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煙飄渺的向天湖畔,沉穩、悠遠的祭歌響起,
正式揭開賽夏族矮靈(巴斯達隘)祭的序幕。
賽夏族一直給我很神秘的印象,四百多年前也
與矮人有一段相處的愛恨情仇!
矮靈祭在日據時代已改為每10年一大祭,2年一小祭
今年正逢10年一大祭,從12月1日起連續四天三夜
也吸引著好奇的遊客、田野調查的學者、人文攝影者
如潮水般的湧入祭場。

儀式的分別為:
homabes《告祖請神》
paksau《薦晚餐》
kisinaulang《迎靈》
kisitomil《娛靈》
kisipapatnawasak《逐靈》
kisipapaosa《送靈》
papasibilil《餽糧》
sumama《塗泥》
mare ka sibook《伐榛木》

一連四天三夜的祭典活動,總稱為「巴斯達隘」。

巴斯達隘祭典,既非慶祝豐收的「豐年祭」,
也不是祭拜祖先的「祖靈祭」,更不是原住民成長
過程中的「成年禮」通過儀式,
而是賽夏族人對於「矮人」的一種懺悔的表現。
因此祭歌的歌聲顯得悲涼斷腸,幽深悲涼,更感受到祭典的神秘。
在我們體驗賽夏文化之時,祭典的各項禁忌也要多加注意!

 巴斯達隘2006十年大祭-重點網站:
http://www.donghe.org.tw/pastaay/

關於賽夏族矮靈祭的來源及詳細流程介紹,可參考下文:
資料來源網站:
http://www.sinica.edu.tw/~video/main/

      賽夏族的矮靈祭在台灣原住民各族中是極為特殊的祭典。
矮靈祭是一種全族姓的祭儀活動,通常在小米收穫之後,
稻米已熟但未收穫時舉行,是賽夏族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祭儀活動。
矮靈祭並非與主宰性的神靈信仰結合,而是一個以異質衝突、傳說中
的矮靈為核心的祭儀,而這個矮靈傳說也成為賽夏族信仰的一部份,
凸顯了異族群、異文化在賽夏族生存發展的生命經驗中獨特的地位。
  矮靈祭在賽夏族的母語中稱為Pas-taai。taai對現在的賽夏族而言
有「神」的意思,但它原本是指傳說中身高不滿三尺的矮人族。
傳說中的矮人居住於上坪溪溪谷的山洞中。他們的語言與賽夏族人一樣。
矮人教導賽夏族人耕種技術及歌謠。然而矮人男子性好女色,常欺負賽夏
女子,引起賽夏族男子的憤怒。他們於矮人回家途中會停下來休息的山琵
琶樹鋸斷一半,並以泥巴覆蓋遮掩。當矮人回家時路過此樹時,除了兩個
老人家外,所有矮人都爬上此樹,因而墜入溪谷淹死了。生還的矮人老人
家教會賽夏族人祭典的歌謠並要求舉行矮靈祭,只有朱姓族人將歌全部學
會,所以矮靈祭就由朱姓擔任主祭。
  之後,這兩個矮人就邊撕山棕葉邊警告賽夏族人要謹記教誨,然後向
不可知的東方離去。自從矮人死後,賽夏族的作物就年年欠收,賽夏族人
認為是矮靈作祟,於是開始年年舉行矮靈祭求取矮靈的原諒,這就是賽夏
族矮靈祭的由來。日治時期,日本統治者擔心每年一祭會增加族人間的團
結,便下令改為每兩年舉行一次小祭,每十年舉行一次大祭。
  矮人教導賽夏族人農業技術,矮人離去時的詛咒卻要帶走族人的長壽
與富有,使得族人對於矮人又愛又恨。賽夏族對矮人欲拒還迎的情緒,具
體而微的展現他們面對外來族群的矛盾心態。因為矮靈祭是基於對矮靈懺
悔所舉行的祭典,所以整個儀式是神聖敬畏的,儀式的舞步沒有花俏的動
作,主要是強調整體性的踏步,徹夜的歌舞維持著漩渦狀的隊形,隨著祭
歌腔調轉折引發出來的舞步,在寧靜的夜晚特別顯出其震攝人心的氣氛。
                   
