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Johnason;技術指導:artang

倒棒,大概是所有接觸棒球的朋友們最常聽到的一個打擊的錯誤表現。但是倒底什麼是倒棒呢?又或什麼原因造成倒棒?大概很少有人能夠精確的說出來。因此以下將會針對上面兩點進行討論。

首先,我們必須先瞭解一個正常揮棒的軌跡倒底長的怎樣。一般來說,打者在揮棒的啟動位置時,雙手是在肩膀的高度,而投手丟球進來的高度則在腰帶以下。因此,一個正常的揮棒過程是:先下壓,在擊球點之前平行或是稍微上揚。最後在收尾動作時,雙手又回到了肩膀的高度。而在整個揮棒過程中,棒桶(barrel)所行經的軌跡,就是所謂的揮棒路徑,一個漂亮正確的揮棒路徑的大概長相如同下面林智勝的揮棒:

由圖可見林智勝的揮棒,雖然不是所謂的「最短路徑」(直線),但是他的揮棒因為左手(lead arm)並沒有過早的伸直,所以整個揮棒過程還是相當的緊湊,並沒有造成「過長的路徑」(倒棒)。

 

註一:但是這裡筆者要強調一點,有人常把uppercut誤解成「倒棒」。事實上,uppercut是指打者在揮棒時,下棒的過程稍微over了上面的路程:也就是打者下棒時過了球進來的水平線,然後才往上拉擊:以林智勝的圖六來說,如果當時他的棒桶稍微更下去一點才往上揮擊,形成一個如同NIKE標誌的揮棒軌跡。

 

那什麼是「過長的路徑」呢?可以由下面的洪一中的揮棒看出一個端倪:

洪一中的揮棒從圖可以看到,他的左手根本打開始就是伸直的,這樣子進行揮棒時,自然就像是拿圓規畫圖一樣,整個揮棒的路徑會在身後畫出一個大大的圈,造成過長的路徑。這個路徑就是所謂的倒棒。也因此,我們可以說,倒棒其實就是一個「過長」的揮棒軌跡的描述,而且這個過長的揮棒軌跡主要發生在身後。

那倒底為什麼會造成過長的揮棒軌跡呢?看到筆者上面的敘述,相信大家都可能想到:是因為打者的左手(lead arm)過早伸直的關係。但是打者為什麼左手會過早伸直呢?

這肇因於打者的右手(top hand)並沒有出足夠的力量協助左手將球棒啟動。這裡筆者以拉重物來做個比喻。我們在拉一個很重的東西時,必然是先伸直手才能拉動東西,就彷彿是我們用左手拉動棒子一樣,若是只靠著左手啟動棒子,自然會造成左手過早就伸直。那要怎麼樣避免這種缺點呢?就必須靠右手推動棒子(所謂的backside push)。

 

註二:這裡可能會有人認為奇怪,為啥職業打者的左手竟然沒有辦法拉動一個只有八百來公克的球棒,但是請記住,揮棒的啟動是千分之一秒的瞬間爆發的運動,對打者來說,就彷彿在拉動數十公斤的重物。

 

但是為什麼就算知道這個原因,我們台灣的打者卻不容易做到這一點呢?難道是因為台灣人有天生top hand沒力的基因嗎?這著實也困擾了筆者一陣子,想不出真正的原因。

筆者因為這段日子以來都在澳洲跟澳洲人打球,才發現自己的揮棒動作中的一個亞洲人認為是優點的動作,竟然被隊上的教練刮的很慘(同隊一個打過Koshiyen的日本人也是)那就是「把右手肘(右打者)貼近身體」的動作。也就是筆者也被自己「固有」的想法所侷限住了,無法跳脫舊有的思維。

筆者的教練認為:手肘太近身體(elbow too low),會導致打者揮棒難以運用到右手的力量,進而導致揮棒軌跡過大、球棒控制降低。因此應該要讓elbow保持與肩膀同高,才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指導,因為若以揮棒啟動來說,打者若要給予球棒最大的力距(torque),必須靠右手腕(右打者)與球棒成一個90度的直角(所謂的hinge),但是傳統的右手肘貼近身體會讓這個hinge消失,也因此若要順利的啟動棒子,就必須像日本人一樣用砍劈的方式來啟動。但是這種方法啟動的力量主要是靠lead arm,雖然兩者都可以做到揮棒軌跡縮短的結果,可是後者(砍劈)不容易讓球棒在contact的地方與球平行,所以容易把球砍到地上。

而我們這邊做的又更不好,elbow過低,導致難以運用top hand就算了,揮棒也沒像日本人盡量的縮小軌跡(雖然我不認為砍劈好)。最後,靠著lead arm來用力啟動棒子(也造成過早伸直左手),也難怪會造成打者揮棒軌跡偏大了。

以上圖兩位打者的比較來說,洪一中採用的是傳統的右手肘夾緊的持棒,因此他沒有辦法利用右手將球棒往前推送,導致他必須靠左手伸直才能拉動棒子。因此才會揮出一個過長的揮棒軌跡。

相反的,林智勝的準備動作,右手肘的高度維持在肩膀高,並且為腋下留出足夠的空間進行加速,這個加速的過程就是粉紅色箭頭所指出的右手肘行進的過程,這個過程讓林智勝在還沒有用左手拉動棒子時,就已經順利的啟動棒子。

「簡單一點講就是可以看成用繩子拉一空中懸浮的靜止物,如果只靠一個人在前面拉的話,在拉動之前必須先浪費多餘的力量來克服物體本身的重量,在啟動瞬間會造成短暫的停滯和方向的不穩定。要是在拉動之前能在後面有一個人幫忙先推動的話,拉的人的力量就不需要浪費 可以完全專注使用在拉動之後的軌跡控制。而且這個推的力道可以幫助形成揮棒軌跡的自然形成,雖然這個一瞬間非常的短暫,但對形成打擊姿勢的穩定和增加揮擊速度上是很重要的一點。」(By Artang)

筆者當初限於自己的成見與所學的不足,並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啟動位置的差異,竟然能有這麼巨大的影響。「棒球的打擊是最難的一種運動」,Ted Williams是這麼說的,與讀者共勉之。

引用: 奶茶的棒球研究所
http://blog.xuite.net/johnason/milktea/677926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e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