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請設分類,標題也要以[]分類以利查詢唷
相簿裡面已經有一些電影海報了,如果你有珍藏的電影海報,歡迎提供
大家快來推薦好片吧!看電影沒事沒事看電影~
鏘鏘鏘鏘
下週影片〈2046〉由美麗的蕭義玲老師贊助片源
大家掌聲給它催下去

truffa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天看完電影和伊甄有著共同的感覺,這部片超像是紀錄片!同樣習慣沉默,金基德的片子相較下是豐富很多了!

而北野武的風格就平實多,後勁卻相當持久。
  
  
  
  

truffa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密集的看了這部影片三次,對於電影本身難解與能解的課題,暫時沒有進一步的想法了(沒辦法~大家實在是太優秀

了~那天的討論使得許多疑惑大開!),然而對於影片的句點:「力與美的的極限緊繃成弓弦,我願以此度終生」

(意思大致,大家有默契就好)倒是引發了我一連串的後續思考。

  慾望的追求是藝術成就的開始,無論是希冀以上帝之姿創造一樣事物的面貌,或是宣洩與探索非經思辯與實驗不

可到達的議題,皆是源自於慾望的驅策,自我世界的破裂。

  但有另一種藝術完成的形式是這樣的:兒童的嬉戲間毫無顧忌的揮灑出內在的靈感,以及寫作不墜的村上春樹所

說的:那些作品總是不由自主的跑了出來。藉由身體與心靈的自發,加上高度意志力的集中,藝術就這麼無心差柳柳

成蔭的呼之欲出。

  但這過程是需要高度了累積,以及不斷的純粹化,不是嗎?不斷的精揀,取捨,對自己負責(聆聽並相信內在的

聲音);身體是緣,事發是因,藝術為果,晃蕩於其中交融的,是個人的意志。我們能操作的,是兩個極端間的拉

扯,維持的平衡~這讓我想到弓和弦。

  我們一直在討論,如果女孩就這樣走了,老人被捆在船尾的繩索拖入海中,那結局是不是一種美?

  仔細的想想,的確是,單就藝術的捨去與精煉性,在割捨與目標不一致的部分,奮力的起航,有儀式,有死亡,

理當也可以在下一個階段重生,這也是一個圓,忽略掉過去的,接近自我人格的完成。

  但金基德最後處理的部分所造成的大圓滿,卻是藝術的昇華,進入了另一種層次,非但成就了個人的圓滿,亦成

就了眾人的圓滿。這樣的圓滿或許就個人而言,不是預期所想的圓滿,但這是否就是「殘缺的完美?」突然意識到。

  劇情走向最後,三個人的牽制關係,看似老人得執著拖累了少年和少女的幸福追求,但我同意學長說的,那是一

種祝福。若無這個機會犧牲(說是奉獻比較恰當)女孩長期受到老人的照顧,以及打破樂園的少年將揹負著類似

「債」的良心壓力,(說是老人的詛咒也可以)兩個人的圓滿,造成了大環境的不圓滿,那無疑亦是將自己陷入了另

一個類似船的孤島。


       因此琴弦的拉扯如同猜火車的兩難,不曉得該選擇哪邊才能到達安全的彼岸;但我們發覺,無論是被火車撞死,

亦或是安然的站在鐵軌上,都是一種完成,只要它的立足點與意義得以活化虛無,延長下去,做什麼選擇都不是沒有

意義的。

 

truffa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習慣在紙上書寫,再打成電子稿,於是拖了很久~~敬請見諒囉!

我的心得是屬於個人碎碎唸式的:


或許是從未嚐到真正痛苦滋味是如何

對於片中人物們不斷的隱遁至毒癮的原因感到相當的好奇

除了一位歷史所的學長提供的「氣候決定論」,

(天氣不常放晴的國家,人的思想會比較悲觀)

還有被英國統治的蘇格蘭國家青年對於自身民族認同的問題

等外境因素

對於人性的耽溺──「癮」這件事,最近做了點小小的思索。

 

  每個禮拜上完體育課,總是特別容易嘴饞。理智一再的說服自己,再過幾個小時就吃晚餐了,可是偏偏就是要跑

到青旺旁邊買一份拔酥地瓜,這個叫作「癮」,克制不住的慾妄。

  壓力一來的時候,明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需要好好的去面對,但是習慣性的,埋頭睡個一大覺,翹課,死賴在

夜店裡混到天亮;日復一日的裹足不前無法進歩,就是一種「毒」,無論理由有多麼的光明正大。

  甚或目前的生活,比如說盲目的跟著潮流選擇考研所或其他重大的人生計劃,或是其他為了預防被冠上「無所事

事」這項罪名的任何追求,就算表面上看起來很勤奮、積極,其實也是一種毒,不是嗎?