祭典前準備
  賽夏族的矮靈祭是分成南北兩個祭團分別舉行。兩祭團以鵝公髻山沿
五指山稜線的自然地理區隔,劃分為苗栗地區的南祭團以及新竹五峰地區
的北祭團。舉行祭典的時間是由兩祭團共同決定。舉行矮靈祭前約一個月
,兩祭團結繩約期,決定祭典舉行的時間,稱之為kakawas(約定祭期);
kawas是天的意思,也就是要向天稟告舉行祭典的日期。
  長老會議ajalaihou固定在苗栗南庄鄉南江村中港溪東河、南河合流
處舉行。傳說這是賽夏族人發祥的地方。自約定祭期後就決定ajalaihou
的日期,通知南北兩祭團各部落的族人前來參加。南北兩祭團相會聚集於
中港溪畔,共同商議矮靈祭事宜時,由長老訓示矮靈祭的意義以及祭典期
間的注意事項,並練唱一段祭歌。從這一天開始,族人可以開始練習平日
禁唱的祭歌,製作祭典需要的用具,並遵守祭典的禁忌 。矮靈祭期間的禁
忌,包括族人不能唱祭典以外的歌曲,要彼此和諧,不能大聲喧、吵架等等
,因為傳說中的矮人已漸次到來。
長老會議結束後,眾人佩帶茅草結umasa以祈求歸途平安。茅草結為防範
矮靈作祟的器物,在交通工具以及生活器物上都必須綁茅草結以避邪求平安。

告祖薦矮靈h'mab's
各家族主祭至朱家祭屋協商。各姓氏間於兩年內所發生的重大紛爭,必須
於矮靈祭前協調並合飲表示和解。隨後各姓氏主祭手持內裝糯米酒的竹杯
,及串著豬肉內臟的竹籤,往祭屋右側面向東方向矮靈祝禱,邀請矮靈前
來參加矮靈祭,並將竹杯、竹籤置於地上,頭也不回的往回走。

迎靈rumaol
  告祖薦矮靈的隔天清晨,各姓氏成員集聚於各姓氏主祭祭屋中,唱祭
歌第一章迎靈曲,並將臼綁上茅草滾出屋外,由媳婦、女婿舂小米,眾人
面向東方繼續唱祭歌。中午開始迎薦矮靈,以米糕、蝦、魚、肉、菜、香
煙、酒等請矮靈前來享用。南群與北群祭典時間相隔一天。迎靈這天夜裡
,南群開始夜間祭場的歌舞,北群則由次日開 始,延續三日。南群首日與
北群送靈時,南北群互訪維繫感情。夜間歌舞開始時,由族人背著各姓氏
的肩旗giragir,搖動臀鈴,緩緩吟唱祭歌
第一首從祭屋邁向祭場。夜間的祭典歌舞持續到天明為止。十年大祭時,
族人會製作大祭旗sinnadun。背負sinnadun是一項重責大任;不能讓
sinnadun倒下,否則會有不幸。而sinnadun是神聖的,外族不可觸碰,
繞場時必須有人開道並隨行護衛。南祭團還有babudol神鞭;族人會揮舞
神鞭,激勵士氣,相傳也可以使下雨或是起霧的天氣變得開朗些。

矮靈祭祭歌第一首歌詞
矮靈祭的祭歌多反覆唱法,祭歌第一首為召請歌ramoal
(節錄第一、二節)
請唱山柿之韻
請召請矮人祖先
矮人請來,我們薦晚餐給您
我們薦給您的是魚與菜餚
這是以前我們約定好的
請唱楓樹之韻
我們賽夏族人雖不是很清楚
似乎是用白茅打結約定過的
我雖不熟召請之法,但總是要召請
矮靈的男女恭請降臨
沿河流而來
蜿蜒作隊而來
持藤杖而來

 
  矮靈祭第二夜午夜,朱家在趙家引領下,將臼從祭場祭屋中推出
,此時眾人圍繞祭場,向東留一出口,唱祭歌第七首第一節。這首歌
對賽夏族人而言,吟唱時必須停止歌舞,全體靜肅。緊接著進行主祭
訓示與頭目訓示,慰勉族人這些天來的辛勞,並鼓舞大家延續賽夏族
的傳統文化。
矮靈祭歌舞延續三個夜晚,吟唱祭歌,分別代表迎靈、娛靈與逐靈。
逐靈的意思是要矮靈離去又未遂。祭歌的內容表達出賽夏族人對矮靈
的愛恨情仇、欲拒還迎的心態。

送靈
  矮靈祭祭典進入第四天的凌晨時送靈。此時朱家媳婦已經準備好
用姑婆芋葉子包的小米糕飯要送給矮靈。眾人讓出祭屋往東的路,朱
家媳婦急奔往東將小米糕拋入祭場邊緣溪谷,再奔回祭屋。此時朱家
人隨之進入祭屋分享
小米糕,而朱家媳婦們也收起祭屋內外的茅草結。此時祭場進行塗泥
的活動,男子於內圈歌舞,外圈是要接受塗泥的婦女。據說塗泥具有
袪除疾病的功用。

