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民以食為天,久住台北,常認為台灣最好吃的食物在台北,在競爭激烈的環境,好吃才可以存活。但每個地方都有代表性美食,我的故鄉桃園市新屋區是客家美食的知名景點,新屋鵝肉更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只要回新屋,品嚐「新屋鵝肉」是必要選項。
- Apr 05 Sat 2025 21:29
清明祭祖瑣憶(二)巧遇才子畫家范姜明華(2025.4.4)
- Apr 05 Sat 2025 14:08
台北市葉姓宗親會四月初九會淡水河遊河趣隨筆(2025.4.4)
- Apr 05 Sat 2025 10:08
清明祭祖瑣憶(一)(2025.4.4)
- Apr 01 Tue 2025 22:15
與時俱進的葉五美公清明祭祖(2025.4.4) 葉倫會
- Mar 31 Mon 2025 09:55
參加台北陽明扶輪社第48周年授證紀念晚會隨筆(2025.3.29)
張秋珍社長(2023~2024)邀請我到社演講,該社有兩位葉姓社友,分別是葉政彥(1942~)和葉詩鑑(1949~)前社長。葉政彥世居台北市牛埔,畢業於台大商學系;葉詩鑑是殷實的貿易商。或許是木本水源的本家,常常承受葉詩鑑大哥厚愛,照顧有加。
- Mar 27 Thu 2025 18:34
林口圖書館志工參訪大稻埕導覽隨筆(2025.3.27)(1,779)
奉林口圖書館陳芷葳小姐指示,為該館志工參訪大稻埕用台語導覽,就一個街頭散步者而言,讓平日在圖書館埋首服務社區居民的志工看到大稻埕的真面目是首要目標,我們討論好動線,認真準備沿線資料,透過導覽,讓大家看到先民在迪化街和貴德街努力打拚的過程和成果。
- Mar 25 Tue 2025 17:01
台北長慶廟、紀州庵、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公益史蹟巡禮導覽隨筆(2025.3.25)(1,778)
長慶廟是晉江街的土地公廟,位於古亭莊舊址,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紀州庵早年是日本人經營的遊廊,台灣光復後住在該地的名人有寫家變聞名的王文興教授,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後,被經營為文化森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位於新店溪畔,最近離任的客委會周主委提供的重要政蹟,其中有一項是參觀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遊客多了百分之60%。開放活動訊息後,報名踴躍,很快宣布額滿,雖然還有人要求報名,只好說聲對不起,下次請早。
- Mar 23 Sun 2025 22:17
台北城東扶輪社第1534次例會參訪大龍峒導覽隨筆(2025.3.23)(1,777)(扶301)
大龍峒和大稻埕的先民以泉州府同安人居多。大龍峒早在清朝嘉慶年間就有保安宮、四十四崁,商業活動頗為興盛,大稻埕開街於1853年,晚於大龍峒,知名的陳悅記家族在大龍峒書香傳家,有三步一秀,五步一舉的稱號。
- Mar 21 Fri 2025 21:59
淡水河看烏魚齊飛遊河趣第十七次導覽隨筆(2025.3.21)(1,776)
早年家住牯嶺街旁,愛讀閒書的我,常從牯嶺街街頭散步到街尾,在牯嶺街舊書攤尋找舊書,閱讀舊書後,看似平常的整理,出乎意料的獲得長官青睞,指示我負責籌備海關博物館和編撰中華民國海關簡史,甚至代表我國到歐洲出席世界海關博物館年會。純是休閒期間的喜好,陰錯陽差的讓我成為台北街頭散步的一景。我的想法簡單:有人認識很好,沒有人看見又有何妨?
- Mar 20 Thu 2025 18:38
楊三郎美術館聞見錄(202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