   一次又一次的,主角躲進了毒品的世界,受到了毒品的摧殘,醒來後永遠是比原先更破碎的現實,夢境的碎裂;

而在他戒毒後,到了英國成為社會精英份子的主角,也同樣做出了許多傷害人的舉動。

  同樣是傷害人的舉動,厭厭一息的吸 毒者的傷害被視作是無法克服心智加害到他人身上的毒,而進入社會後,不

顧道義與人性的作出傷害人的行為,只因為不那麼直接,所以經常被合理化,作為保護自 己的藉口。我們或許在聽到

「這都是毒品害的」這樣的藉口從吸毒者的口中說出時,會作出譴責的反應;但聽到「這都是因為必須生存下去」,

「沒辦法,因為不照 著這樣的規則走,你會活不下去」,這樣的理由,是否常常沉默了?

    我想,這就是導演處理這個議題高明的地方:他企圖模糊吸毒的不正當性,對比出另一種價值觀的可怕;我們是否

也沉迷在其中不自知呢?

  短短的人生中,也著實曾經歷了一些 關卡的抉擇;慢慢可以體會到,無論作哪種選擇,結局都不會完美。非得選

擇不可的時候,會選擇哪邊呢?而雖說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但若它也被拿來當作不選擇 的理由,那不也是一種逃

避,一種耽溺的途徑?久而久之,在提不起自我的搖擺不定中,我們的一生也像在毒海中浮沉般,昏昏沉沉。

  或許我的觀點是嚴厲了些,現在也沒 有做到完全不逃避問題的能耐,但只要還可以做一個自由選擇的人,我

還是要求自己站在鐵軌上的那一刻,是堅定的相信,自己絕對不要後悔在這邊,以及面對 接下來越來越極端的兩難抉

擇。然而相信生命也不全然是一條弦緊繃到底,偶爾放任自己與世界像個毒癮者般的快活游走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也

需要包容別人在無從 選擇的時後,總會有以逃避與耽溺來面對兩難的情況~反正最怎麼消極也不過「無論選擇什麼,

最後一樣會有不完美」「有的選擇本身就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或 許對於像我這種窮愛緊張的人,這樣的理由也會

是一種積極的助力吧?!






truffa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電影變得比較直覺地使用傳播系的角度來看。
第三次重看情弓,焦點變成在導演的攝影手法...。

---------------------------------------------- 

本片是韓國導演金基德的作品,整部片的場景集中在海上的兩艘船上,男女主角的溝通也極少是以語言交談,導演藉由眼神、動作來交代他們之間的互動,這幾個點是我覺得很特殊的,以下試由三段式結構來分析此部電影。

 

我認為本片可以粗略地從兩個轉折點來切成三段,第一是年輕人的出現,第二是女孩把小船調頭回到大船找老人。

 

佈局:

 

女孩跟老人生活在海上的大船,以經營海釣及幫人算命維生,影片ㄧ開始先藉由釣客的談話告訴觀眾,女孩是老人幾年前撿回來的,並且老人打算在女孩十七歲那天跟她結婚。此時女孩與老人的相處模式猶如是在超越時間、空間的樂園,女孩對任何事物都是天真單純的微笑,老人會幫女孩準備早餐、從岸上帶回日用品、甚至幫她洗澡。兩人的溝通不需要語言,相互信任。老人是以女孩的性命為占卜的重要ㄧ環,女孩在海上盪鞦韆,老人拉著弓射向她後面的佛像,在這個神聖的儀式當中他們是「共命」的,完全信任對方,把自己交付給對方。 

抗衡:

然而,生命季節的流轉變動不可抗拒抵擋,船上來了一位年輕的釣客,在少女的心上留下痕跡,觸發了少女青春生命情愫的躍動。年輕人第二次上船的時候,少女第一次露齒微笑,是一個轉折點。年輕人的出現讓老人與少女原本看似穩定堅固的關係有了轉變。老人想要與少女結婚、少女想要跟年輕人接近、年輕人想要拯救少女離開,三者的拉拒便產生了。老人丟掉年輕人給少女的MP3…甚至要用箭射少年,少女開始對老人的觸碰反感,不願意讓老人幫她洗澡、與老人賭氣。這是中年危機與青春的萌動兩者的拉扯。年輕人開小船載走了少女,但老人在將小船繩索的ㄧ端套頭企圖自盡,少女與老人像是心有靈犀,她趕緊砍斷船上的繩索,又回到了大船。 

結局:

抗衡在少女回到船上與老人擁抱的時候結束,他們決定舉行婚禮。我認為,女孩在重新回來的時候他跟老人的關係已經轉變,原本女孩ㄧ直是受著老人的照顧,但這裡女孩是以母者的姿態,看見了老人的懦弱與情感,能夠去包容他,並接受他結婚的願望。年輕人在旁看著ㄧ切的進行,他也在學習接受事情的多面性,從近乎狂傲地要帶女孩出走,到接受女孩與老人特殊的情感。生命並不是非A即B,生命的複雜不只要理性與正義來處理,同時需要更大的諒解、接受跟包容。結婚儀式過後,老人射出最後一支箭,跳向海中。女孩則在小船上經歷了性的儀式,老人射出的弓從天上射在女孩的胯間,女孩的初經來潮,這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門檻儀式。年輕人最後帶走了女孩,引擎毀壞的大船緩緩跟隨ㄧ段,之後直直地下沉,女孩揮手道別。三個人在故事中各自有了完成。

truffa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