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oney+理財家提供

有「印度矽谷」之稱的班加羅爾(Bangalore),境內許多軟體公司最近掀起搬家風潮,從一線大城市退守到二、三線城市,努力降低成本。而逼迫業者「縮衣節食」的罪魁禍首,就是印度幣盧比去(2007)年兌美元大幅升值12%,嚴重侵蝕獲利,出口商全年損失逾130億美元。
「印度資訊產業有60%收入來自美元,許多軟體廠商開始提高歐洲區營收,讓收入多元化。」儘管如此,保誠印度基金經理人黃明仁預期,隨著熱錢持續湧入,盧比今年將持續升值,達到37或38兌1美元。

而外資追捧印度的熱度,從印度機場就能看出端倪。「去孟買(Mumbai)的班機是班班客滿,機票超難訂,」黃明仁表示,滾滾而來的資金,帶動去年印度股市大漲逾40%,房地產近2年飆漲1倍,一級城市飯店房間供不應求,每晚平均房價達300美元。

印度窮人多、文盲多
不過,經濟的蓬勃發展,並沒有使印度最貧窮的社區得到好處,仍有7成民眾生活貧苦,缺水缺電。事實上,貧窮從來沒有遠離過這個國家,只不過在外資熱錢進駐下,印度的貧富差距問題更是愈滾愈大,這也成為印度崛起後的最大隱憂。

窮人多、文盲多,區域發展嚴重失衡,形成印度持續高速前進的最大隱憂。「印度政府希望永續均衡的發展,過去都是以IT資訊產業為主,只有少數菁英受惠,現在要加強農業,因為農業人口最多,例如發展食品加工業或是小型的創業輔助計畫。」印度台北協會會長史泰朗(T. P. Seetharam)坦承,窮人太多的最大原因,就是基礎建設老舊不堪,無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殘破基礎建設 拖累經濟
到底印度的基礎建設有多差?從以下這件實際發生的事情就可以得知。2年前,比爾‧蓋茲(Bill Gates)拜訪印度,印度IT部長原本要帶他參觀軟體工業園區,結果因路況太糟,無法抵達現場。另外,有些廠商運送100個物品至少會壞掉2個以上,因為被顛簸的路況給「震」壞了。

陸運、海運、空運的不堪使用程度令人搖頭,就連電力都奇缺無比。「去拜訪廠商或是在餐廳吃飯,碰到數次停電是家常便飯。」王聰哲說,就算在首都新德里(New Delhi)也都幾乎天天停電。印度政府預估,每年因缺電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30億美元。

正因基礎建設落後,印度在外人眼中遠遠不如中國的進步神速與繁華。印度政府切身感受到經濟遭受基礎建設拖累的嚴重性,計畫自2007~2017年中將斥資1.5兆美元,大規模進行基礎建設。Morgan Stanley預計,未來10年印度投入基礎建設支出占全球新興市場基礎建設總支出的13%,僅次於中國。此一利多也成為印度股市在今年動盪多變的局勢中,提供下檔支撐,長多格局不變。

友邦印度資產管理公司股票投資組合經理人哈薩法.哈珊表示,基礎建設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應,將成為印度經濟成長火車頭,帶動印度當地水泥業、機電業、營造公司受惠,營運獲利持續成長,維持印度GDP年增率9%水準。

萬邦投資公司副總裁陳清煙表示,印度現在雖然進入交通黑暗期,但未來新的機場將可以停A380「空中巨無霸」(即目前載客量最多的機型),印度就是可以這樣跳躍式成長,瞬間從無到有。

執照是王 導致行政效率不彰
不過,基礎建設要煥然一新,如果沒有政府的嚴格執行,即使撥再多預算也沒用。問題是,印度政府嚴重的官僚習氣與效率不彰,成了最大的絆腳石。

「印度是個規章制度的國家,效率差,像是建造3000公里的道路要花3年,但是大陸1年就能鋪設1600公里。」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點出中國、印度之間的最大不同。

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在他的最新著作《我們的新世界》中將此歸咎於「費邊社會主義」的影響:認為市場競爭是經濟上的破壞力,因此採取中央計畫經濟,由政府代替自由市場,決定整體資源配置。

這種思惟可追溯到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獨立,聖雄甘地的門徒尼赫魯擔任總理,他將費邊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到經濟策略,除了將不少產業國營化,並且對其他產業強加控制,最後演變成任何想得到的經濟活動,都必須要取得政府發給的執照、許可或是核准章,所有經濟活動幾乎都籠罩在「執照是王」的效應下(license raj)。

無所不管的控制,造成公家機關僵化、貪污、效率奇差無比。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在印度設立公司平均要等89天才能取得合法登記,而在澳洲卻僅需2天;最離譜的是,在港口辦好關稅手續平均要3~5天,進口貨物流程跑完要花1~2個星期,但全世界的標準僅18個小時。曠日費時的程序嚴重傷害印度的競爭力。

此外,印度勞工法令繁多,企業若欲退出經營並不容易,譬如印度的勞工法,在世界銀行0至100的等級中,開除員工的難度高達99級,居世界之冠,不僅影響創業意願,也讓外資大打退堂鼓,反而不易創造當地居民就業機會。

中產階級崛起 經濟欲追趕中國
獨立60年的印度,國民平均所得不到900美元,僅為中國的一半,但從1991年總理辛格上任後,積極推動經濟自由化,印度GDP成長率從1950~1980年間的3.5%,迅速飆漲至2006年的9.4%。因此,雖然印度目前仍存在著許多社會、民性及效率不彰等諸多問題,但經濟自由化的力量讓印度的企業家、商人和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得以自由發揮能力;繁榮的經濟,也使印度出現了龐大的中產階級。

根據麥肯錫估計,印度中產階級家庭至2025年時,將從目前的1330萬戶成長到1.28億戶,年複合平均成長率達12%,而消費者支出則可望由17兆盧比成長至70兆盧比,民間長期成長趨勢可期。

只是在拼經濟的同時,最讓印度頭痛的就是得面臨因全球原物料價格飆漲而急劇攀升的通貨膨脹壓力。根據印度財政部1月底公布的最新通貨膨脹率達6.58%,創近2年新高,遠遠超過印度政府所能接受的通貨膨脹目標5~5.5%。讓人擔心的是,印度去年蔬菜、牛奶等民生基本糧食已經上漲了38%,一旦農產品價值上揚,印度7億多名窮人買不起食物,將會引起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匯豐金磚動力基金經理人高仰遠指出,針對抗通膨印度政府也緊急做出補救措施,不但持續降低水泥以及糧食等重要原物料進口關稅,同時要求國營銀行暫時凍結房屋貸款利率。在印度政府持續做多,後續IPO公司股價表現不要像大型發電公司Reliance Power Ltd在上市首日大跌,將可挽救市場信心,使得今年初始就大跌的印度股市,有機會在16000~17000點打底,後續低接買盤將可有效帶動股市回升。


‧更多文章內容,請至Money+理財家網站:http://www.moneyplu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eyp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