的狀態...
除掉這個,這部片主要是在講中日戰爭日本人的罪(哦很中國民族主
義)還有贖罪的故事。藉由男女主角的戀情結果表示前人的罪後人不
用承擔,只要前人肯認錯的話。至於電影本身,攝影還不錯,但是劇
情的發展有點古怪,一下快一下慢的,每一場戲的劇情密度不是很高,
但是往往換個鏡頭劇情就發展迅速,前一幕還是新認識的朋友,下一
幕就愛上了,再轉一幕就接吻...諸如此類的斷裂,使得看戲的人有
種錯愕感...(明明前一幕還說最討厭日本人的,怎麼下一幕就...之類)


洪尚秀 / 女人是男人的未來

片子的結束很令人錯愕。不過再想想的話也還滿正常的。這樣的結尾。
劇情的切割有點破碎,起初有些跟不上敘事的時間軸線,不過大致上
還跟得上。採取的是「現在→回憶A→現在→回憶B→現在」的這種結
構,藉由兩段回憶交代主角間過去的恩怨情仇。各段之間的比重掌握
的都不錯,攝影也好,算是堅實的小品。各個事件的發生都有點莫名
其妙,製造了不少錯愕的笑料,至於像吵架一樣的韓文,對外國人來
說就更有趣了。裡面有個中國餐館的對白也頗妙,特別是對聽得懂中
文的觀眾而言。


Abbas Kiarostami / 10 on Ten

這是紀錄片。Abbas 演講的紀錄片(倒),內容是講述「阿巴斯流電
影拍攝法」(笑),包括了攝影機的技法、演員的使用、導演的角色
之類的主題,Abbas 一項一項的說給你聽,兼以 Ten 這部電影作為
例子解說。簡介上寫這是「掙脫好萊塢拍片模式的公式箝制」,不過
Abbas 最後很謙虛的說,這是自學起家的他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路,
而且還說「你看美國(好萊塢)電影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率這麼高,所
以絕對不能忽視美國電影的公式,一定要學起來」,我想這算是客套
話了。至於 Abbas 的結論,那就是「每個人有適合每個人的玩法,
你高興就好啦」(這樣有講跟沒講一樣嘛 =口=)不過在 camera 一
段的內容我倒是覺得給了現在許多的業餘玩家一劑強心針:Abbas 說,
DV 比 35mm 攝影機更好,因為可以更自然的捕捉被攝者,也可以更貼
近真實。DV 讓導演可以一個人獨自的拍片,以往要一堆專業人員才能
拍得出的影片現在一個人自己就可以拍,算是對想要拍電影的人的一
種鼓勵吧。這部片的主要設定觀眾似乎是電影製作系的學生的樣子。



12/4(六)

(今天還是在台北拜,光過路費就比竹客來回票貴...)


Peter Greenaway / 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Episode 3: Antwerp
/ 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Part 2: Vaux to the Sea

