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天在御珍樓宴客,在座的佳賓之一吳宣教士,他在東南亞國家的偏遠山區住了五年,忠心的持守著宣教的異象,在當地做傳福音與培訓的工作。


   皮膚曬得黑黑的吳宣教士,有著台灣南部人純樸親切的笑容。聽他講述在異國的宣教事工,儘管在我們聽來真是艱辛困苦,可是他的話語間卻不時流露出甘之如飴、樂天知命的怡然自得。


     他連續五年待在沒有電力水力供應的偏遠地區,不但要忍受生活上的不便,還要對抗酷熱的氣候,應付當地政府官僚的糾纏刁難;他笑著說,那裡的蚊子比台灣的蚊子還刁鑽厲害,裝了蚊帳還是不能抵擋牠們的攻勢,每個夏夜裡,他與妻子一人一手持著扇子,為兒子扇風趕蚊的坐到天亮。


   「您的家人也一起去呀?」我好奇的問。那小孩的學業呢?他能習慣那裡的生活嗎?


   「其實,對孩子來說,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就是幸福。他寧願和爸媽一起吃苦,也不願意一人留在家鄉,忍受被『爸媽撇下來』的孤獨。」吳宣教士說:「當初我們也曾掙扎過,到底該不該帶孩子一起去宣教?畢竟是大人受呼召,孩子有必要跟著吃苦嗎?不過孩子自己後來說,他覺得過去那五年的生活一點也不苦,或許是孩子單純吧,在他的記憶裡,留下的都是那些快樂的回憶。在偏遠地區樸實清苦的生活反倒養成他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個性;而這些經驗對他日後的人生,也是一種寶貴的資產。」


    再深入交談,我才知道,原來這孩子本身也有著不凡的故事。現年已十二歲的他,在出生時因醫療的疏失,造成後天性的輕微腦殘,以致右半身的肢體不能像常人一般自由運作。那時他的父母還未信主,老認為是自己前輩子造了什麼孽,以致於禍延孩子。為了消災解厄,到處求神問卜。甚至聽了算命的建議,為孩子取了一個據說可以化險為夷的好名字。那個名字筆劃崎嶇繁複,對一個身體有殘疾,無法正常握筆使力的孩子來說,要把自己的名字給寫出來真是件苦差事,常練著練著筆一甩,大叫:「我討厭自己﹝的名字﹞!」最後是大人孩子抱在一起大哭;名字,還是沒學會。


    
後來孩子的伯父傳福音給他們,一家受洗歸主。成為基督徒後的他們不再被過去迷信的觀念所綑綁,知道孩子的殘疾不是上天的咒詛,也不是誰的過錯,而是「上帝要在他的身上顯出祂的榮耀與恩典。」﹝﹞重生後的他們決定也為孩子改名,不要那些難寫的字了。但是要改成什麼呢?一家人跪下來禱告,若是出自神的美意,就讓孩子一寫那個字就寫得正確順手,不要有任何為難吧!


   
單純的他們禱告後取來一本字典,隨手一翻──「」這個字赫然出現。孩子拿起鉛筆,整整齊齊的將「凡」端正的寫在白紙上。


  
「就是它了!」做爸媽的感動的落下淚。「吳凡」,這個看似平凡的名字,不也是為人父母的心聲嗎?期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也能像正常人一樣,不再受身體的殘疾所苦,有著「平凡人」的幸福。「吳凡」,多希望自己的孩子沒有煩惱,「無煩」無憂的成長茁壯。


    沒多久,接受上帝呼召,決心一生奉獻給神的父親,帶著妻子,與有了新名字的兒子,一家人揮別故鄉,踏上不凡的宣教之路,開始了嶄新的生活。一家人在異鄉相依相持,度過了五個年頭;雖然物質環境艱苦,可是一家人相守在一起,粗茶淡飯也甘之如飴。


    五年後全家返台,為了兒子入學問題,帶孩子到醫院做檢查以便申請殘障人士證明﹝可就讀特殊教育學校﹞。檢查報告出來,卻讓大家吃了一驚:孩子的腦部完全正常!過去腦細胞受損的部分一點也查不出來!


     「這是上帝的恩典!」一家人相擁而泣。孩子終於成了「平凡的人」,雖然起步慢,前面的路還遙遠,但是有主同行, 希望,再也不是遙不可及。 


    我聽了這個故事,眼淚也不停地在眼框裡打轉。多美的一則見證啊!除了看到上帝的祝福滿滿地臨到這個家庭,我為此獻上感恩;也讓我再度體會到,能有一個健康正常的孩子,是多大的福份──生命的孕育何等的不易,每個孩子呱呱落地的響亮啼聲都是恩典。願我們為人父母的,都能珍惜孩子的「平凡」,為他們每天的活蹦亂跳、甚至是調皮搗蛋,獻上無限的感謝。


註:
約翰福音九章:1-3節
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
門徒問祂:「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的父母呢?」
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恩 的頭像
    小恩

    大姐小恩的部落格

    小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