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2003年的普立茲小說獎的《中性》,達利的推薦文是這樣說的「有些書好讀、精采,不但獲得重要文學獎項,內容也絕不孤高;但倘若要簡短介紹,看起來卻不怎麼吸引人。好看極了但卻不知如何說明」。而我點頭如搗蒜,再同意不過了。

本來我以為,要把這本有些厚度的書看完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我一開始閱讀這故事是有些「卡」,進度不甚快,然而整本欲罷不能地閱讀之後,我才真正感受到,比起閱讀這書,要怎樣介紹這書或書寫閱讀心得,這才是真正不容易的地方呀!

一開始得先碎碎念一下,老實說,自己看這本書的前兩部份看得很異常地緩慢,從我三月初開始說要看,一直「卡」到,總是沒法很快進入狀況,但這故事自有其魅力,讓我捨不得用翻過去的方式閱讀,常常等到下次要閱讀前,又要往前翻幾頁複習一下,進度不時出現不進反退的狀況;

因此,從圖書館借的這本書,被我續借了好幾次(每次可借書一個月),時間竟然超過一季,堪稱我借書歷史上最久的一本書,久到我感覺這書似乎要跟著我天長地久了,還好,進入第三部份後卻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熊熊閱讀下去不能停止,竟然在三天內就閱讀完第一次,不可謂不神奇;

看書真的是要頻率對了,看對眼了,或者該說,對於故事內容有所感觸或激發的時候,就是對的書,對每個人來說,所謂最好的書,不見得是人人稱譽的書,也不一定非得是票選的暢銷書或經典名著,漫畫也好,網路創作也好,文藝言情小說也行,最好的書就是讓自己能閱讀下去並有所收穫的書;

感觸似乎稍稍離題了,不過我想,對於這書之所以有這樣截然不同的閱讀過程,想來是因為對於內容的感受與認同有所不同而產生的差異,或許很多讀者也有類似感受,另一個原因應該是,這本作者花了九年時間所完成的作品,包含了太多太多東西,既豐富而多變,這也是難以描述這書的原因。

這故事的前半部分是一個希臘移民的家族史,從主角的祖父母到父母,這兩代所經歷的人生與世界歷史,包括希臘與美國的重大史事,如希臘與土耳其的戰爭、美國移民潮、底特律與美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經濟恐慌、世界大戰、種族對立等等;

後半部分則是主角的成長史,自我的覺醒與追尋,有趣而弔詭的是,儘管前半部份都是以全知的觀點描述自己祖父母到父母的種種事情,可以直指所有不為人知的秘密與發展,到了以第一人稱描述自己目前狀況的時候,卻是全然迷惘而不知,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的寫照嗎?

儘管我們可以獲知家族的所有歷史,面對自我的人生歷史,我們仍是一片空白,永遠都在惶惶然地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儘管知道了過去發生了什麼,也無法得知未來,正如同~人類能在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獲取教訓。

雖說中國人是注重家庭的民族,而西方注重個體自由,但很多西文書籍都以移民者為背景,書中內容多穿梭過不同年代、不同地區、不同世代人物,《白牙》、《追風箏的孩子》或都可歸於此類,而美國本來就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產生出各式各樣的移民者故事當然不稀奇;

這個故事特別有趣的是,從一開始就展現了許多與希臘神話有關的隱喻,諸如牛頭怪,又或是宛如宙斯與海拉,以一對成為夫妻的手足成為故事濫觴,而莞爾幽默從一開始就不著痕跡地嘲諷,原來母親從小要求主角記憶的家族族譜,不過是個編造出來的徹底謊言;

蠶的隱喻,更是貫穿整個故事,從最早由希臘正教的侶由中國偷帶出來,從小亞細亞到歐洲,再到北美,這樣一個不斷遠渡重洋的過程,正是移民者的映證,就算尋根者去記憶或追索家族歷史,人工飼養的蠶已非原始生種,移民者也無法回復成為最當初的種族了;

然而,探索仍是必須的,一個個蠶繭內,絲絲包覆著的正是需要被解答的疑惑,不是為了知道歷史的緣由,不是為了追究已成事實的責任,也並非希冀更正所有錯誤,而是活在當下的勇氣,探索過去是為了往前邁進未來,鑒古雖然不見得能知今,卻能讓我們汲取些微希望之光;

真正需要去探求的答案,是自我,是這一生這一刻的我,是迷惘無知而活著的自我,我們或許可以稍稍安心,然後勇敢地朝著未知衝刺,因為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是這樣無知地成長,儘管有基因的限制,儘管有家族的限制,探索追尋卻是無法停止的過程,過程中有好有壞,唯有經歷這些,自我才能破繭而出;

我們都出生過兩次:
第一次,被賦予生命;
然後,思考並掙扎,重生為自我。

很難描述這本書,也很難寫閱讀心得,因為這是本越去閱讀就會想得越多的書,只能說暫時就此停筆,感想還在膨脹,正如人生還在持續往前,等待下筆。

另外,推薦幾本也以家族相關的書籍:
《百年孤寂》~經典中的經典!
《白牙》
《海神家族》

【閱讀】中性~Middlesex◎書摘文句

【book100讀書會】中性:你的感想是?
【book100讀書會】中性:有人這麼說~

中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凱特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