這不只是電影,這更是藝術品。裝置藝術,Installation。電影對於
Peter Greenaway 來說似乎變成了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而已,他的 Tulse
Luper Project 的 16 個 Episode 不止包括這三部電影,還有網站跟
interactive DVD,cinema 變成只是管道的一種而已。
金馬的中文片名把這兩部分別翻為「塔斯魯波的手提箱之安特衛普」
跟「塔斯魯波的手提箱II」相當有令人迷惑效果,讓人以為 II 是在 3
前面的,但是其實不是,Part 2 是 Episode 456,是在 Episode 3 之
後的事情,不過 Tulse Luper 系列裡,時間不是多麼重要的東西,因
為「敘事」的成分很淡,所以弄反也不是多麼重要的事。況且,這部電
影的副標題是"16 Episodes of a Life Story"(?)而這 16 個段落又是
各自獨立的,所以先看哪一個並沒有差別。(只是如果先看了 Part 2
很可能會對這整系列的片失去興趣)
來談談電影本身吧。這部片是訴說一個名為 Tulse Luper 的作家兼情
報員不斷的被拘禁的故事,而敘事是圍繞著他 92 只裝滿各色物品的手
提箱展開的。Episode 3 講的是 Luper 在奧地利 Antwerp 車站被當作
情報員囚禁的故事,而 Episode 4 則是被囚禁在法國子爵谷宮,Episode 5
是在教堂旁的彩虹電影院裡,Episode 6 則是在一個法國德軍佔領區的
一戶人家裡面。照劇情簡介的講法,整個故事的時間跨越了1930~1990,
地點從奧地利的車站到法國的鄉間,Luper 不斷的被各式各樣的人拘禁
著,而這 16 episodes 就是要描述 Luper 不斷被拘禁的一生。不過(我
覺得)導演的目的不是 Luper 的一生,而是藉由描述 Luper 不斷被囚
禁的過程、碰到的人、收藏在手提箱中的物品來間接描繪 "20th Century",
這部電影就像是百科全書一般,各個詞條之間沒有關係,順序可以抽換,
而全部合在一起則描繪了世界。我們可以不斷的在劇中看到 Luper 手提
箱中的東西,例如錢幣、抽過的雪茄、小孩,或者是用類似卡片的東西
呈現的「92件代表世界的東西」,這些具體的物品用以描述了世界。
Greenaway 另外也使用劇中角色不斷重複的口白說出一些較為哲學性的
語句。Luper 這一生前後的事情其實可能一點關係也沒有。看起來,敘
事的內容跟角色一點關係也沒有,Luper 雖然作為敘事中的主角,但是
其本身卻一點重要性也沒有,把角色從 Tulse Luper 換成別人這個敘事
也照樣可以進行,要表現的東西還是可以由別人的嘴說出。地點不斷改
變,囚禁 Luper 的人(jailer)也是。事情是雙方面的,最完美的 jailer
同時也是最完美的 prisoner ,監禁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被監禁了。世界上
沒有歷史這玩意兒,只有歷史家。像這樣的思想在劇中不斷的被提出,
導演似乎要說些什麼,但是卻又什麼都沒說,因為一方面他本來就沒有
要講(一個完整的論述),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這電影被切的十分細碎
(特別是 Part 2),無法構成能交代哲學意念的清楚敘事。Episode 3
大致上還有一個時間上前後的關係,還有所謂「故事」的發展,但是在
Part 2 裡面這樣的時間序列完全不存在,一段與一段之間被切割的非
常零碎,整部電影像是隨意拼湊出的玩意兒一般(所以有非常多的人
看到一半就睡著了)。但是我很喜歡,這樣的手法在 contempory art
museum 裡面的 film section 常常可以見到。另外一個也常常能在美
術館的收藏見到的是畫面的分割,在同一畫面上同時放上三個不同的敘
事,使觀眾的眼睛疲於奔命 XD Greenaway 在 Tulse Luper 裡面就是
這樣搞的,幾乎所有的畫面至少都是三分割,多起來還會有六七分割的
狀況,狀況好一點的話是同一個 take 的好幾個不同 angle (這樣講
好像比較明白),狀況糟一點就是對白之間有 lag 的狀況,所有人聲
音都疊在一起,最糟的狀況則是整個畫面亂到不行,所有東西都疊在一
起,不過還是比那些現代藝術美術館裡的玩意兒好多了,至少不會「所
有人」都「同時」在講話。這部片只看一次是幾乎不可能看到所有的東
西的。(簡單講就是畫面密度太高)除了畫面複雜之外,這部片還有另
外一個特點:重複。幾乎所有對白都要重複個三次才甘願,有的時候還
重複個十幾二十次。(不過這種狀況很少)最明顯的就是 Episode 4 ,
主題句如同配樂的 theme 一般,不斷不斷不斷的重複出現。如果這麼來
看其實就很單純了,Greenaway 是在任意的改換傳統電影元素的角色,
以口白代替了配樂。事件發生的時候似乎永遠都下著雨。Greenaway 應
該是故意把這個電影傳統放進去。他也刻意的強調了電影場景的"set"的
本質,每一個剪輯之間,(理論上是)同一個場景的地方很可能有所不
同,人莫名其妙的出場,又莫名其妙的退場。裡面的角色的 action 所依
據的行動邏輯在正常人的社會裡看起來根本是莫名其妙,至於那些在許
多橋段中使用的很假的全電腦動畫,現在的感覺就是用來表現一些不易
實際拍攝的事物,很有趣,僅此而已。
我想一下之間還說不完這兩部電影,因為裡面埋藏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謹推薦給所有愛好現代藝術的人。