伐榛木、墮梢、毀架
  各姓氏砍伐榛木的代表到祭場後方的山林中以污泥掩面,身環茅
草作為偽裝,然後伐榛木的代表們回到祭場,由朱家主祭發給小米糕
與米酒後出發去伐榛木。幾個小時後,榛木伐下抬入祭場,然後依次
舉行墮
梢儀式、跳高取結、以及毀架儀式。眾人合力將榛木折斷
,丟棄於東方溪谷中。接著族人分食小米糕,以犒賞祭典期間族人的辛勞。

答謝宴
  趙家回請朱家表達謝意,將肉、魚、蝦、酒分配給朱姓各戶。

送矮靈於野
  北賽夏群於送靈後次日,必須到溪邊再舉行一次送靈儀式,真正
將矮靈送回東方。

petzl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海岸山脈的深處裡 ~ 傳來悅耳動聽的太巴塱之歌,
而在嘹喨的歌聲中,整齊一致的步伐,他們似乎是
一群訓練有素的舞者,勇士們震撼人心充滿爆發力的
舞步,是力與美的絕佳表現,讓人不由的心存敬佩!


神秘的阿美族古部落 - 奇美Kiwit
在一般遊客的映象只是秀姑巒泛舟的中繼站,
似乎對這兒有些許的陌生。
而豐年祭在阿美族裡一直是很神聖的盛事,
然而在現實與傳統的拔河中,部分的豐年祭有逐漸走向觀光化
的趨勢,但在奇美部落裡仍然可以看出他們對傳統的堅持,
祭典中的年齡階級展露無疑,而今年2006剛好是他們三年一次
的階級晉升,然而我也發現到部分習俗隨著時代的演進,以前
曾令他們光榮的傳統,到了現代卻是一個負擔?
或許這就是現實與傳統衝突的矛盾!


依然是以自己的方式進入部落深度旅行,喜歡與當地的原住民
打成一片,一起喝酒,而他們真誠爽朗又好客深深地吸引著我,
在奇美部落裡也認識了兩位從花蓮市工作來的原住民好朋友
 NIKKI 與 JOE ,也非常感謝他們在我回台北前請我一頓刷刷鍋,
年底NIKKI老家的卑南族豐年祭我們已相約好了,是不會忘記的!

奇美部落是很值得一再深入的地方,而他們許多傳統也很值得我們
去了解。當夕陽斜射在秀姑巒溪畔的山谷裡,遠方嘹喨的古調仍然
哼唱到天明,離開世外桃源般的部落心中無限地不捨,然而我心中
所期望的奇美部落祭典是不被政治及漢人習俗所宣染,維持阿美族
古老的傳統,奇美依舊是一個神秘又美麗的古部落!


阿美族傳統的階級組織(S'lal)
青年級:(Kapah)                      
歲數
1.     14 - 16      De'pde'p(戴普戴普)
2.     17 - 19      Ci'opipay(久比嗨)
3.     20 - 22      Tekelol(的戈路)                                        
4.     23 - 25      Adawan(阿達旺)
5.     26 - 28      Telox no parod(的路努巴路)
6.     29 - 31      Lacihak(拉吉嗨)
7.     32 - 34      Lakowa'(拉吉圭)
8.     35 - 37      Laoamay(拉拉賣)                                    

成年級:(Kapah)
歲數
1.     38 - 40      Lakowao(拉姑旺)
2 .    41 - 43      Latomay(拉杜賣)
3.     44 - 46      Latolok(拉杜路)
4.     47 - 49      Lakol(拉杜力)
5.     50 - 52      Lakacaw(拉戛造)
6.     53 - 55      Lasedeg(拉斯能)
7.     56 - 58      Laafih(拉阿非)

老年級:(Kalas)
歲數
1.     59 - 61      Lac'po(拉扎拔)
2.     62 - 64      Lasana'(拉山拿)   
3.     65 - 67      Lacogaw(拉珠靠)
4.     68 - 70      La'owic(拉烏喂奇)
5.     71 - 73      Lapara'(拉巴獵)
6.     74 - 76      Latakag(拉大岡)
7.     77 - 79      Laolac(拉烏拉斯)
8.     80 - 82      Lacihay(拉弟戈)
9.     83 - 85      Lacihay(拉吉哈)
10.    86 - 88      Lasiwa(拉西哇)
11.    89 - 91      Laskowac(拉姑圭)


