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會有些答案,並且深信不疑。等到年齡增長一點,又會自己推翻一些答案。對此,我們歸納是成長的結果。但或許再過一陣子,我們會看到一些反證,似乎又或多或少輔佐了更之前的假設而非之後的結論。到這個地步,我們在反覆驗證中迷惘了,有時就不太管答案是如何,反正能過日子就好。
人生就是這樣。我們都得相信一些答案來確立自己,從而舉步向前,而在眾多人生課題裡最能體現這種哲學的,就是愛情。
最後那段海枯石爛的轟轟烈烈也就是個過往,被包納在眾多個過往記憶裡,他的特別不在於是否正在進行,而是你在自己人生裡標註他的方式。如果能夠繼續進行,那當然是最好的,但凡事心想事成的人生,我目前還沒聽過。那又如何呢? 該走下去的路還是得走,不然你在等誰攙扶你?
我不喜歡說緣份,不喜歡說彼此適合問題,不喜歡說未來的確定性,因為這些說法,都把命運講得很簡單,而命運在愛情裡依然是命運。喜歡談情說愛的人以為他們可以在愛情世界裡規避命運的擺弄,這些人會不斷地以失望收場。
我喜歡努力,喜歡認命但執著,因為這才是自己可控制的。人生不是只有失敗,也不是只有成功,而是失敗成功成功失敗成功失敗失敗失敗失敗成功失敗成功失敗成功,然後最後你就會知道,其實人生既不是失敗也不是成功,只是個起伏的過程而已,沒有定論,沒有結論,就是這樣。
你會在十五六七八歲情竇初開,你會在二十五到三十出頭想辦法結婚,你會在結婚幾年內生小孩,你會在… 這些,都是Bullshit。
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剩下的交給命運,正如同男主角,他重拾自己,繼續未完的理想,然後偶然地,他碰到了另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引領的結局是否成功或失敗,這也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向前了。
這部片並沒有甚麼特別之處,他很樸實地展示一些關於愛情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的東西,以電影欣賞的角度而言,我持中立,但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我確實感覺心痛。痛的原因並非因為現在無法忘懷,而是我還記得那時候經歷過相同事情的時候,我痛得死去活來的樣子,因為我那時候還是個小男孩嘛。而我現在仍這麼地活著,這並不會讓過去這一段成為笑話,也不會讓現在的我變得無情,我沒有忘記對方,我也沒有放棄自己,我收拾我自己,帶著記憶向前。
我第一次聽到Sweet Disposition是在一年多前的這部電影裡,這首歌結合了post rock的浪漫基調,有不錯的延續感跟空間感,讓我得以緬懷一下。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荒廢了好久的部落格,終究還是要義務性地來照顧一下,就像小孩雖然不爭氣,做父母的多少還是會有點旁觀地拍拍肩膀之類的。事實上這幾個月是發生很多事情可以好好記錄的,但由於目前尚屬於晦暗不明的進行式,實在無法做結論式的陳述,再加上情緒都多半落寞地沉澱著,我並不想還在這邊徒添灰色調。
      有睡眠問題已經行之有年,照例是在凌晨反省自己,這是歌名呼應之處,由The Airborne Toxic Event唱的Sometime Around Midnight。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電視上,由於我常常只把電視打開,轉到還可以接受的頻道當背景音樂,所以聽到的時候已經是後半段的部分了,當時眼睛並未盯著螢幕,但腦子卻記住這旋律與氣氛了,畢竟他的風格是對我的味的。第二次則是剛好轉到,所以老老實實地從頭聽到尾,MV拍攝的有趣銜接處,演唱者有點憤世嫉俗的表情與聲調,和那實在不知道怎麼翻譯的團名都記住了。
      這首歌如果硬要找出打動我心的東西,我想是沒有的;他搔到癢的,大概是描寫對於與自己有感覺的女性之間的小小互動而已。旋律的堆疊多半是由吉他與小提琴主導,最高潮的部分,由主唱重複著叫著you just have to see her,的確讓有魂牽夢移經驗的人深有共鳴。歌詞過於饒舌,音階鋪陳的方式也過於抑鬱,但由主唱沙啞的歌喉詮釋,意境仍在。
