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的時候忽然想起中秋要到了,就動了想做蛋黃酥的念頭。說來也奇怪,我並不愛吃蛋黃,蛋黃酥也不算是我特別喜愛的點心,卻總是心心念念著,特別是每做完一種西式糕點,腦中就會響起「下次該來做個中式蛋黃酥」的聲音。其實高中家政烹飪課有一次主題是做蛋黃酥、咖哩餃等酥皮點心,我很清晰地記得老師在黑板上講解蛋黃酥酥皮的作法,自己當下「恍然大悟」,並有種躍躍欲試的心情,但我對在烹飪教室實地操作竟一點印象也沒留下,不知道是因為我們這組被分到做咖哩餃,還是因為請公假錯過了。也許當時的期待留存到今日,就成為廚娘的某種執念,所以看著滿滿一盤熱騰騰、圓滾滾、油亮金燦的蛋黃酥,有種「大功告成,親個嘴兒」的滿足歡樂感,很高興能用這樣的心情,度過這個圓滿團聚的節日。(雖然蛋黃酥兩個星期前就吃光光啦!)


以下是廣為流傳,成功率及好評度極高的高中家政課蛋黃酥食譜,可做32個:

[材料]
油皮:
中筋麵粉 300g  
豬油 1/2杯       
鹽 1/2小匙
糖 2大匙
水 2/3杯

油酥:
低筋麵粉 240g
豬油 2/3杯

內餡:
豆沙 750g
生鹹蛋黃 15個

蛋黃液:
蛋黃 4個
芝麻 3~4大匙

[作法]
內餡:
1.烤箱以350F/175C預熱。
2.鹹蛋黃洗淨切半(可以用棉線切),排放於烤盤上,灑上一些米酒,烤5-10分鐘,取出放涼。
3.豆沙分成32份,每份包入半顆蛋黃搓圓。

油皮:
1.糖、鹽溶於水中
2.用筷子把麵粉和豬油拌勻,加入溶有糖鹽的水。
3.麵團蓋上沾濕的紙巾或毛巾,醒半小時,分成32份,搓圓。

油酥:
1.用橡皮刀將麵粉、豬油拌成鬆散的麵糰,分成32份。

製作酥皮:
1.取一份油皮壓扁略桿開成圓形,包入一份油酥。
2.封口向上稍微壓扁,桿成橢圓型。
3.將橢圓型捲起成圓柱,將圓柱轉九十度(即螺紋朝向自己),壓扁後縱向桿成長條,再捲起一次。
4.把圓柱立起(即螺紋朝上),壓扁,再桿成直徑約八公分的圓型(外緣薄中間厚最理想),完成一張酥皮。

組合外皮內餡及最後烘烤:
1.烤箱350F/175C預熱。
2.取酥皮一張,包入內餡,封口捏緊(注意不要堆厚厚一團)朝下放在抹油的烤盤上。
3.所有材料都包完之後放進烤箱20分鐘,期間每隔5分鐘取出刷上蛋黃汁,共刷三次,最後一次灑上芝麻,再烤5分鐘就完成了。

[碎念]
1.麵粉我都用all purpose,豬油因為買不到,也為了健康,就改用植物性shortening(酥油)。
2.生鹹蛋、紅豆沙這裡的大華超市有賣,品質ok,只是鹹蛋價錢很貴,加上我不愛吃,所以只買了五個,做了10個「真正」的蛋黃酥,其他都是豆沙酥...沒有蛋黃的蛋黃酥真是太美味了...XD

大家中秋節快樂!^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iting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