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2, 2006

只有咒語可以解除咒語
只有秘密可以交換秘密
只有謎可以到達另一個謎
但是我忽略健康的重要性
以及等待使健康受損
以及愛使生活和諧
除了建議一起生一個小孩
我沒有其他更壞的主意
你正百無聊賴
我正美麗




07:50 PM 發表

play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08 Sun 2006 23:38
  • 20



中心
很希望被疼惜

很孤獨
的感覺

在現在的眼中完全
無所遁形
在現在的眼裡也
發現
那種心情
的強烈

總覺得自己

大人了
卻又
強烈的
拒絕長大

想要
獨立
和自由
卻又覺得孤助
無援

想要被憐憫
卻又有著不肯認輸
的倔強

矛盾的青春

當時執著細節
是很尷尬的
因為那麼不懂事
卻也因為那麼
幼稚
才讓現在的自己
懂得思考

雖然現在還是會做幼稚的事情
讓自己後悔

但不論如何
都是一段
無悔的青春

假使當年很順利
現在就真的
比較
快樂嗎

答案很顯然

因此我很感激當年的
荒唐


幸會
20歲的我

讓我學會了一些你和我
都沒想到過的事情

我會珍惜你
的一切
即使你是這麼
擅長
傷害


play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醜怪馬德琳"
今天預定的title

醜怪
近來港語單字通俗化下泛用的單字之一
真正的意義不確定
但私自解作"既醜陋又不堪"的雙重意義



昨晚夢到一個叫做馬德琳的女生



夢境結合了當晚的心境和遠古的童年

夢裡面
我坐在教室裡
年齡不確定
人數非常多

坐在我旁邊是個
叫做馬德琳的紅髮女生

我討厭馬德琳
她憑家庭環境的優勢
散發著天生的囂張氣焰
認同現實不切人情的作法
說話刁鑽刻薄

當時她正在發表著令人不耐偏見大論
我當下壓低了一口氣
轉身拍桌咆嘯

"妳再說 妳這沒教養的傢伙!"

我堅定立場
當著難以數計的同學面前
不住地斥責她

她怔怔的看著我
訝異的眼神在我氣勢鎮壓下
害怕的失禁
溢出一絲不甘心
我保證
她要是再多說一句話
表示出反抗動機
我絕對不保留任何力氣
連給她好幾個耳光

她沒有說話
我在過癮又得意的情緒中
暗自的擔心起來

她事後找我算帳呢?
我不害怕她做的事
而是報仇是無止無盡
這種無盡狀態讓我害怕
像是打開一個不能關閉的開關
我要未來的情境是這樣子?
我是已經讓事情這樣發展了


情緒思緒凝在一個突然消極的尷尬中


凝結在一個比真實還真實但也不真實的尷尬中


因為是夢
進行就此結束

play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anuary 9, 2006

如火如荼的地域期末週開始了
悶著頭寫政治學答案的我忍不住上來寫一篇廢話
可是最想寫的是什麼我有點忘記
(搞不好是忘記我其實根本就記著Orz)

1/6 五(冷到感冒)
傍晚在餐廳看到新聞發表
生化科技新創舉
讓豬肉變的更好吃
面上出現好多粉紅色天真可愛的小豬臉
已經吃下去的黑胡椒豬柳差點和胃液一起翻出
我發誓再也不吃豬肉
第一天到蘇菲芽家唸書
他家很安靜
可是我很吵
我決定換英文名字了
改叫Claire
之前的名字Chloe的意義沒有人知道
也難被記憶
但是大多人知道它也是同名名牌的名字
真沒意思
不想當資本主義社會下的標籤
換了一堆英文名字
就是沒改C開頭
這次應該不會再換了
比較好記也是我喜歡的意思
-聰明 明亮-
(雖然是平凡的期許不過很安定正向)
Andrew說我一直換名字很像SPY
真是快笑死我了