奇美部落的簡介:
位在瑞港公路中途秀姑巒溪畔奇美村,依然是風景秀麗
傳統民風猶存的阿美族古部落,也是泛舟中途休息點。
相傳阿美族的祖先督季(Ducy)和喇拉淦(Lalakan)從南方
大海乘獨木舟漂流到台灣東海岸後,輾轉經豐濱鄉的貓公
山來到這裡落戶繁衍。
奇美是阿美族Kiwit的音譯,原意是指一種質地堅韌,可以
用來捆綁東西的爬藤 ─ 海金沙;引申其意即表示部族的
生命有如樹藤般堅韌。奇美部落至今仍然維持著嚴謹的
年齡組織,捕魚祭(Komolis)和豐年祭(Cipowo或Cipihay)
的活動都還依傳統的方式舉行。其音樂和舞蹈在阿美族文化
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以竹木製作的打擊樂器Kokag
,和豐年祭中由青年男子所跳的Ciopihay舞蹈最為特別。
奇美村,日據時代就稱為「奇密社」,後來改今名。 
這是阿美族的發祥地,早期聲勢頗大,根據縣誌載,
因當地野草繁茂,故族人以阿美族話名之, 曰:「奇密」。
瑞港公路通車前,進入奇美村必須步行四、五個小時 , 方能抵達 。
由於與世近乎隔絕,村中綠 野山崗環繞,梯田泉水潺潺,過去有世外桃源之譽。

2006奇美部落豐年祭相簿(照片上的習俗都有做說明)
http://www.pixnet.net/thumbnails.php?album=1106704

相關參考網址:
奇美部落深度探險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32970027/main.htm
原山奇美部落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angcah/bean-4.htm


petzl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以往登山溯溪,所經過的布農族部落,東埔村算是較有映象的一次!
踏上八通關古道,踩著沉重步伐準備邁向雪白的玉山,
登山口步道前巧遇幾位布農小女孩對我們身上裝備的好奇,
看著她們天真爽朗的笑容,追隨著幾步後,那可愛活潑的身影也
隨後離去;經過六天的冰雪洗禮後,再度回到東埔文明地,
又遇到載著一批布農獵人的卡車,每人持著獵槍準備入山打獵,
在簡單的關心問候下,就這樣的布農族人留給我了爽朗的映像!


四至五月間是布農族祭儀中最重要的祭儀─射耳祭bunma-la-ta-gia,
又稱打耳祭manah-tainga,以往以狩獵為主的生計,不僅是採集食物的方法,更是確立個體生命價值,獲取社會肯定認同的方式,是成年禮儀的必修課程。而歲時祭儀中只有射耳祭是與狩獵有關,即在播種、除草之後的農閒時舉行,藉以祈求獵物豐收。

四月底難得學校借用考場不用上課,利用難得的週休二日來到台東延平鄉參加
屬於全鄉性質的布農族射耳祭,除了傳統祭典外,而各部落間的抓豬、抓雞、
背負、鋸木頭、製作陷阱、搗小米、摔角、打陀螺等等比賽,而每一幕有趣的
畫面在一般平地是看不到地!而布農族的音樂向來是以合聲為名,尤其是享譽
名聲的八部合音,另外足以振奮精神的malastapang(誇功宴或報戰功歌),
合音非常動人的飲宴歌(Naloho)、歡樂歌(Ananalilo)等等,讓我見識到深處在
大自然生活下的原住民歌聲是如此地清新爽朗而美妙,最難得的是遇見布農歌手王宏恩回家鄉參與祭典,雖然在祭典中並未聽見他優美的歌聲,所幸夜晚來到屬於卑南族的初鹿部落參加一場屬於原住民的野台音樂會,王宏恩歌手的美妙歌聲也因此呈現在我們耳邊,是整場音樂會的高潮!
美麗的煙火也做了完美的ENDING!


布農族射耳祭的祭典照片:
http://www.pixnet.net/petzl037
 


布農族的介紹:
台灣原住民族當中,最先被國際人士知曉的,是以「八部合音」聞名於世的布農族。西元1952年日本的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寄至聯合國的文教組織,當代的知名音樂學者聽了之後,驚訝於古老的部落為何會有如此繁複的和音,當時西方的音樂學家認為音樂的起源是由單音、雙音而發展至和音的理論也不攻自破,從此重寫了音樂起源說的論點。


每年十一~十二月之間,布農人舉行小米播種祭,為了祈求小米能夠豐收,因此社裡的男子圍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禱小米豐收歌」。族人相信,歌聲越好天神越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因此,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著。歌聲一開始,其實只有四部合音,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軌出現了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音方式,台灣原住民族的音樂堪稱世界音樂的瑰寶。


