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德國大城市,大概首推柏林,同時它也是德國首都。Michael在查完前往柏林的火車費用後,便告訴我:「還是別去柏林好了!若從Lohne車站出發,單程每人118歐元,我想你也不希望光搭車就花了一大筆錢。」

原本期待許久,他真是澆了我ㄧ頭冷水,我與媽媽、Jessi和Michael的一位阿姨討論與求助,Michael的阿姨竟幫我們找到一輛貨車週二要載貨到柏林,我們可以搭便車,簡單的貼點油資即可。
我們下午四點左右來到貨車司機家,三人擠在貨車的座位上實在不舒服,我們在貨車上窩了三小時,在休息站停歇,加油、吃點心,我走下車時,身體有種要支解的感覺,緊繃過久的突然放鬆造成的不舒適感。我點了杯咖啡,吃了個甜甜圈,身體才稍微舒服一些。

又過了快兩小時的舟車勞頓,我們終於到柏林了!



↑我們夜宿在Michael的另一位阿姨家,他們現在正全家在瑞典度假。Michael睡主臥室,我睡在她的兩個孩子的房間。我瞥見孩子的書桌上有張世界地圖,便看到地圖上的台灣處標示"Rep. China",其實這種標示我毫無意見,只是覺得應該得標(加)註"Taiwan"吧,我猜想大概是好久以前印的,但又瞧見地圖標示是去年(2006)才印製的,看了實在令人失望。





↑第二天上午,我們先到柏林車站買回程車票。透明網狀玻璃構成的拱型車站,數十個月台非常壯觀。





↑我們先走訪了布蘭登堡大門﹙Brandenburger Tor﹚,二次大戰後,柏林分裂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東柏林由蘇聯佔領,西柏林由美國、英國和法國佔領。布蘭登堡門屬於東柏林管轄。不過最初建造的目的是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門頂是勝利女神的雕像。布蘭登堡門的興衰史見證了德意志民族的興衰史。從歷史意義上說,這座門堪稱是「德意志第一門」和「德國凱旋門」。(整理自維基百科




↑會走路的小綠人是台灣人發明的,不過,小綠人與小紅人的原創者是東德的道路心理學家Karl Peglau在1961年設計的,所以德文有個字叫「交通號誌上的小人(Ampelmännchen)」。不過,Peglau曾擔心,小人頭上戴的禮帽會被指有小資產階級色彩,而不獲通過。還好東德當局沒把小人的帽子摘下來,戴帽小人就一直陪伴行人到現在。東西德統一後,曾有人提議統一東西德的交通燈圖案,但在反對聲之下,這個小人還是保留下來。(整理自維基百科奇摩知識



↑這裡是德國的國會大廈,位於布蘭登堡大門旁不遠處,前面這排黑色塊狀物是紀念96位遭納粹黨殺死的國會議員。







↑波茨坦廣場(Potsdamer Platz)曾是整個歐洲最繁忙的交通中心之一,在這裡還可以看到一部分柏林圍牆的遺跡。






↑波茨坦廣場上最令人注目的新建築,不外乎是2000才完工的Sony Center,結合購物、電影院以及Sony的辦公室。一旁的高樓,掛著紅色[DB]標誌的是德國鐵路的主公司。




↑S-Bahn(都市鐵路)的標誌,這應該是波次坦廣場站的歷史站牌。




↑這好像是德國一種剖流行的香腸吃法。香腸上灑咖哩粉(curry),最上層鋪上洋蔥。一旁的薯條加美乃滋才過癮。不過美乃滋與洋蔥都是另外加價的。


待續To Be Continued.....

更多照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ncerex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