1/7 六(冷爆!)
期末考第一天
民法硬背 歷史亂寫
"老師你的文章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這種狗屁都寫出來了
我只是個想PASS的小小大學生
老師你要了解其中的黑色幽默
AMY喜筵
<發達資本主義下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班雅明(臉譜)>
<巴黎的憂鬱/波特萊爾(遠流)>
<遇見大師流淚/陳玉蕙(大田)>
(三書購自捷運台北車站八號出口誠品書店)
(我又超預算了Orz)
莎妹劇團<百年孤寂>北藝大荒山劇場
喃喃自語的自我表述
每個人其實都深深了解自己意念慾望與孤寂
看了以後更喜歡那對沒有血緣關係卻緊緊相連的姐妹
在回家的路上
我差點被凍死Orz

1/8 日(反正衣服多穿就沒事)
前一天淋雨看戲
後來看到當時穿的白色羽絨衣都會寒顫
和大肥聊書聊書店聊寫作
還有我不成氣候的文章
寫作練習題目訂定
<瞳(眼睛)>
眼睛CODE收集中
餵食街貓:吵貓.小白.三花.小屁弟.江湖味.黑抹抹.橘子X2
整天在鬼混Orz
整天沒看書Orz
而且沒抓帳Orz

1/9 一(暖一點了但是用火烤當然好)
小屁早上睡在我的棉被上
我的兩腿間
也就是把我釘在床上了
我的腿僵麻了
起床後還是冰涼
蘇菲芽陳第一天補托福
到底是太爽造成緊張
還是緊張造成太爽
感覺這女人都會
陳爸給的皮蛋瘦肉粥瘦肉真是無所不在
我挑豬肉的時間比我吃下米粒的時間還多
粥涼了我還剩下三分之ㄧ
算了就不吃了
雖然沒有吃到肉但高湯裡都是血液的腥味
我應該有一天會因為太麻煩而乾脆吃素吧
我已經不吃牛.羊還有豬了
我還很清楚記得小時候的我的告訴爺爺
動物的英文是ANIMAL
不是我天才而是太喜歡動物
現在身邊有小屁寶更提醒著這樣深層的感情
我大概對動物的情感更勝於人吧
這會不會越來越像歷史老師啊?Orz
呵哈哈(苦笑)





於 04:34 PM 發表

play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24 Sat 2005 23:49
  • Harvey

December 24, 2005

哈維》劇情簡介:

文:李剛齡

一對母女維達帶著美美搬進了已逝祖母的家中,
與弟弟愛華一同居住,
維達深愛自己的弟弟,
無奈的是,
愛華有一個好友叫哈維,
而哈維是隻六呎1吋半高的大兔子,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看的到它;
愛華做任何事都要與哈維同行,
電影票買兩張、桌上多放一副哈維的碗筷…等,
使得原本充滿社交氣氛的杜家也因此往來的人越來越少,
而美美正值青春年華,
需要認識新朋友及男性,
在這樣兩難的情況下,
維達決定向精神科的權威張明利醫生求助。

而到了精神療養院是由桑德生醫生負責看診,
維達已被哈維搞到幾近崩潰狀態,
所以向桑醫生透露其實有時她也可以看見哈維,
但這件事她從未向任人人提及過,
由於維達神態怪異,
因此桑醫生誤判維達才是需要治療的病人,
而將她關進療養院中引發一連串怪異、好笑卻又令人深思的事件






於 11:49 PM

play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y 23, 2005

主題: 關於創作
留言人: playhouse (2005-05-15 18:59:09)
留言內容: 最近有幾個情緒的集中
讓我升起了想創作個像樣的文字作品的念頭
但是苦於我的閱讀範圍不夠廣
視角不夠開闊
一種近病態的忽視習慣
我對於細節不注重也無心經營
視野不開闊
創作的概念不獨特
沒有存在的價值
寫作的深度不夠
說愛
只是言情小說
說恨
只是瘋言瘋語
是缺乏創作的態度嗎
如果是
創作的態度中需要什麼?
如果不是
那我悵然所失的又是什麼?