除了「祈禱小米豐收歌」,布農族的器樂演奏是原住民族當中保存最完善的一族。杵音是布農族與日月潭邵族特有的樂器,通常由八至十六根長短不同的木杵,交替的在石板上敲擊,藉著不同音階演奏出優美的旋律。在從前,族人也用它來傳達訊息。
口簧琴是原住民族普遍的樂器,但每一族使用的時機稍有差異。以布農族而言,是排遣寂寞或悲傷時渲洩情感的工具。在排灣、泰雅、阿美則是談情說愛,男女互表情意的催化工具。另一種布農族特有的樂器是四弦琴(在卡社為五弦),是族人自娛的樂器。
弓琴也是布農族盛行的樂器,以竹子為弓、細鋼絲為弦,一端銜在嘴裡,左手持弓右手撥弦,悠揚的琴音雖然細微,卻耐人尋味。

布農族居住於中央山脈兩側,海拔一千公尺以上,是典型的高山民族。據說,最早居住於鹿港、斗六、竹山一帶,後來漸漸往高山遷移。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居住地是南投縣的仁愛與信義鄉。
十八世紀時,世居南投的布農族開始大量的遷移,一是往東遷至花蓮的卓溪鄉、萬榮鄉,再從花蓮移至台東的海端鄉與延平鄉。另一支沿著中央山脈南移至高雄的三民鄉與桃源鄉以及台東縣海端鄉的山區。
布農族共分為六個群,均居住於南投一帶,分別是卓社群、郡社群、卡社群、丹社群、巒社群以及已被同化的蘭社群(takopulan),依據族人的調查,目前各群居住地分別如下:
卓社群 (take-todo):南投縣信義鄉久美村、仁愛鄉中正、法治、萬豐村。
卡社群 (take bakha):信義鄉南潭、地利、雙龍三村。
丹社群 (take vatan):信義鄉地利村、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
巒社群 (takebanuad):信義鄉豐丘、望鄉、新鄉、人倫及花蓮縣卓溪鄉。
郡社群 (isbukun):信義鄉東埔、羅娜、明德及台東縣海端鄉、延平鄉及高雄縣三民、桃源鄉。是五個社群中最大的一支。
布農族是傳統祭儀最多的一族。由於對於小米收穫的重視,因而發展出一系列繁複而長時間的祭祀儀式。甚至,布農人傳統的年月觀念是依著小米的成長而劃分的。對於農事或狩獵行事的時間,布農人依著植物的枯榮與月亮的盈缺來決定。例如李花盛開時,適合播種小米;月缺時適合驅蟲、除草;滿月時適合收割舉行收穫祭。由月亮的圓滿來象徵人生的圓滿與小米的豐收,以月缺來表示怯除不好的事物,希望它快快消失。在除草祭儀結束後,布農人打起陀螺,祈望小米像陀螺快速旋轉(快速成長)。並在空地上架起鞦韆,希望小米如鞦韆盪(長)得一樣高。因此,我們可以說,布農人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生活態度充滿象徵意味的民族。

完整的布農部落裡,有三位領導人物:
一是主持農事祭儀的祭師,善觀天象、氣候並維持社會秩序、協調糾紛。
二是射耳祭的主持者。通常是部落當年狩獵最豐的族人,後來也改由其一固定人員擔任。
三是政治領袖。負責爭戰、獵首、血族復仇。是勇士,也是對外作戰的指揮者。


參考資料及網站:
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82610004
旅遊導覽台東縣
http://travel.network.com.tw/main/travel/taitung.asp
關於布農族的歌謠(其中Pasi but but祈禱小米豐歌為八部合音)
http://www.kccc.gov.tw/six/ts6/bunun.html
財團法人布農文教基金會
http://www.bunun.org.tw/
戀戀原鄉-布農部落
http://www.chu.edu.tw/~b9007074/


petzl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每年的七至八月及九月初間,花東各部落陸陸續續舉辦大家耳熟能詳的
豐年祭一方面是阿美族的大好日子(相當於漢人的過年)!而族人辛勤耕
作一整年而有所收成時,藉由舉行豐年祭, 一方面對祖靈的眷顧表達感
恩之意,族人也彼此相互慰藉。

馬太林部落豐年祭算是我第一次真正深入參與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原本
要與阿妙參加位於秀姑巒溪畔的奇美部落豐年祭,但颱風的攪局下,並
未成行!心有不甘下,決定前往其他部落,了解屬於秀姑巒阿美的馬太
林部落。而週邊的朋友似乎提不起興趣來,要約不成下,還是自行前往
,不改我去蘭嶼的作風,深入至部落裡跟他們喝酒、聊天,交朋友。
一大早祭典未開始前就被廣場旁的雜貨店裡幾位婦女邀約一同喝酒,豐
年祭,已進行了第二天,大約十點多開始,就已被他們熱情的敬酒,灌
地有點頭昏臉紅,又加上搭夜車,精神十分不好,他們熱情的歡迎模式
讓我永遠也忘不了!

