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拉斯加之死                                                         
Into the Wild

作者/ 強 克拉庫爾
翻譯/ 莊安祺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199801
裝訂/ 平裝
定價/新台幣280元

    高中時看過的書,在當時對未來還充滿天真幻想的我,深受書中"亞歷山大超級游民"的行徑而感動。十多年後再讀此書,沒想到當年對離開人世、邁入曠野的崇拜和憧憬,並沒有因為年歲漸長而變質,那樣的天真想望依然在我心中,沒有改變。

    一個才二十二歲,剛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拋開了親情、友情及幾乎所有的財物,僅帶著一包白米、一柄步槍,就隻身進入荒無人煙的阿拉斯加,去探索那塊無人的白色領域,追尋他心靈的原鄉。他完全不靠他人的幫助,在阿拉斯加獨自生活了四個月之久,直到他因誤食有毒種子以及飢餓而喪命。當他的屍體在廢棄的巴士中被發現時,已經和他的離世相差了兩個多禮拜,而當地警查也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才找出他的身分。其後,他的故事被刊登在知名的雜誌『戶外(Outside)』裡,引起社會一陣譁然。

    記得我曾向一個朋友講過這個故事,當他聽到書中的主角-克里斯最終因此而喪命時,立刻就說:「這證明人不能離開他的親朋好友,去做這麼奇怪的事」。我聽了有些失望,因為這樣的說法直接抹煞了克里斯追求夢想的正當性,也敲了下我崇拜這種夢想的念頭,即使我明顯的知道這樣的解讀太直觀、太欠思考了。或許一般人總以"生死"當作論就的基礎,這讓事情的評判簡單地多,人都死了,難道還去認同他的作為嗎?

    事實上,當克里斯的死,被刊登在『戶外』時,多數的讀者都對克里斯的行徑感到不以為然,認為他"自大"、"無知"、"準備不足",因而喪命,在開放先進的美國尚且如此,更遑論我的周遭了。當然,克里斯作為的對錯是見仁見智的,他的做法的確太極端,恐怕也沒有多少人能完全認可他的思想和行為,不過,他勇於追求自己所想的浪漫情懷,卻十分地感動著我,且絲毫不因時間的流逝而改變。

    克里斯有明顯的社會適應不良傾向,他認為人與人之間難有真誠無瑕的關係,因此他一直努力地想離開人群、離開親人朋友。他那再婚卻隱瞞多年不願說明的父親,甚至被他認為是道德上的瑕疵,因而成了他心中難以抹去的陰影。他認為財富是罪惡的,無法忍受自己過著富裕的生活,街頭卻有那麼多挨餓受凍的遊民,於是他唸書時常花光身上的錢去買麵包,再分送給街頭無家可歸的人們。他的道德感極高,卻總是在現實世界中受挫,然而終於他在梭羅、托爾斯泰、捷克倫敦的書中找到了他所認同的世界,一個遠離人群、獨善其身、自我探索、與大自然合一的神聖境界,於是他放棄了一切,勇敢地去追尋,即使他是這麼地年輕,也毫不害怕。

    以克里斯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恐怕世界是極端庸俗而不堪的吧!然而在這個時時有人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時代,又有誰能質疑克里斯的理想主義是極端而不切實際的呢?我也相信,每個人都有感到人際複雜、充滿猜忌欺瞞的時候,也都有想走向野外,感受人與自然融合的真和美的時候,只是多數人都習慣而麻痺了,或為生存而不得不成為那猜忌欺瞞的一份子,而因此聽到克里斯的故事,就直覺得認為他是無知不可取的,只因若是不小心觸動了心中最深處的想望,就會威脅到建立多年、在人際複雜中生存的信念,因此都選擇忽略、遺忘。

    而像克里斯這樣的"怪人",就只能出現在報章雜誌中,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聊天的話題而已。可惜的是他對生命的體驗和感動,便隨著他的死亡,而消失在阿拉斯加漫無邊際的曠野之中,會去體會欣賞的人,只有很少、很少。

P.S. 今天(2007/7/22)竟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再版了,封面變了,內頁多了一張克里斯在巴士前微笑的照片。相隔近十年,書商還把這本書再版一次,是表示人們想走出僵化生活進入自然的想望,一直都沒有改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