12/5(日)

(今天還是去台北拜,開了一小時的車去台北看一個小時的電影...=口=)


大友克洋 / INTERNATIONAL APARTMENT HORROR

國際恐怖公寓,其實照故事以及英文片名,翻譯成「國際公寓恐怖事件」比較正確,
不過,無所謂啦,那的確也是恐怖公寓...這是紀念筱田昇專輯之一,不過攝影的部
分看起來就是典型的日本電影攝影,揉合了少許特攝或動畫會用的手法,不特別修改
顏色等。由於場景是公寓內部,所以大量使用廣角至標準鏡頭,採取定點攝影機拍攝。
如果要說特點的話,那攝影機的位置很低或許可以算是一個。至於攝影之外的部分,
嗯,這或許可以算是部標準的大友克洋肥皂(笑)動作片...或者精確一點,驚悚片。
沒有什麼深刻的意涵,就是單純的一個鬼故事而已,有點好笑的鬼故事。不過拍的很
流暢,敘事緊密,最後哥哥的登場真是出乎意料的爆笑呀。



12/8(三)

(今天在新竹拜,花費少多了~可是影博館的椅子好難坐)


Werner Herzog / Wheel of Time

這是一部講述藏傳佛教的紀錄片。主題是圍繞著時輪金剛灌頂法會的檀城展開的,
描述了這個法會中的各色各樣的人物:信徒、高僧、達賴喇嘛。看這個片的時候
感受到的是極強烈的純粹,信徒的純粹的信仰。作為一個非信仰者很難理解為什
麼這些人會有這麼強大的精神驅力讓他們去做這些朝拜的事情,行走三千公里,
費時三年之類。影片拍攝出的是相當的清苦樸實的信徒生活,看著他們我不禁在
想,如果他們如這樣般脫離了世俗生活的範疇,那其物質經濟的產出該如何可能?
是家裡的人在供養嗎?片中有拍攝一幕一個信徒向路邊的小販購買籠中鳥放生的
戲,這幕中這種世俗生活與神聖生活的格格不入特別明顯。路邊的小販抓來了鳥,
關在籠子裡,蹲在路旁,等著朝聖的僧人買來神聖的放生,小販用這種方法進行
經濟生活,那僧人呢?僧人手上的鈔票是哪裡來的?我完全想不透。這是其一。
其二是,Herzog 花了很多時間在描述題目中的「時間之輪」,也就是法會中的
檀城是什麼。檀城是什麼?檀城是宇宙,一個精神之中的宇宙的構型,以觀看者
為中心,在他腦中形成的宇宙。檀城是非常精細的用彩色沙子畫成的一幅沙畫,
需要八名僧人數天不斷的接力工作才能完成,而前來朝聖的信眾就是要參與這個
一面誦經一面繪製檀城的過程的法會,在築構完成後,每個人上前膜拜,最後再
由主持其建造的達賴喇嘛毀壞之,然後把這些沙子放流到世界各地去。然後法會
就結束了。什麼都沒留下。片末拍攝了法會結束後的兩個場景:奧地利的跟菩提
迦耶的。都是人去樓空,只有寥寥數人尚在。保鏢要守衛的人已經不在了,餘下
的只是空,那是他要繼續守衛的嗎;獨自一人尚在祈禱的信徒,到底在以他為中
心的宇宙中看到了什麼?你沒有辦法區別法會是否進行過了,因為它並沒有在這
個空間中留下些什麼;一切以個人為中心構築的宇宙終究要隨著個人的毀滅而歸
於寂靜,我們自虛空中誕生,也將歸於虛空。



12/9(四)

(今天還是在新竹拜,有個怪人每次都會跟著螢幕上的人做動作...)