歌聲由單調及不同的旋律與襯詞ho-ha-hay開始迎唱著,一開始是由不同
階級的男生手牽著手及單純的步調做開場,剛開始女人還不能下場,之
後連我也一起加入,直到後頭才是真的HIGH!中午吃著他們歡迎來賓所
現宰的山豬肉加米酒餐,穿著傳統服飾的婦女也加入了舞蹈,屬於中餐
的餘興節目,而中間圍座著圈圈則是地方重要人士、頭目及部落長輩,
頭目用著阿美族的母語似乎是說著歡迎及訓誡的話,到了下午政治人物
竟然也出現拉票,這點是我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單純的原住民習俗,
在政治人物的出現下感到很不自在,還好只是來插個花就罷了!觀光客
的人潮中午過後不斷泳進,有的人拍個照就走,有的跳個幾次就離開,
更有的只是看一看就閃了,只有我繼續充當他們的假原住民一起唱歌跳
舞至天明,越是到夜晚更加熱鬧!而且我也跳的滿身是汗,與不認識的
男女手牽手跳舞,一同享受那種熱情、大方、原始的舞蹈,直到24:00
以後才肯罷休。夜晚寄住在巴奈布萊恩的家中,他是一位對家鄉及自我
文化傳承很有向心力的青年,馬太林許多的訊息就是由他所架設的網站
一窺而知,除了他,還有頭目的女兒-汝妮,很有心地帶領外地人了解
他們的文化,回程時也多虧她載我回瑞穗車站搭夜班火車,或許他們有
其他朋友需要帶領,大部分時間還是由巴奈的弟弟及他母親招待我,借
宿在他們家中,總覺得很不好意思,但他們還是很熱心,我想這在冷漠
的都市裡很難感受到!

豐年祭的最後一天,依阿美族的傳統,年輕男子是要到山上的溪邊捕魚
,由於保育觀念及護溪下,他們已改由自家養殖的漁池來延續他們的傳
統,一般遊客是比較不容看到。很慶幸的是,巴奈家對面雜貨店的女生
及移民英國回來的青年(名字不太清楚),在他們熱情邀約下,由產業道
路進入海岸山脈,前往他們自家所蓋的平房及魚池,由平房往上走沒多
久,進入溪邊的攔砂壩,再此沖SPA玩水,一起感受那童年的時光!
部落裡的青年陸陸續續抵達漁池,拿起了漁網往魚池裡撒,一撈上岸就
是十隻以上,每隻都是肥滋滋地,而老人家則在旁邊處理獲撈的獵物,
準備好給部落所有人!
午睡過後,無聊之餘打算向他們借台腳踏車在花東縱谷逛一逛,但在他
們的邀約下,打起了壘球。夜晚來臨,部落裡的人湧進了會場,開始最
後一天的豐年祭!由於是星期天晚上,遊客大都回去了,而我則繼續與
他們跳舞至最後一班車才肯罷休,一如昨天狂歡熱舞一樣的熱鬧,比較
特別的是班長拿起了竹竿,往每個年輕男子的頭上一揮,大家都低著頭
跳著,不敢抬頭,否則會挨棍!直至晚上十二點前衝衝離開,錯過了越
晚越熱鬧的鏡頭,心中有點不捨!趕回那冷漠的台北,到台北差不多五
點了,九點還要上班呢!

說到豐年祭一般人都會想到阿美族,不同一般的漢族,熱鬧之中感受到
那股不同族群的氣份,記得兒時與家人前往花蓮遊玩,就已接觸原住民
文化,當時還懵懵懂懂,真正深入部落則是接觸登山、溯溪活動,在我
退伍前夕前往攀登清水大山時經過大禮、大同部落,與當時自稱為太魯
閣族(現已歸為太魯閣族)的泰雅婆婆深談,說起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大同
部落裡所留下來的遺址,時空的遷移,如今這位於最深山的部落只剩老
人家獨自生活,攀登完清水大山後,回大同部落時恰巧遇上一群放假中
的空軍官兵,原來是婆婆的兒子回家鄉,大夥兒一起享用山豬肉大餐及
米酒,在他們家中空地紮營後下砂卡噹溪回神秘谷步道。
然而在幾次的溯溪登山中,因進入部落而慢慢地對原住民文化產生莫大
的興趣,單純、樂觀、幽默、健康、好客、大方,是屬於大自然中的人
民中該有的特質,讓我真的很喜歡與他們相處!不知為何我們一般平地
人會有那種對原住民歧視地刻板映象,我反到覺得社會上一大堆作姦犯
科的都是平地人,部落裡根本沒聽過重大刑案!同樣生活在台灣這塊土
地上,除了本身很喜歡深入山林溪谷,更有興趣去了解臺灣各地的風俗
民情!接觸大自然後有許許多多的寶藏值得您去發掘,就好像我因為登
山溯溪而去了解原住民文化,會內的姿云也是接觸大自然對鳥類很有研
究,也有人也會對地質、動物、氣象產生興趣,因為這些都是大自然的
寶物,如果要以遊玩的心態去接觸這些事物,或許您會感到無聊,大自
然的寶物是要用心去體會的啦!!


