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月《職業棒球》雜誌的標題是「七、十凌人」,意思是今年中華職棒將可能誕生七位十勝級本土投手,分別是目前15勝的吳偲佑(LaNew)、林恩宇(誠泰)、12勝的陽建福(興農)、11勝的潘威倫(統一)、曾兆豪(中信)、10勝的蔡英峰(LaNew),還有就是目前9勝還差1勝的張賢智(誠泰)。這對於一直以外籍投手擔任主要投球責任的台灣職棒來講是非常稀有的,以往最多的幾年都只有五位十勝級本土投手,更何況今年已經有六位了,算是突破歷年紀錄。
  不過本期的雜誌似乎都只有在提所謂的巨投資格、巨投時代,十勝級投手代表的意義,新時代投手輩出,或是本土球員對球隊帶來的貢獻等等。似乎都沒有討論到,為什麼今年會有這麼多本土投手達到十勝?難道今年本土投手真的人才輩出?為什麼往年沒有?個人認為這不是今年的特殊怪異現象,雖然從數據上很難看出,但是我認為明年也會有這樣本土十勝投手的狀況持續。
 
  我們來逐一討論這些選手的狀況。吳偲佑今年先發20次,去年也有先發16次。林恩宇去年先發次數21次,今年則有24次。潘威倫去年先發24次,今年目前21次。這幾位選手是跟去年狀況差不多的,林恩宇、潘威倫去年也都有十勝以上,而吳偲佑去年沒十勝,今年戰績提升顯然是因為球隊打擊提升的關係。曾兆豪去年先發12次,今年球季還沒結束就先發了21次。陽建福去年先發3次,今年則是21次。至於張賢智是新人,先發19次,他頂替的位置是原本林英傑的先發位置,林英傑去年先發29次。蔡英峰也是新人,但沒有明顯替代的選手,無資料。
  從這些個人的紀錄我們查不到什麼資料,我們來看團體的資料。LaNew熊目前已賽85場,本土投手先發47場;興農牛目前已賽84場,本土投手先發24場;統一獅目前已賽88場,本土投手先發48場;誠泰Cobras目前已賽86場,本土投手先發70場;中信鯨目前已賽86場,本土投手先發58場;兄弟象目前已賽85場,本土投手先發41場。發現除了興農之外,其他隊伍對於本土投手先發的使用率都大約在一半左右,誠泰更幾乎是高達81%由本土投手先發。而各隊將近一半的比率如此之高,這是往年沒有看到過的。
  歸咎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今年改採全面四連戰的原因,由於每週都必須排出四名先發投手,因此就算你把先發投手的名額都給了三名外籍選手,你好歹還要排一個本土先發出來。而且如果你其中一個外籍投手是終結者,那就至少要排兩個本土先發了,更別說你如果請外籍野手就更需要本土投手了。在四連戰的情況下,各隊為了應付密集的賽程,不得不多讓本土投手先發或上場,也因此在勝投的累積上會變的相當快。以往可能一個本土先發都用不上,如今非得排兩個左右的本土先發不可。
  因此,與其說是本土球員時代來臨,還不如說是這種賽制安排讓本土球員得以出頭天。雖然密集的賽程對於各隊來說頗具壓力,但是卻也讓更多本土投手能夠有出場機會,甚至刺激到板凳跟先發之間的調動。此種賽制的調整,個人是認為有必要的,雖然外籍投手的使用是可以增加比賽的精采度,但是培植本土球員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之前中華職棒曾經縮編過洋將限制到兩人,當時也因此誕生了幾位新的本土十勝投手,這些都可以看出,限制與規則的調整,將有助於本土球員的上場。
 
  不過有趣的一點是,這七位投手都是年輕的新投手,其中打職棒最久的是潘威倫、陽建福的四年,三年的是吳偲佑、曾兆豪,兩年的是林恩宇,而剩下的蔡英峰跟張賢智都是今年才第一年加入的新人。沒有一位是超過五年以上的資深投手,事實上超過五年又在六隊先發輪值表上的投手,應該也只有高建三(中信)、曹竣崵(統一),其餘的不是一個月先發不到一次(例如楊騏嘉,吳俊億),不然就是變成中繼後援,解約或當教練的更不在少數。
  這並不是代表資深投手就已經廢掉,而是教練團過於喜歡使用年輕選手的問題,年輕選手好用又耐操,而且體力充沛續航力久。也因此經常出現因為出賽過於頻繁,導致一兩年就報廢的投手,例如朱尉銘、王國進、蔡仲南、陳揚凱、吳俊良等等。雖然這些投手之所以日後因傷所苦,實力大不如前,是不是真的因為被教練操壞而導致,還有很多爭議,但是職棒教練喜新厭舊的狀況可以說是相當嚴重。最後這些當年的王牌先發,可能就會像謝承勳、王勁力一樣變成中繼或後援的角色,再過沒幾年,就轉任教練了。
  當然這是一些本土投手的悲哀,不過多半是因為沒有舞台的關係,如果像這樣子持續下去每週四連戰的話,相信教練團不會無故把一些選手降到中繼或後援。此外,如果再加上二軍的調整,很多陷入低潮或是因比賽受傷的選手,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調整自己,也能夠把一軍的先發資格搶回來。總之,多給本土球員機會,當然本土球員的勝投就會源源不絕。

(本文另外發表於個人的MSN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城之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