板主回覆:
像樣的文字創作除了內容的主體外
修辭也是重要的一環
平鋪直敘的文字敘述只是淪為層次較低的自殤
雖然我們都喜歡溺在自我中
但是一個文學作品的好壞
有沒有開創性或解脫之道是很重要的
至少~在愁困的背後能夠有一個寄託
我覺得創作很重要
尤其那是一個可以和外界溝通的主道
文學作品的層次可以在作品的結構中表現出來
所以構思就變成是一個世界的開創
世界裡你就是上帝
你不會希望你建構的價值只是無謂的存在吧
「文章憎命達」過的太安逸是不可能寫出好的作品
意識流狂飆下的今日
奇幻、情欲、凌亂、無意識縱橫所謂台灣文壇〈如果那還能叫文壇〉
反映資本主義慌亂疏離的人心
可是我們都知道太多 知道資本主意帝國下的宰制
回歸文學最基礎的價值 這些供妳思考
不妨從「隱喻」下手吧
文章中白花花的思考
都將它「隱喻」起來
文字不僅僅是遊戲 它也是一種境界





於 01:36 PM 發表

play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rch 31, 2005

卡薩特為傑出的畫家與版畫家,
並協助美國收藏家蒐集
重要的法國現代藝術作品,
滋長美國美術館的典藏
和現代繪畫創作的發展。

早年曾事師學院派畫家Jean-Leon Gerome,
亦鑽研Rubens和Courbet的風格。
她於三十歲後定居法國,
參與印象派的展覽,
與Edgar Degas交往尤其密切,
偕同開拓新穎複雜的版畫和粉彩技法。

在現代城市與女性主義運動發展的歷史背景中,
卡薩特擅長描繪現代女人的感性和知性,
敏銳感受新女性的身心需求和求知期望,
觀察女人從孩童時期到成年與老年的角色演變。
相較於其他多數繪畫中的女性形象,
卡薩特筆下的女人並不以姿色華服取勝,
不賣弄風情或顧影自憐,
而是著重主體內心世界的生活,
她們的閱讀、女紅和藝術陶冶。
她也描寫女性之間的親情與友誼,
呈現不同世代的生活和感知方式,
有時是知識經驗的傳承,
有時是人際關係的恬靜,
有時是生活儀式的沉悶。

卡薩特亦以母子關係的主題見長,
母親對孩子的照護和愛慕,
童年的喜怒哀樂和學習興趣,
皆細微深刻地表現在她的作品中。
畫中孩童的裸體、姿態和情緒反應,
也不同於一般作品的處理方式。

本課程單元將討論卡薩特的母子圖
和藝術史源遠流長的同一主題之間,有何異同;
當時社會對母性和童年的態度,
如何影響母子關係的描繪。

我們將一起探討卡薩特作品所引發的有趣課題,
例如,她如何兼顧現代女人的知性和母性,
從未結婚生子的她如何體會親子互動和小孩自我意識的發展歷程。

參考資料:

何政廣,《卡莎特:彩繪親情女畫家》,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9初版

Pollock, Griselda. Mary Cassatt :
Painter of Modern Women. London :
Thames and Hudson, 1998


資料來源:
http://www.cc.ncu.edu.tw/~sctseng/ArtandGender/Mary_Cassatt/index.htm






於 08:23 AM

play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rch 31, 2005
妳(你)我都是游擊女孩
by 謝鴻均






一群頑皮、慧黠、隱姓埋名、
戴著大猩猩頭罩面具的
女性藝術工作者
「游擊女孩」(Guerrilla Girl)
編撰了這本
《游擊女孩的床邊物語:屬於我們的西洋藝術史》。