目前的情況是,仰慕的女性不少,但無一是我所喜的,這種尷尬在將臨而立之際更覺明顯。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衝著因為是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所導演的作品,從蝙蝠俠第一集「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開始,我就對目前這嶄新的蝙蝠俠系列充滿高度期待。Nolan已經從之前的「記憶拼圖」Memento與「頂尖對決」The Prestige這兩部片充分證明他說故事的能力,所以我並不擔心他會將蝙蝠俠拍成跟之前的系列一樣膚淺且令人憎惡(從1989年開始總共五集的舊蝙蝠俠系列,大概就第一集與第二集由Tim Burton導演,Michael Keaton主演的我覺得還不賴(蝙蝠俠本身的黑暗氣氛有抓到,且由傑克尼克遜演的小丑,以及貓女等角色的塑造都有它的深度),最後由喬舒馬克接手導演的第三第四集簡直就像一堆天線寶寶在演戲一樣,爛到一個極致,看到就不舒服)。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是個我完全沒看過同類型的電影,我非常推薦這部作品。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前我沒看過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與黑金企業,但我認為光是衝著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黑金企業絕對有實力角逐最佳影片。而在看完這兩部之後,我確定險路勿近實在遠遠跟不上黑金企業的出色程度。
      黑金企業讓我覺得相當特別的地方有三點,第一點是他的配樂,第二點是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拍攝與說故事的手法,第三點當然就是演技已經跟巔峰時期的艾爾帕西諾不相上下的Daniel Day-Lewis。
      試著把配樂抽掉的話,畫面本身帶動的故事情節其實相當普通而寫實,如果配上一般的管絃樂古典小調的話,大概觀眾的注意力很快就渙散了吧,但令人相當奇怪的是,導演竟然在相當多橋段用像懸疑驚悚片的旋律當作基調,而且那其實有時不能算是音樂,而常常是掐住神經、居高不下的刺耳拉弦,或者有點部落風味、沒什麼特定旋律的古怪打擊樂器。我不得不說,這個作品最讓開門見山、人耳目一新的就是配樂本身。像要被吸入單調鄉野生活的畫面行進方式,與古怪旋律的配樂之間的不協調,簡直就像打了瞳孔擴散劑後,就要馬上玩「看看這兩張圖哪裡有不一樣」的遊戲一樣,有點超現實的錯愕感與緊張感,你會一直預期著即將要發生什麼事,而警戒著下一個鏡頭的突兀。到底導演為何要這樣搭配上畫面與音樂呢?我完全不了解,但這奇怪的安排卻毫無道理地吻合成一部怪異而讓人目不轉睛的作品。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第一次看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是在高一時看的。當時的Clint Eastwood分別在1992年、1993年、1995年這三年推出了三部電影,與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主演的殺無赦Unforgiven,與凱文科斯納搭檔主演的強盜保鏢A Perfect World,與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搭檔主演的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以及,其中第一部成為奧斯卡最大贏家,算是影劇學院向一向不受重視的西部片文化致敬。 
        Clint導演的作品一向不能算是高潮迭起、引人入勝的作品,從他開始執導到現在,他的作品總是冗長而微溫,幾乎每部作品都沒有所謂的高潮;但我想這個結論並不是批評,因為Clint可以算是這類型作品裡面的佼佼者,原因在於他鋪陳的都不是驚世駭俗的事件,不是引人深思的大道理,而是那些常常被人遺忘、忽略、簡化掉的浮光掠影,而它們是普遍確實地存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的。他雖然不是個有才華的導演,但他確實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拍攝成可供回味的小品集,我想這點是值得鼓勵的。
        這三部電影在我心目中被我歸類為Clint成熟期三部曲,並非因為他們的劇情有所連貫,而是因為Clint除了非常典型地自編自導自演以外,他還跨刀為這三部作品製作配樂,強盜保鏢有鄉村音樂的味道,殺無赦有西部牧笛風,麥迪遜之橋則是經典的古典抒情樂。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