關於阿美族豐年祭介紹:
(資料內容摘自於 台灣社會人文電子影音數位博物館
 
http://www.sinica.edu.tw/~video/main/)

豐年祭:
傳統的豐年祭祭歌為神聖的歌謠,歌詞皆由ho-ha-hay等襯詞構成,不同
於由ho-hay-yan所構成的一般歌謠。Ho-ha-hay 等襯詞並非是沒有意義的
虛詞,它是對「神秘世界」所發出的聲音,沒有特定對象且超越時空。阿
美族各部落至今仍留 傳的豐年祭祭歌,在曲調與數目上彼此都不太一樣。
祭典期間,各部落便反覆唱著這些祭歌、跳著祭舞。
 
傳統阿美族部落豐年祭,可以分為迎靈、宴靈及送靈三個階段。第一夜為
迎靈之夜,之後數日為宴靈及送靈。迎靈時, 頭目與部落長老吟唱迎靈祭
歌。因為頭目具有與神秘世界溝通的能力,所以在迎靈祭歌中,頭目可加
入實詞歌詞以招求 祖靈降臨。 阿美族傳統部落社會,是透過年齡階級組
織來運作的。不同的年齡階級有著不同的執掌與本分,並以此支撐起整個
部落 社會的生活與人際網絡。而豐年祭,這個以男性為核心的祭典,正可
以看出年齡階級組織運作下所維持的部落倫理。
 
祭典中,部落男性手牽著手圍成一個圓形,慎重而熱情的歌唱跳舞。各年
齡階級身穿不同的祭典服飾,依年齡大小次序 排列著。圓圈中央象徵與部
落祖靈最接近的神聖地域,退休級的老人就圍坐在這個地方。唱祭歌時,是
以領唱和腔為主 要唱法。領唱是由頭目或該年齡階級的級長擔任,和腔則
是由其他部落成員一起齊唱。領唱和腔不僅說明了部落的倫理 秩序,也象
徵著各階級團結一心。

豐年祭的「歌」,是與祖靈溝通的媒介。然而由於各部落有著不同時空逝去
的祖靈,加上地理位置的區隔,因此各部落 豐年祭的歌舞便發展出不同的特
色。不過,彼此間仍有些共通的元素貫穿其中。 喝酒在豐年祭中是一種儀式
。祖靈只認定且停佇在有酒杯的氣氛與光影之處。藉著喝酒,歡樂的氣氛才得
以釋放。而在 用力的歌舞唱跳中,自身靈魂與軀體的辛勞才能夠得到慰藉,
並以自己的身體當成獻祭的器皿,一直通往祖靈引導的路 。

以男性為主的豐年祭,蘊含了極為豐富的意義,而且也承載著部落的運轉與
記憶。而女性在豐年祭的結尾,則扮演 「送靈」的角色。藉由女性孕育生命
、安定生命的力量,使得部落族人能夠逐漸地從豐年祭的情境中,回歸至一
般日常 生活。 近年來,許多遷居都市的阿美族人也在所居住的城市裡舉辦
豐年祭。然而這已經與傳統部落豐年祭的風貌大不相同了。 太多外來政治力
的介入,使得都市豐年祭已經漸漸偏離承襲祖靈樣式的傳統。


相關阿美族及原住民的網站:

http://www.kgu.com.tw/index.htm 
(原住民電子報)

http://www.sinica.edu.tw/~pingpu
(平埔文化資訊網)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32970027/main.htm
(奇美部落深度探險)

http://center.amis.net.tw/
(阿美族網路資源中心)

http://www.wretch.cc/album/tayal
(原住民無名相簿)

http://www.ch16.com.tw/
(原住民電視台)

http://www.kccc.gov.tw/six/ts6/index.html
(高雄縣境內六大族群傳統歌謠
)

http://www.museum.org.tw/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http://www.hzps.hlc.edu.tw/lidraw/default.htm
(傳承祭儀的苗圃~里漏社)

http://www.bhes.tpc.edu.tw/~s880302/ 
(葛瑪蘭族的故事)

http://hemiolapei.free.fr/music/paper/abori.html
(臺灣九族原住民之聲樂及祭儀音樂分類初探)

http://www.nmh.gov.tw/twfolk/index.htm
(臺灣原住民衣飾文化)

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21
(認識台灣原住民)

http://matadim.amis.net.tw/ (馬太林部落網站)

petzl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1803.JPG 

       愛上蘭嶼那份純真、單純、原始的美
初次探訪蘭嶼,即被他那特殊的熱帶景觀、人文色彩、
湛藍的太平洋、豐富的島嶼生態以及友善的達悟族人吸引
與他們打成一片,一起喝酒聊天,獨處在蘭嶼的我一點也不孤單!