“Gorilla”與”Guerrilla”同音,
是「大猩猩」的意思,源自希臘文”Gorillai”,
指非洲一長毛種族的女人。

這一群戴著猩猩面具頭罩的
女性藝術工作者
從一九八五年開始,
便以隱藏式的「檢驗組織」,
穿梭遊走在藝術圈、藝術體制、及其人文結構中,
秉持著良知和人道精神行俠仗義,
以幽默慧黠、
尖酸諷刺的手腕
來製作海報、計畫和行動藝術,
不時對這個過度偏執的父權社會
進行突如其來的游擊式攻擊。



為了不將過度濃重的個人色彩
帶入所要挑戰的問題,
這群「游擊女孩」
堅持一律要戴上
「大猩猩」的頭罩面具,
以掩藏自己的身份。

也因為沒有固定性
或權威性的身份與立場,
游擊女孩的理念
得以「扮豬吃老虎」的方式
散佈到全球各地,

並滲入其社會文脈的各流派當中。
她們成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名論
*「作者已死」的最佳代言人及實踐者。

*(指作者主控其文本的威權時代已逝,
讀者取而代之為諸多詮釋之一,
而來自各方讀者的詮釋
則激盪著文本之能量,
以協助著文本走向完整之道)

游擊女孩猛力搖醒讀者被動接收的傳統,
讓人人能夠從「閱讀」她們的「作品」中
開始認識自己,
進而重整既定「文法」,
以讀/寫出「她的故事」。

還記得「小王子」要求修伯里
替他畫一隻綿羊這回事嗎?
會讓小王子滿意的綿羊
是埋藏在箱子裡的,
是「心眼」所悟,
而非「肉眼」接收的熟悉物像,
箱子裡的乾坤
是從觀者個人立場所洞悉的,
不是固定不變的認知所標示的。



當人們向蘇格拉底請求解授知識時,
蘇格拉底曾搬出了一套
著名的「產婆理論」,
他說:我啊,什麼都不知道,
但我可以如產婆一樣
將諸位所知道的給接生出來

他因為先尊重了他人的想法,
故不會用自己的主觀認知
來改造其他人的意識。

游擊女孩非常認同這樣的觀念,
為了回去尊重那些曾經被壓抑了數千年的女性藝術,
她們在此用另類的手法
來顛覆藝術史所一成不變、
線性承傳的學術威信,
改用以漫畫、對話、明信片、引言
等手法來解放出藝術史展演中的
人性化層面;
提供觀者獨立思索的
多樣化參考依據,
以重新面對藝術史的展演。



《游擊女孩的床邊物語:屬於我們的西洋藝術史》
是西洋女性藝術史的入門,
圖文並茂,
將原本嚴肅的史學研究
軟化為趣味十足的視覺語彙。

全書最讓我們感到驚訝的,
則是每一頁都「掛」有一框框的專家言論及引言,
它們就像是室內所吊掛的藝術品,
訴說著屋主的品味;

而這些框圈出來的言論及引言,
則訴說著成就西洋藝術發展的大師(master)品味,
不過,當它們與行文敘述的女性藝術演展並置在一起時,
卻立即揭露了美術史
竟然是如此的尖酸、刻薄與荒謬的事實,
一方面不可思議也不留痕跡地將
男性的人文觀注入在「史」中,
一方面更毫不留情地展露出
將女性及女性藝術家趕盡殺絕的決心:



例如,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認為男女均會生產陰性及陽性更子,
而來自兩方較強壯的陽性精子會製造出男孩,
較弱的陰性精子則會製造出女孩。
如此負面且沒有醫學根據的認知,
讓西方文明之始的古典主義發展完全沒有女性的份,
導致連十八世紀考古學家(溫克爾曼(Johanne Winckelmann))
都以此來引導古典主義的發展,
以美學的觀點來推崇男性裸體,
鄙視女性的身體及其存在,
以女性的軟弱無用來彰顯出男性英勇萬能。



