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期待的美國奧運男籃代表隊終於在美國時間 7/25 於 Las Vegas亮相。雖然在選拔時因為人員變動的關係降低了禁區的高度,並且在和靶子隊練習時傷了大將 Lebron James,不過美國隊依然摧枯拉朽似地以 120:65 大勝不久前在奧運男籃資格賽遭到淘汰的加拿大隊。
這次的美國代表隊和過去一樣,強調以體能優勢在防守上壓迫對手,並在製造失誤或掌握籃板後發動快攻或早期進攻,發揮 NBA 球員的體能和個人進攻技巧。不過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美國隊的選拔不再像過去一樣是以選夢幻隊的心態或到處拜託明星球員來打。今年這隻美國隊的選訓過程比過去更有組織,是一個以建構一隻球隊的心態下的結果,因此球員特性上的配合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除此之外,美國隊這次也加強了球員的心理教育,同時在去年的美洲區資格賽選入兩位老大哥︰Kobe Bryant 和 Jason Kidd。前者的加入確立了美國隊以防守為主的基調,後者則加強了攻守轉換時的控制和年輕球員的教育。
 
回到這場對加拿大的熱身賽,美國隊算是打出了他們想要的風格,就是不間斷的高壓迫防守和快速得分,整場比賽打半場進攻的機會實在少見,即便有也是以持球擋切或個人單打加上兩到三人的配合為主,半場進攻的走位多半是以拉開空間製造擋切或單打的機會。這次美國隊的宣傳影片 ”Road to Redemption” 中,總教練 Mike Krzyzewski 在練習時對 Lebron James 說 ”You can break off any kind of action when you see something there, okay? We’ll give you enough space to drive.”,這段話大概就解釋了美國隊的半場進攻概念。另外我們也可以從下面這個比賽片段看出一些端倪
 

 
Bosh 和 Melo 分別在弧頂和底線替 Paul 和 DWill 設掩護讓他們從球的遠邊往發球的邊線切,Kobe 發完球後就往球場另一邊走位,和DWill分別在兩翼接應,這樣就替 Paul 拉開中路的空間,就地和 Bosh 打持球擋切。
 
理論來說,美國隊的壓迫防守加上快速進攻算非常適合他們的打法,尤其美國隊歷來在賽事開打前的準備時間總是比別人短,因此這種作戰方式也有利於他們在短時間內作好比賽準備,但不可避免的就是半場進攻會是相對較弱的部份。這次美國隊的組成較往年更為務實,因此應該能比過去發揮防守和快攻的優勢,同時半場進攻的劣勢也不會那麼明顯。不過現在也只打了一場熱身賽,除了對手的水準離國際籃球列強有些差距外,主將 Lebron James 的缺陣也讓我們還看不出目前美國隊的狀況到底如何。接下來美國還有兩場熱身賽要打,我覺得有幾點倒是可以注意一下
 
1.      由 Kobe Bryant 領銜的壓迫性防守可以發揮到什麼程度?去年的美洲區資格賽和對加拿大的熱身賽,光靠這招就足以擺平對手,但是遇上同樣有奧運參賽資格的對手呢?
 
2.      Howard 能否在積極防守和控制犯規達到良好的平衡,替補的 Bosh、Boozer 甚至是要客串大前鋒的 Melo 和 Lebron 在 Howard 下場時能否控制防守籃板,讓美國隊的快速進攻能夠發揮。
 
3.      當遇上實力較強的對手而要多打半場進攻時,Paul 和 DWill 能否有出色的表現?畢竟 Kidd 比較缺乏個人進攻能力和意願,打半場進攻時他往往會把主導權交給其他球員,這時 Paul 和 DWill 的功用就有可能凸顯出來,同時從板凳上來的兩人有很大的機會遇到對手的替補球員,能不能把握這段時間替美國隊多搶些分數也許到複賽之後會是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per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