Fatih Akin / Gegen die Wand = 愛無止盡

這是兩個人最後發現彼此相愛的悲劇故事。主角的出身背景是土耳其,
所以劇中大量使用土耳其風格的配樂,全劇也穿插了一個五名在河畔
的土耳其音樂演奏者的戲,從頭到尾剛好奏完一首曲子。片子在語言
的使用上也是土耳其語跟德語穿插使用,不過我聽起來都一樣......
就像愛情拼圖中交叉使用挪威話跟丹麥話一樣...女主角 Sibel 想要
逃離保守的家庭,自殺不成之後想到用假結婚的方式離開。剛好在醫
院碰到失去了愛人所以失魂落魄的主角 Cahit,於是兩人假結婚,同
居在一起,彼此約定不干涉對方的生活,自由自在。但是住在一起這
件事本身就已經對兩人的生活造成莫大改變,Cahit 在不知不覺中愛
上了 Sibel,Sibel 的男女關係引來了意外,於是兩個人之間終究只
能以悲劇收場。最後在伊斯坦堡,Cahit 跟 Sibel 約在公車站,但
是 Sibel 沒有出現...愛是這麼的巨大這麼的赤裸,但是錯過的卻怎
麼也回不來。歷史的偶然看似輕微但卻影響深遠。


Bela Tarr / Almanac of Fall

評價不能。
這是一部令我看到頭痛的片子......病態的母親、病態的兒子、病態
的護士、病態的護士的情人、病態的老師。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所有
人心理都不正常,從第一秒變態到最後一秒,時間經過之後所有人依
然跳著同樣的舞步持續旋轉,『所有東西都不會變』。
扣掉裡面的關係令人作嘔以外,這部片很明顯的用了幾個特別的手法:
對戲幾乎都是一對一,也就是一個 take 裡面只會有兩個人。而這場
戲裡面角色的強勢與弱勢非常明顯,強勢的一方會不斷咄咄逼人的講
話,逼近對方,摑巴掌,而弱勢的一方只能在對方喘氣的時間還回一
兩句,或者是根本無言以對。但是這個強勢與弱勢的關係卻不是一貫
的,Bela Tarr 很明顯的刻意在幕與幕間使角色的主動與被動交換,
前一幕被人打的下一幕很可能就打起人來,使片子看起來有種詭異的
錯置感。另外是打光,同一幕裡的角色通常會分別打上橘色與藍色的
光,一冷一熱對比明顯。但是仔細觀察了一陣,這橘紅與青藍卻似乎
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原先以為是代表這場戲裡面角色的強勢與弱勢
關係,但是觀察了一陣卻沒有這種規律,只能當作劇場效果來解釋。
不過這部片最讓我不能忍受的部分是步調極慢,慢到一種會令人抓狂
的境界,特別是影片的前半段,戲主要是由角色與角色間的對話展開,
導演把每一句話都切成三到五段,而每一段都要花三四十秒講,其間
還有五到十秒的沈默,也就是說,要聽玩一句話要兩三分鐘的時間,
極度零細化的對白實在是令人頭痛。一直要到影片中段之後,劇情由
「文」(言語上的衝突)轉「武」(肢體上的衝突)之後才情況好轉。
從第一幕之後只要有母親的戲就會有種「啊,她要被殺了」的感覺,
但是卻從來沒有發生。而報案之後明明說「你們自己去解決」的警察
卻在最後一幕把老師抓走,這真是十分令人錯愕。導演不斷的讓觀眾
「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



12/10(五)

(新竹,那個怪人真討厭 =口= 還大聲的接電話...)


Doris Dorrie / Naked

在三對彼此熟識的戀人間開展的青春(?)喜劇。很多的輕鬆加上一
點點的沈重,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不太重要,不過對三十左右的人來
說卻是嚴肅到極點的片(爆)為什麼?因為裡面探討了「到底是麵包
重要還是愛情重要」,片子裡面的人的選擇似乎都是愛情就是了。另
外一點,愛情到底是什麼?是該黏得很緊,還是若即若離?到底哪一
種才能長久呢?戀愛中的人最怕的是什麼?這些問題前半段於對話中
提出,在最後 party 結束之後分別由三對戀人的討論中交代,問題都
有了官方答案,不過當然你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12/12(日)

(未完,待續)


Christian Petzold / Wolfsbur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igi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