例如,中世紀以來,
聖經亦已明確指示,
男人追隨基督,女人追隨男人,
男人不是出自女人,女人是由男人所締造,
男人不為女人而活,女人卻是為男人而活。
如此偏執的兩性論,
讓織錦和手抄本插畫藝術,
這類好不容易讓女性在修道院
有發展空間的藝術,
被視作是由男性主導設計的;
而一旦女性在創作當中出現了獨立見解和思考時,
又會受到宗教政治毫不留情的壓抑。



例如,文藝復興的詩人塔索(Torquato Tasso)說:
「每個女人都希望成為男人,
就像每一個畸形人希望變美麗,每一個呆子想變聰明。」
為當時「厭惡女性」之心態敲邊鼓,
讓男性認為「婚姻不是為了感情,而是為了嫁妝」,
也「深信女人是創作的破壞者」。
如此的男性自我中心觀(“man” is the major of all things),
使女人「只有嫁給那個強暴了她的男人,才能挽救自己的名譽」,
沒有半點自尊。
但是,仍有多位優秀的女畫家
不接受這種「活埋」的惡劣命運,
如丁多烈托(Jacopo Tintoretto)的女兒
瑪莉亞‧魯巴斯提(Maria Robusti)
在父親的工作室展現了超強能力,
在難產過世後,
則讓丁多烈托失去了完成作品的「秘密武器」;
或如阿特米謝‧簡提列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
在作品中重複「朱迪絲砍下霍拉法爾尼茲的頭」這個歷史主題,
來治療自己被父親的同僚強暴之痛苦經驗。



例如,十八世紀的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認為推理和科學原理都不是女性所擅長的,
她們僅是使用這些發明的人。
如此藐視女性能力的觀點,
使得哈爾斯(Frans Hals)的
女學生朱迪絲(Judith Leyster)的作品
被美術史學家詹姆斯‧拉維爾(James Laver)嘲弄道:
有些女性藝術家模仿哈爾斯的作品,
但大師有力的筆觸卻不是她們所能模仿到,
只要我們去看像是朱迪絲一樣的女性藝術作品,
便可看到出自女性繪畫的弱點。



例如,十九世紀的雷諾瓦(Auguste Renoir)說:
「我認為女性作家、女性律師和女性至人物都是妖怪,
就像是長著五條腿的小牛一樣。
女性當藝術家會讓人覺得滑稽,她們還是去唱歌跳舞得好。」
如此將女設限在娛樂、伺候男性的定位,
讓女性藝術家難以進入專業藝術的領域。
而能夠在歷史留名的如羅沙‧邦賀(Rosa Bonheur)
也要隱藏自己的性別才能出門畫畫。
如瑪麗‧卡賽特(Mary Cassatt)則要用男性研發出的印象派手法
來描繪做家務事和照顧小孩的女性,
才能讓自己的作品得到青睬。
如卡蜜兒‧克勞岱爾(Camille Claudel)
則因塑出男女親愛的雕像,
大膽表露女性的情慾,
以致失去許多委任機會,
而這類的感情表現卻能夠讓羅丹(Auguste Rodin)名利雙收。



再如,二十世紀的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曾鼓勵要主動爭取平等,
而不是被動等待平等的授與。
如此的激勵雖喚起了女性在藝術上的專業信心,
不過行動仍舊要在男性專業完成之後才能開始。
像是羅伯‧德洛內(Robert Delaunay)的妻子
桑尼亞‧特爾克‧德洛內(Sonia Terk Delaunay)
在堅強地扶持丈夫的事業完成,
等他過世之後,才回去經營自己的創作。
如墨西哥大師里維拉(Diego Rivera)的妻子
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在身體病痛中
與感情掙扎中紀錄出屬於自己內心世界,
但也在過世之前才有發表的機會。
再如帕洛克(Jackson Pollock)的妻子
李‧克雷斯納(Lee Krasner)
在「天才」藝術家丈夫的陰影下,
一直無法為自己掌舵,
到變成寡婦之後才得到藝術界的認同。