不想以觀光客的身分踏入這座小島,
而是以自助旅行的行者去了解、深入這座熱帶島嶼。
四天來說不長不短,每個景點仔細觀賞、每個部落深入體會,
我發現我愛上了蘭嶼那份純真、單純、原始的美!

            外來文化的衝擊

椰油及紅頭、漁人部落是蘭嶼人所說的前山,由於機場、漁港設備
都建設在此,所接受的外來文化衝擊是相當的大,觀光客帶給當地
居民不少收入,相對他的傳統文化並不如朗島、東清、野銀那樣的
原始及真實,似乎是應付觀光客所需!

達悟族的祖先與菲律賓巴丹群島有相當大的血緣關係,因此蘭嶼給
我的感覺就很像在國外,而所謂的外來文化則是漢人的語言、商業
、政治帶到蘭嶼來,使他們逐漸的失去原有的傳統,現在地下屋只
有在朗島及野銀部落保存的比較完整,也是老一輩人家努力向臺灣
政府爭取的,雅美語6字頭以前的普遍還會使用,但小朋友都不太講
了,大天池的步道天梯砍伐了周邊許多熱帶原生植物、蘭嶼核廢料以
及現在大興土木的朗島港,傳統拼板舟並列在岸上,旁邊則是施工中
的港口,好不協調,達悟年輕人的外流,漸漸地達悟族傳統文化深受
到漢人的影響,現代化與傳統文化如何取得平衡,留給他們很大的
難題,我不希望未來我再次拜訪蘭嶼時,地下屋不見了、處處是五星級
飯店、拼板舟只出現在文物館,想必這不是達悟族人所樂見第!

          樂情好客的亞比亞民宿夫婦

原本打算一個人住國小省下一筆錢,後來想一想,黏搭搭的身體不洗澡
也怪難受的,住民宿或許能更進一步地了解當地人,但第一晚住在
台灣人開的民宿,一樓是機車行骯髒就算了,費用也沒多便宜,之後第
二、三晚皆住在野銀部落的亞比亞民宿,是達悟族人所開設的,費用相
當的便宜合理,跟他們吃ㄧ餐五菜一湯外加龍蝦,只要150,而且還是老
闆白天淺水現抓的,重點是老闆的親切態度,把我當作他親身的兒子對
待,晚上陪我聊天到深夜、帶我去看蘭嶼角鴞、抓螃蟹,在部落裡部分
的人是老闆相關的親人,因此能夠很快地融入他們,與他們一起喝酒聊天
,老闆的兒子小我一歲,帶我一起去泡冷泉,能夠與他們一起喝酒聊天非
常的自在,從他們身上感受到那份單純,對生命的熱誠,樂天知命,不追
逐名利,我非常地喜歡與他們做朋友,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因此離開時,真的是依依不捨!

蘭嶼,這座充滿原始熱情的海洋小島,不是來一次就夠了,島上的人、
事、物,是值得身處在都市叢林中的我們深入發掘,而我們也必須尊重
島上的居民;居住在地下屋的老人很忌諱觀光客隨意拍照,需要當地人
帶領比較好,路上的羊群、迷你豬是這裡的行人,必須禮讓,蘭嶼跟臺
灣不太一樣,值得我再次探訪!

蘭嶼相關網站:
飛魚的故鄉-蘭嶼
http://vm.nthu.edu.tw/lanyu/
蘭嶼專題網站
http://www.sinica.edu.tw/~dlproj/intr.html
蘭恩文教基金會
http://www.ndhu.edu.tw/Fargo/kiosk/tanw.htm
蘭嶼別館.蘭嶼旅行社
http://www.lanyu.com.tw/front/bin/home.phtml
蘭嶼映像
http://keroppiyen.myweb.hinet.net/LanYu_2005/LanYu_2.htm
蘭嶼無餓不坐
http://epicureanpub.myweb.hinet.net/
蘭嶼資訊服務網
http://lanyu.taitung.gov.tw/
蘭嶼曙光
http://far.www.gov.tw/lanyu/

petzl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