數十世紀的顛跛後,
女性藝術家仍得在這片
屋漏又連夜逢雨的男性屋簷下,
繼續側身蠕動嗎?。



去年暑假在義大利的威尼斯
遇到我在紐約大學(NYU)就讀時候的指導教授,
安琪拉‧邱吉爾(Angiola R. Churchill),
在聊及近況時她告訴我,
有一日在紐約東村附近
遇著一位戴著猩猩面罩的游擊女孩,
對她說:「對!就是妳!把我們弄進紐約大學去!」
我看到她的眼睛閃出了游擊女孩的光芒,
映出我「心眼」裡有如游魂般的猩猩DNA。
回台灣後,創作之餘,
在校內我積極地訓練「游擊部隊」,
讓我那些即將為人師表的學生們能夠在教育崗位上,
擦亮眼,以「厚而無形,黑而無色」
(李宗吾之「後黑學」修練最高段)
的本色來當個「游擊老師」!
讓我身邊的藝術工作者「頓悟」或「漸悟」到,
原來自己就是「游擊藝女孩」。





記事一:

一九八八年暑假在紐約東村紐約大學附近的
聖馬克書店(St. Mark’s),
我一如往常般手腦並用、
貪婪地翻撫每一本尚有溫度的新書。
《游擊女孩的床邊物語:屬於我們的西洋藝術史》
這時如吸鐵般數次將我的注意力
帶入一它一頁頁文圖並茂的女性藝術史。
在來不及喘氣的情況下讀完它,
感到深沈,感到辛酸……但暢快無比。
在借給吳瑪利看之後,
瑪利向遠流出版社極力推薦,
遠流即刻買下了翻譯版權,
讓這麼一本奇書能夠在台灣繼續發燒,
讓游擊女孩的奇行能夠在台灣繼續廣散。



記事二:

一九九九年在新竹的「ㄅㄆㄇ猴園」
看到一隻與自己同年出生的母猩猩,
坐在石頭上楞楞地看著空中,眼光無神,
因臉上長了個大瘤導致口斜一旁,
口水滴流不止
我的心臟頓時緊縮了起來。
勉自己要在進入如此痴呆情狀前,
做個有用的游擊女孩。



謝鴻均(藝術創作者/國立新竹師院美教系專任教授/私立東海大學美研所兼任教授)



於 06:48 AM 發表

play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rch 17, 2005
<殺人計畫(2003)/導演.瞿友寧>






這兩個女孩子不能算朋友吧
而是覓誤宿主的寄生蟲與無力負荷的幼苗

珍要固定長久的陪伴
晴要比較性的優越
兩人同屬於依賴對方存在來肯定自我的人

導演用了兩個鐘頭的影像
著重刻畫珍心中寂寞與自悲交織的疼痛
用情節事件造成珍期望被他人認同但是事與願違的衝擊
被大量強調的失衡狀態形成的沉悶讓人不舒服
珍屬於兩人中較掙扎的一方
觀眾和珍在這兩個鐘頭裡一起慢慢窒息吶喊
直到晴臉部特寫睜大眼睛狀似無辜的說:
"傳話本那麼重要嗎?有我重要嗎?"
傳話本 那是用來維持心靈交流的象徵啊!

珍看透了晴
繼續下去的兩人是不會達到平衡的一天
但是珍離不開晴
於是選擇了死亡
在死亡前珍給晴的最後留言:
"下次換我去你家吧 不然每次都是你去我家 我怕你會覺得不公平"

最後一幕
晴走到陽台 鏡頭拉長
除了望著遠方的晴
是各自忙碌的人人
晴能不能明白珍自殺的真相?
還是會在未來的時間裡帶著珍死去的憂傷
在燈火闌珊時提出一次又一次的失落以自憐?






於 07:02 PM 發表

play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